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 幕天問答016


本期受訪人物:

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 幕天問答016


鄧江波:幕天公益理事。騰訊企業社會責任高級經理。北京大學法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社交媒體碩士,曾任南方都市報要聞部首席編輯、南方精英傳媒副總裁。


| 最近在看的書


江波老師最近在看馬秋莎的《改變中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百年》。


他說——


這本書很好看,雖然講的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但是還是給人很多啟發。


傳統慈善大多源於宗教或者原始的同情心而給予別人救濟。但到了洛克菲勒、福特、卡耐基基金會,他們開始嘗試系統性、根本性地辨別社會問題,思考怎麼通過慈善的力量、財富的力量改變一些現象,會把很多資源用在教育醫療等等。這是科學慈善的先河。


這對中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早期傳教士到中國之後,以福特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為代表的外國基金會到中國開展了很多“改變中國”的事情,比如說協和醫學院的創辦。


“現在我一般看的書都是偏社科、哲學類的,比較少看文學類的書。”


幕天書單Q&A


01.我就一個人瞎看


Q1:對於小時候的你來說,書籍是唾手可得的嗎?


鄧江波:我是小鎮青年,小時候生活在湖北一個很普通的小鎮上,鎮上有圖書館,而且我爸媽也特別愛書,所以家裡面是有一些書的。


但是我覺得關鍵不在於書籍資源的多與少。有沒有閱讀氛圍才更為重要。而我所在的小鎮基本沒有閱讀氛圍


那會兒流行玩遊戲機,後來網吧興起,我周圍的同學大部分在玩遊戲、待網吧。我就一個人待在家裡看書,沒有人會跟我分享、交流閱讀,那時候的閱讀是一個人在進行的。所以小時候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倒不是說沒有書,而是沒有人跟我一起看書,沒有人給我推薦書籍。我就一個人瞎看。


Q2:那你有沒有被某本書打動,或者震撼到?


鄧江波:其實挺多的,如果要說出一本的話,那就是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紅》吧。


它打動我的主要是三點。


第一點是語言文字。它的文本、敘述技巧是多線的,而且經常變化人物視角來講述故事,一章一個視角,甚至會出現死人的視角。很有意思。他的寫作技巧是厲害的。


我以前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寫作。中國的傳統文學大多是章回體傳奇小說,是單線的,基本上是上帝視角的敘事角度。


第二點是作者對文化的關注。土耳其地處東方和西方之間,前前後後有非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統治過那塊土地,積攢下來的文化多元性非常強烈、突出,而這篇小說很好地展現了文化之間的強烈衝突。作者關注得非常深,讀完我也能收穫很多知識。


第三點,也是最震撼我的一點,其實是作者自己。土耳其的文化異質性和對抗性比較突出,這個也直接體現在作家本人身上。他始終通過寫作尋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其中有很多矛盾的感情。比如他一方面接受了很多現代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對被衝擊的、衰落的土耳其傳統文化感到悲傷。


這樣一種矛盾的感覺,現在在很多中國人身上也可以看到。


Q3:在你的讀書生涯中,有沒有因為閱讀或者書籍,發生過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鄧江波:小的時候,鎮上有國營文化館,文化館裡面有一個圖書室,旁邊就是人特別多的錄像室、遊戲機室。相比之下,這個圖書室門可羅雀,非常非常冷清。


我進去之後,裡面只有一個快退休的老阿姨,她看到我後非常高興,因為我是她唯一的客人。她把我拉進去,所有的藏書都讓我去翻,特別多雜誌,知音、故事會之類的,我翻來翻去也沒發現什麼好看的。


終於找到一本《搜神記》,這書我還沒看過呢,就把它借回家了。後來沉迷於書中,不想還了,我跟那阿姨一說,她很爽快地把這本書送給我了。我剛剛有說,我小時候很少通過閱讀跟其他人發生過什麼互動。但是這個算我印象中還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02.看這本書時,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Q4:你閱讀最多的階段是在什麼時期?


鄧江波:大學之前古今中外的小說看了不少。除了四大名著、《老殘遊記》《封神演義》等一些經典著作之外,也看了些我自己認為不是特別有價值的書,比如說《青樓夢》。


大學的時候,因為讀的專業是法律,所以開始轉向讀社科類的專著,法學的著作看了不少。無論法學、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等,往上其實是可以追溯到哲學社會科學的,所以順著這條脈絡我也看了很多社會科學方面的書。


總的來說,分為兩個階段吧,青少年時候小說、文學類書籍看得多,現在的話基本上看社科類的書比較多。


至於哪個時期讀書最多,那就是現在。


現在這個階段不光是看書的數量多,速度快,而且積累性也更好。我能夠感覺到,每多讀一本書,自己的知識和見識是有增長的。

有很直接的認知增量


因為現在主要在讀解釋社會現象、社會現實的社科類書籍,這種閱讀可能更多的是向外的。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的矛盾等等,似乎都會從這些經典的理論裡邊找到印證。這樣的話,閱讀,其實是跟現實生活發生了聯繫。讀得多了,就會發現自己對周圍很多事情的解釋更加豐富、多元。


小的時候讀文學類的書,我很難感覺到有增長。也許語言詞彙量豐富了,對美的感受更好了,但是它是模糊的。


Q5:那你有沒有反覆重讀過好多遍的書呢?


