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領略中國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麼美妙

有人這樣形容,一部中國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國文明史,中國有近5000年的文明史,這部文明史的每一頁都與陶瓷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就是說,中國文明的每次進步都會在陶瓷的身上找到它的影子,如古樸自然的秦漢以前的陶瓷、雄渾大氣的唐代瓷器、精緻內斂的宋代瓷器、一枝獨秀的元代瓷器、濃豔多姿的明代瓷器、繁縟富麗的清代瓷器、良莠不齊的民國瓷器,都是當時社會的理想、審美情趣和科技能力的體現,是時代最耀眼的光環,這就是文物收藏的史料價值所在。

同時,收藏瓷器也能在增長文化知識的同時開啟心智。例如,學習研究歷史都會知道,紙張的出現較晚,又難以保存,記載中華文明除了紙張外,還有青銅、甲骨、竹簡和陶器等,陶瓷是最物美價廉的書寫材料,因此,在陶瓷上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最為豐富,如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代表彩陶就記載了大量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和精神追求的圖畫;如唐代的長沙窯瓷器身上帶有大量的詩文,特別是唐詩;再比如宋元時期磁州窯瓷器上不僅出現了大量的唐詩宋詞,還畫有反映百姓市井生活的圖案等,這些文字和圖案是我們學習瞭解歷史的最好實物資料。

瓷器收藏的過程其實是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這種積累不僅能開闊視野,而且還能夠增強今後工作、生活的信心。

此外,瓷器收藏是傳統大項收藏,分析當前市場行情,除明清官窯被人為炒作價格虛高外,絕大多數古陶瓷的價格並不高,處在穩定的升值過程中,每年升值達30%以上,有的高達數倍、數十倍,但古陶瓷收藏知識性、專業性強,鑑別真偽難度大,投資需謹慎,最好要有專業人士指導。

目前,從年代看,收藏高古瓷、康熙民窯精品、民國和上世紀50年代精品有較大的升值空間,高古瓷首推宋代瓷器,宋瓷製作精美,藝術水準高,歷史信息量大,價格偏低,一件宋代精品瓷器的價格還不及一件明清官窯精品價格的1/10,這種反差耐人尋味,無法理解,康熙民窯瓷器成就很大,其精品與官窯並無二樣,自古就有康熙官民不分的說法,但康熙民窯瓷器價格也不高,如一件康熙青花人物罐目前僅賣數萬元,不到現在還在世的陶瓷工藝美術師作品的價格,也讓人不可理解。

這兩年民國精品瓷器價格飛漲,但仍有升值的空間,編者要特別推薦的是上世紀50年代的精品瓷器,這部分瓷器製作水平很高,不比民國精品、清晚期官窯質量差,被一些專業人士稱為建國官窯,這些作品有的是清晚期至民國大家之作,甚為難得,但因為是上世紀50年代的,不被人看好,價格極低,是投資的絕佳時機。

從器形看,酒具、茶具、香具收藏有較大升值空間,特別是茶葉、香料是今後高端人群的消費熱點,對茶具、香具的投資將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從包含的文化特徵看,收藏與歷史題材、佛教題材、名人名家題材有關的瓷器將會比一般的瓷器有較好的市場潛力。

瓷器拍賣一直是拍賣會上的龍頭老大,也是藏家接觸最為廣泛的收藏品,更是國人最喜愛的藏品。最近幾年,瓷器拍賣非常火熱。自從2005年英國一家拍賣公司拍出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於2億多成交。就推動了瓷器收藏的一個高峰期,瓷器市場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帶你領略中國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麼美妙

瓷器市場一路飆升。“高古瓷”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高古瓷就被稱為“冷門股”,但從2001年開始,高古瓷的拍賣價格就以一年一個新臺階地開始迅速增長了。2004年,高古瓷成交數量更多,宋瓷大約有130件以上,而元瓷則拍出63件以上。宋瓷中以香港佳士得以1350萬港元成交的北宋磁州窯刻花褐彩梅瓶為首,元瓷則以121萬元成交的元代藍釉描金雙龍玉壺春為首。 2005年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更是以2.3億打破世界歷史。高古瓷走向世界,無疑是給高古瓷拍賣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帶你領略中國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麼美妙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窯一片”,這句在收藏圈內流傳了數百年的名言,說明了宋瓷在中國收藏界中的地位。進入21世紀以來,以唐宋為代表的高古瓷,在收藏市場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5年前買的耀州窯、磁州窯等瓷器,如今已經漲價至少10倍以上。

