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漸(jiān)離刺殺秦始皇,歷史上有這麼個人嗎?

我是品讀歷史者,歡迎大家閱讀。

高漸(jiān)離刺殺秦始皇,歷史上有這麼個人嗎?

(易水送別圖)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兩年後,秦國大將王翦攻佔了趙國都城邯鄲,向燕國進軍。燕太子丹十分著急,就去找荊軻商議如何刺殺秦王。

荊軻說:“要挨近秦王身邊,必須先讓他相信我們是去向他求和的,聽說秦王早就想得到燕國的土地督亢(今河北涿縣一帶),還有流亡在燕國的秦將領樊於期,秦王正在懸賞抓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進獻秦王,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下手了。”

太子丹說:“把督亢的地圖帶去沒有問題,但是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她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捉拿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送給他,他一定會接見的,”樊於期二話沒說拔出寶劍,刎頸自殺了。

荊軻臨行前,太子丹交給他一把鋒利的匕首,這是一把用毒藥煮煉過的匕首,只要被它刺出一滴血,就會身亡,太子丹又派了個年僅13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助手。

荊軻出發時,太子丹及賓客都穿白衣帶白帽到易水邊為他踐行。荊軻的朋友高漸離擊築,荊軻慷慨悲壯的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唱完上車離去,頭也不回一下,表示了他義無反顧的決心。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送來了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十分高興,就傳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在秦國的朝堂上,荊軻從秦舞陽手中接過地圖,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裡面果然裝著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把地圖拿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事先卷在地圖裡的那把浸過毒的匕首就露出來。

秦王政見了,驚呼不知所措,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握著匕首向秦王政的胸口刺去。

秦王政用力掙斷了那隻袖子,便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的在後面追,兩個人在柱子的周圍轉幾圈來。

轉一會兒,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官急中生智,把手裡的藥袋向荊軻扔了過去,荊軻一閃身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這時候侍從的武士一擁而上,殺死了荊軻,臺階下的勇士秦舞陽也死在了武士們的刀下。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高漸離這個人,上文中已經提到高漸離是荊軻的朋友,易水邊踐行荊軻。

高漸離,戰國末燕(今河北省定興縣高裡村)人,荊軻的好友 ,擅長擊築(築是古代的一種擊絃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絃),高漸離是一個義氣深重的人。

後秦滅六國後,秦王因為高漸離擊築太好了,就請他來王宮為他擊築,可是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備,事先命人將高漸離的眼睛燻瞎,以為這樣高漸離就沒法刺殺他了。但高漸離往築裡灌鉛,趁秦王聽曲正入迷時,使勁朝秦王砸,想殺死他,但是很遺憾失敗了,所以就被殺了。

擴展一下,還有另外一個人也刺殺過秦始皇,這個人就是後來的一代“戰神”張良。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遊期間,他從咸陽出發,出函谷關,經過三川郡的洛陽、滎陽,直奔魏國舊都大梁。當他的車隊經過陽武縣博浪沙(河南中牟)時,張良帶著力士埋伏在博浪沙這個地點。

在博浪沙處,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由此可見張良在謀略上的全面性。但是這一次秦始皇出行道路上就有多輛副車,每輛都是由六匹馬拉的,導致張良擊中的是偽裝的車駕。雖然秦始皇為此全國緝捕刺客,但還是讓張良成功逃脫。

荊軻、秦舞陽、高漸離這三人都是勇士,但是刺殺計劃不周全,視死如歸,沒給自己留退路,死的壯烈。但是張良有勇有謀,刺殺秦始皇能成功逃脫,後來也能在劉邦清算功臣時得以隱退,以至於留名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