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掌心永遠的硃砂痣——《康熙來了》停播3週年

致我掌心永遠的硃砂痣——《康熙來了》停播3週年

放眼當下,各種綜藝,五花八門,但只有《康熙來了》,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掌心的硃砂痣。

於我,那是我唯一堅持看的綜藝,開播12年,整整追了10年。它不是正餐,也不是小食,它更像是夏天的冰激凌。沒有不至於餓壞,也說不上少了滋味,更沒有太多營養,但確是我辛苦歲月裡念念不忘的一種吃食。

致我掌心永遠的硃砂痣——《康熙來了》停播3週年


這麼多年,也沒看到比《康熙》更有趣的綜藝。大部分綜藝要麼太傳道受業,愉悅不足;要麼太瘋瘋癲癲,沒有章法。但沒什麼會永垂不朽。《康熙》停播整整三年了。那些通告藝人——沈玉琳、趙正平、曹西平、曲家瑞、小甜甜、小鐘、梁赫群……,沒了《康熙》,我們也彷彿與他們失聯了。

觀眾在“希望康熙復播”,與“新節目太尷尬”中一遍遍咒罵。

偶然點開《康熙》的視頻合集:一種情緒慢慢升起,細細品味,這道拌飯醬就又可以開蓋了。

致我掌心永遠的硃砂痣——《康熙來了》停播3週年


主持人還好嗎?蔡康永到大陸發展有更好嗎?轉戰大陸,他手上節目資源很多,《火星情報局》、《恕我直言》、《男子甜點俱樂部》……

除了《奇葩說》藉助愛藝奇平臺,與高曉松、馬東,確實產生化反外,其他節目都“迷之尷尬”,“單幹還不如小S”。

致我掌心永遠的硃砂痣——《康熙來了》停播3週年


小S就更是險象環生。

除了在以嘉賓身份參與錄製的《奇遇人生》、《幸福三重奏》獲贊,小S參加的各大節目,基本都是吐槽一片。

比如,她獨當一面主持的《姐姐好餓》,常被觀眾說“玩老梗、用力過猛”。曾經的小S,百無禁忌、辛辣搞笑,敢揭開大來賓虛偽的人設,敢吃男嘉賓“豆腐”。甚至她的嗔怒、大翻白眼、扮可愛都被製成了火爆宇宙的表情包。

年過四十,越來越惑。她的焦慮和不安,成了各大綜藝的消費對象。一個家庭事業都岌岌可危的中年女生,怎能不焦慮?而一個被反覆營銷負面情緒的小S,又將在何處靠岸?犀利失靈,水土不服。到了《小姐姐的花店》更是疲態盡顯,看著她對年齡的計較,對身材的嚴苛。真心覺得不易。曾經無數次帶給你歡笑的小S,這次的綜藝,卻讓你默默陪著落淚,因為職場一樣,不光對藝人,對哪個超過40歲的人都不善良。裁員都用到優化結構,你被淘汰了,可能僅僅因為年齡。

致我掌心永遠的硃砂痣——《康熙來了》停播3週年


他們都好像無法適應,而我們也創造不出第二個康熙,是因為錢嗎?

《康熙》的製作費用一集50萬臺幣是臺灣綜藝的“天價”,普通談話類節目只有20萬臺幣左右。這50萬臺幣需要支付陳漢典酬勞、攝影棚租賃、佈景、道具、音效、梳化費等一系列成本。康熙平均每集邀請藝人的成本不能超過5萬臺幣,而這已是全臺灣最高價。

平均每集康熙有5名來賓,像沈玉琳、趙正平等效果好的通告藝人,一集酬勞在1到1.5萬臺幣左右,有時會為康熙酌情打折。其他藝人則依次遞減。

所有在宣傳期的藝人,無論名氣大小,酬勞價格均為1350臺幣一位(多人團體視為一位,且這個價格10年未變)。康熙的一些名牌欄目如“男女關係調查局”、“通告王評選”等,常會有超過10名藝人作客現場,多出來的邀請費用都依靠製作人在平時的節目裡一點點精打細算摳出來。

而我們隨便一個綜藝一集可以有1000萬人民幣的經費。

是尺度嗎?是創意嗎?這個原因有。但是我們也因為財大氣粗,可以購買外國綜藝的版權,節目收視人群更是廣泛,人口基數在這裡呢。

可我這些年依然無法完整的看任何一集綜藝,就是少了什麼。也許任何一個節目的成功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就像王偉忠所說,“華人社會里面永遠需要一個康熙精神,總要有一個家,裡面嘻嘻哈哈快快樂樂,沒有什麼複雜的事情,但有基本的倫理,又親切、不端著。”

讓我們的心能夠找到一個歸宿。不管什麼樣的嘉賓,你別假正經,我也別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