帶你領略中國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麼美妙

青花瓷,始創於唐代,元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標誌著其製作工藝發展日臻成熟,業界人士簡稱之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應當是清代康熙年間官窯出產的“五彩青花”。青花瓷以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然後覆蓋上一層較薄的透明釉,經高溫一次燒製而成。燒成後釉面清爽透亮,紋飾靈動而不失規矩,其表面的青花髮色含蓄沉靜,歷久彌堅,簡直可以用“難以磨滅”來形容。如今,業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時期官窯出產的青花瓷作為收藏的首選。

目前,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來越高的市場價值,之所以其價格成倍上漲,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科技工藝價值和美學藝術價值所決定的。南京古陶瓷收藏專家周道祥先生認為,青色在古代時是人們喜歡的顏色之一,不容易使人產生視覺上的疲勞。除此之外,青花瓷還有一系列“隱喻”之意,古時的讀書人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走上仕途後便有“青雲直上”的願望,渴望做一個人民愛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歸田之後,還希望能夠“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當時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隨著如今收藏的升溫和造假技術的不斷提高,防止“打眼”是青花瓷收藏人士們的必修課,“辨真偽”、“斷年代”、“定窯口”、“評價值”,是青花瓷收藏者都很熟悉的四句行話。鑑定青花瓷,首先可以用眼觀,看胎釉、觀造型、看材料、觀紋飾,正宗的青花瓷,花色淡雅,花紋合理有序,表面細膩光滑,製作工藝精細。而近代仿冒的青花瓷由於難以掌握青花瓷製作之精髓,大多做工粗糙,可一眼識別,也有少數做工較為精細的贗品需仔細查看,贗品的花色大多發暗,不流暢明快,花紋也較為凌亂隨意。其次,如果肉眼難以確定真偽,我們還可以動用科學儀器等現代技術手段對其進行鑑別。

“微痕鑑定”作為一門新型科學,主要是通過對事物發生後的內在或外在的痕跡表現,推論出導致這些痕跡發生的原因或過程。痕跡學是對時間的反向指證,它同“與時間有關的所有信息”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微痕鑑定發展到今天,已經廣泛應用於偵查、文物考古、古陶瓷鑑定等多個領域。

在歷史上,每一次收藏高潮的到來,都會迎來一次古玩仿製高潮,各類古玩贗品都會在收藏市場上橫行,造成“假古董”充斥著收藏市場。瓷器作為一項收藏大類,始終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這些年,伴隨著瓷器收藏熱的不斷升溫,一些騙子於是用大量的仿品、假貨堂而皇之地在市場的各個角落兜售。

對於瓷器收藏愛好者來說,要了解瓷器的鑑定方法,傳統瓷器鑑定主要是依靠人們的經驗,眼學直接對瓷器的器型、釉色、畫工、製作工藝、胎土等。本文介紹下古瓷器微痕鑑定學,是當前收藏界公認的古瓷器鑑定新方法。也許會有人對這種微痕鑑定瓷器的方法有質疑,那麼到底古瓷器微痕鑑定方法有沒有依據呢?

古瓷器微痕鑑定方法是有科學依據的。專家告訴我們,瓷器是由不同的晶相、玻璃相、氣相等組成的複合體,它們的顯微結構特徵都要受到陶瓷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以及工藝過程等因素的影響。瓷器顯微結構分析技術就是利用光學系統設備如便攜式顯微鏡,觀察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形態結構及其特徵的技術。因此在古陶瓷的顯微結構研究中,對瓷器的胎、釉尤其是中間層的晶相結構分析已成為常用的研究手段,在古瓷器鑑定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物質老化痕跡的微觀鑑定與傳統經驗眼學鑑定並不衝突,古瓷器微痕鑑定學是傳統經驗鑑定的延伸和發展,是在藉助傳統鑑定在判斷古陶瓷的器形、紋飾、款識、價值等社會屬性方面有顯著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古陶瓷的內部,研究其內部的變化規律,和傳統經驗優勢互補,使古瓷器傳統經驗鑑定插上科學技術的翅膀,更好地研究、鑑定、保護、傳承古瓷器。

放大鏡是常見的光學系統設備,對於瓷器的胎釉、紋飾及款識等進行放大觀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不過放大鏡倍率有限,而且非常的傷眼,放大看一會瓷器,就會出現"金星"等眼花現象,而且不能能夠經驗分享。近幾年來,隨著光電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便攜式顯微鏡的出現,很好的彌補了傳統放大鏡對瓷器等鑑定方面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