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未來簡史》是尤瓦爾·赫拉利繼《人類簡史》後的第二部作品,本書主要圍繞智人的未來展開猜想,從人類的舊議題到新議題,作者用獨特的見解給我們帶來不同維度的思考材料,讓讀者可以順接作者的思維,對人類展開更多的想象。


科技發展之快,讓人類難以想象。


世界時常因為一些新的發現,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移動支付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出現。


移動支付消滅了錢包和現金,而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娛樂和社交模式。


曾經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現在統統發生了。


就連信仰,也即將被科技改變。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生命科學承認生物其實只是算法,人文主義的根基開始動搖。


曾經認為自己是造物巔峰的人類,開始頻頻被科技打臉。


所幸目前科技還無法取代人類,也因為遲遲沒有新的主流信仰誕生,所以人類即便有所懷疑,也還能繼續相信人文主義的核心價值。


未來科技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們無法預測。


但很有可能科技發展到某個程度時,人文主義將不復存在。


未來將需要出現一個新的信仰繼續帶領人類前行。


那麼這個信仰有可能是什麼呢?


科技人文主義


未來有可能出現的第一種新信仰是科技人文主義。


科技人文主義依然認同人類是造物主的巔峰,但認為智人的時代會逐漸過去,未來將由新的物種統治地球。


而這種新的物種,就是被科技改造後的人類。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由於無意識算法的快速發展,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無法繼續掌控科技,也無法掌控地球。


所以為了不被世界踢出局,人類需要升級自己。


以往進化主義想要創造超人類,只能採用非人道的手段進行。


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已經可以用一種更和平的方式,實現同樣的目標。


既然人類需要升級,那麼哪方面能力最需要提升呢?


很可能是心智。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認知革命以前,人類還只是世界上默默無聞的生物。


認知革命以後,人類創造了信仰和神話,文字和城市,最終還統治了地球。


而認知革命僅僅是智人的DNA發生了一點小變化,就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但在無意識算法面前,人類這個生化算法已經開始落後。


為了對抗無意識算法,人類急切需要提升心智。


但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對於心智的理解,少之又少。


我們不知道完整的心理狀態範圍是怎樣的,也無法理解其他生物的心理。


目前人類所做的大部分關於人類心智上的研究,都只是針對特定群體進行的,並不能代表所有人。


所以對於心智這片海洋,我們就像一艘沒有方向的小船,在海上緩慢地飄蕩,時而碰到小島,時而發現海草,卻始終無法瞭解它到底有多寬廣。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寄希望於科技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因為現如今已經出現了類似的技術,比如基因工程和電子頭盔。


基因工程大家比較熟悉,電子頭盔可能相對比較陌生。


電子頭盔是一種可以影響腦部電信號的頭戴式頭盔,美軍就有一個名叫專注頭盔的裝備用以提升士兵的專注力。


它可以屏蔽掉士兵一些其他的思緒,讓他專注在執行目標上。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個新的思考。


技術不但可以用來升級,也可以用來降級。


我們都知道用進廢退這個道理。


我們人類進化到今天,其實也拋棄了很多功能和升級了很多功能。


以往人類為了生存,經常需要靠嗅覺去辨認和尋找食物。


但如今現代社會已經不再需要如此靈敏的嗅覺,因為食物都放在超市的櫃子裡,而且也有統一的衛生檢驗標準。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隨著嗅覺使用次數的降低,我們大腦處理氣味的區域就被分去處理別的任務,於是我們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慢慢變得越來越突出。


同理,我們如果可以把拖慢我們工作效率以及對我們造成困擾的一些人類特性去除,讓我們的優點可以不受阻礙地得到充分的發揮,這種貌似降級的操作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升級。


所以由此看來,科技人文主義最終的命運,有可能不是讓人類升級,而是讓人類降級。


這可能會是對於人類整體最優的選擇。


但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即便我們有能力改造心智,如何改造以及誰來設計也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技術考驗的從來都是人性,如果一旦使用不當,災難就會隨之而至。


數據主義


未來除了科技人文主義以外,還有一種被科學界廣泛接受的信仰。


它就是數據主義。


數據主義認為,宇宙由數據流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均在於對數據處理的貢獻。


所以無論是生物體還是非生物體,只要是屬於這個世界上的物體就都是數據流。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只是彼此模式不同,但都可以用同一套基本概念和工具來進行分析。


雖然這種理念很難相信,但它的確是目前科學的教條。


就連經濟學家也越來越常用數據處理系統去解釋經濟。


在經濟學家眼中,經濟機制就是收集關於慾望和能力的數據,再轉化為決策。


所以資本主義跟共產主義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兩者數據處理系統的不同。


資本主義是分散式處理,共產主義是集中式處理。


這兩種數據處理系統沒有好壞高低之分,只有誰更適合哪個時代的區別。


比如在科技快速發展的21世紀,明顯就是分散式處理的效果比集中式處理的效果更好,具體可參考美蘇爭霸的結局。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除了經濟,政治科學家也喜歡用數據處理的概念去解釋政治。


民主對應分散式處理,而專制對應集中式處理。


如今雖然民主國家更多,但在古羅馬時期,反而是專制國家的數據處理效果更佳。


這也對應了上文所說的,數據處理系統只有年代合適與否之分,並沒有高下優劣之別。


民主制度雖然現在效果很好,但隨著數據量的增大,也遲早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這種風險不是來自於倫理上的風險,而是數據無法處理的風險。


以互聯網為例,互聯網從誕生到野蠻發展,從來沒有經過民主投票或者民主決議,直到它發展到一定規模,人們才意識到網絡涉及安全、隱私以及邊界等問題。


人類政府就像一隻烏龜,永遠追不上科技這隻兔子。


無論民主還是專制,未來可能都無法適用於需要處理龐大數據的世界。


未來權力將會轉移到哪裡,我們不得而知。


但屆時肯定會出現一個效率更高的數據處理系統,而我們個人將融入這個數據系統,成為其中一塊小小的芯片。


但整個系統如何運作,無人可知。


正如現在世界上一些重要的計算機算法,其背後都有著一個龐大的開發團隊,團隊每個工程師只負責其中一小塊拼圖,但並沒有人能夠了解拼圖的全貌。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人類雖然是這些算法的創造者,我們創造它們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但未來它會通過自我學習和不斷進化,數據量達到一個天文數字,最終走向一條連人類也無法追尋的道路。


結語


數據主義和科技人文主義究竟誰能成為未來的主流,沒有人知道。


但我知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而且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如今使用的很多APP,在首次使用的時候都需要勾選一份協議,這份協議一般都有一項同意蒐集用戶信息的說明。


但我們通常不會閱讀這份密密麻麻的協議,直接就同意了。


然後我們就變成一份又一份數據被上傳到系統裡,而且我們大概率不會注意到這件事。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這樣看起來,數據主義彷彿離我們更近。


而且,科技人文主義其實也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問題。


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強調自由意志和傾聽內心的聲音,但如果人最重要的心智都可以被科技塑造,那麼人類就變成了一種新的設計品。


《未來簡史》:科技是否正在創造新的意識形態?


一旦科技真的發展到了這種程度,人文主義就會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所以這樣看起來,數據主義反而更符合實際。


不過,我們還是不能斷言未來就一定屬於數據主義。


因為目前科技還需要人類指引方向,路的遠方還籠罩在濃濃的白霧之下。


而且我們如今的思想依然受限於當下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我們很難用新的思考方式去思索未來。


所以很有可能我們如今思考的一切,到頭來只是多此一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