鄧江波:文學類我讀過最多的是《紅樓夢》。以前小的時候會很關注裡邊的故事,喜歡把一些詩謄下來,純粹是欣賞裡面的文字之美。慢慢地也會關注書中的人物性格變化、家族間的命運等。你可以從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的角度去看這本書,我覺得還蠻好玩的。

現在看《紅樓夢》的時候,我更多地把它當做社會科學的素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收穫都是不同的。


純社科類的書,讀得比較多的是歐文·戈夫曼的書。他有本很出名的書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裡面提出一個很經典的理論——“擬劇論”,人在社會上都是在角色扮演。我覺得這本書是非常有意思的。


Q6:你認為閱讀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鄧江波:閱讀對我來說,其實就是尋找我自己。


比如,剛才有說到《改變中國》這本書,其實洛克菲勒基金會最早也不是科學慈善,而是小額小筆地“施捨”,做傳統慈善。到了後來,弗裡德利克·T·蓋茨的出現,才幫他把科學慈善真正建立起來。

在中國,家族慈善、富人慈善逐漸成為一種風潮。但是現在很多富人做慈善,基本上是為了消除個人心理焦慮,或者是釋放善意,但是具體怎麼做,投資什麼項目,如何評估等等,這些都是沒有科學系統化地規劃過。所以是非常需要像蓋茨這樣的人出現。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我會覺得好像我也可以去做這個事情。雖然它講的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但是處於這種閱讀中,會發現它給了我們智慧,幫我們評定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告訴我應該怎麼去行為,怎麼思考。


03.你也可以這樣過自己這一生


Q7:我們之前在網上徵集網友提問,有一個網友提出了他的困惑:靜不下心來閱讀怎麼辦呢?對此,你的看法是?


鄧江波:我想說,如果靜不下心來閱讀,可能是因為還沒有找到喜歡讀的書。

首先他既然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他心裡是想著閱讀的,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值得稱讚的。現在很多人根本都沒有意識到“我要閱讀”,而且大部分人讀書只是源於焦慮,“因為別人在閱讀所以我也要閱讀,因為所有人都在說閱讀好所以我要閱讀。”

首先,千萬不要因為別人,不要因為周遭的這些聲音讓你覺得閱讀是自己的一個義務。你是為了尋找自己而去閱讀的。


如果是因為自己內心想要去閱讀,但還是沒有辦法靜下心,那有可能是這本書真的不適合你。


Q8:如果只能帶一本書到荒島上過一個月的話,你會帶哪本書呢?


鄧江波:我可以帶kindle嗎?


Q9:幕天公益籌集城市的書籍寄送流轉到鄉村,幫助鄉村少年多讀書、讀好書。你覺得對於鄉村孩子來說,閱讀能夠帶給他們什麼?


鄧江波:我說說自己的體驗。就像我剛才說的,閱讀給我帶來最大的一個價值,就是讓我找到自己。“找到自己”,這其實有很多個含義。


首先,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的特點是什麼,自己可以做什麼。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你甚至能在書上恰好找到一個人物或者作者,他的心境及處境和你非常相似,這樣你彷彿覺得人生有了一個指標。


我是在小鎮裡面長大的,其實跟很多鄉村孩子差不多,並不是被上天所眷顧的那幫人,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那這個時候閱讀確實有可能帶來一種精神的力量。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也許你不是最富有的人,不是最聰明最美貌的人,不是最幸運的人,但是在書中,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有那麼一個人,甚至有很多人,他們跟你有著同樣的經歷,但是他們過得仍舊非常精彩,非常有價值,你會發現你也可以這樣過自己這一生


如果通過閱讀找到這樣一種感覺,那我覺得就是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信。如果沒有閱讀,身邊又沒有足夠成熟和睿智的人引導,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你到了中晚年都是混混噩噩的,甚至搞不清楚自己是誰。


Q10:如果要為中小學生推薦書籍的話,你會推薦什麼書呢?


鄧江波:我覺得中小學看一些文學類的書會好一些,因為相對來說,文學接觸起來比較容易理解。哲學書我推薦看《蘇菲的世界》,算是青少年時期的哲學教育。


小孩子不要只看那些青春文學,現在青春文學太氾濫了,而且很多寫的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更別談營養。


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 幕天問答016


【本期薦書】


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 幕天問答016


【本期提及書目】


《改變中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百年》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我的名字叫紅》/《搜神記》

《老殘遊記》/《青樓夢》/《紅樓夢》

《封神演義》/《蘇菲的世界》

— END —


點擊查看往期精彩「幕天問答」

範以錦 | 劉敏 | 黃驚濤 | 陳崇正

羽戈 | 朱學東 | 劉原 | 鄭廷鑫 | 李翔

李妙多 | 鍾育彬 | 周維納 | 劉楊 | 王大觀

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 幕天問答016

採訪 | 馳馬不戴花


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 幕天問答016


鄧江波:那時候,我會有點心潮澎湃 | 幕天問答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