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佛門法器有許多種類。在這些法器中,有一種法器唯獨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禪宗所有,且隨著禪宗五分後(禪宗自六祖惠能以後,衍成曹洞、法眼、臨濟、雲門、溈仰五派,稱為一花五葉),此法器演變為五種樣式,那便是

禪堂鍾板

禪堂內的鐘板,貫穿著寺院所有之法器使用,對於僧人每日生活、四季修學最為重要。歷史上,禪門五宗道場鍾板之形狀、字句、敲法各有差別,代表了各家宗風及門庭施設之不同。

鍾板者,乃引領大眾梵唱、行坐參修之法器,行者一天的作息,全憑鍾板號令行事。凡司鍾板者應謹慎盡職,如法敲打。五家鍾板,總共三十六下,不能多一下,也不能少一下。若有偏差,即不是佛子之道。

一、曹洞宗鍾板:“頂天立地”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開祖洞山良价禪師(807—869),當年行腳的時候,路過溪邊,因見水底之影而開悟。為了凸顯這一悟道因緣,曹洞宗的鐘板是豎形,寓義“豎窮三際”,字句為“立地登天”,後來改為“頂天立地”。曹洞宗祖師良介的道場是曹山寶積寺,位於江西省宜黃縣曹山。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曹洞宗的寺院,在敲打鐘板乃至一天的修行間隔分為“三止三開”,為曹洞宗、法眼宗兩家所用。

何為“三止三開”呢?就是在一天之中,從早晨到晚上有三次止靜,三次開靜。分別為:早板香、午板香、養息香(晚課香)。任何一支香又細分為入堂(掛一板一鍾);站板(掛二板二鍾);止靜(掛三板三鍾),總共三十六下。

若還不明白,請看下圖: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二、法眼宗鍾板:“天下太平”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開祖法眼文益禪師(885—958),因聞雲門文偃禪師“一棒打死與狗子吃,貴圖天下太平”一語而開悟,為凸顯其開悟之因緣,其鍾板形式為“八卦”,字句為“天下太平”。法眼宗祖師淨慧的道場是清涼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

法眼宗的寺院,在敲打鐘板乃至一天的修行間隔與上述曹洞宗一致,同為“三止三開”,具體敲法可參考瞭解。

三、臨濟宗鍾板:“橫遍十方”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當年六祖慧能大師(638—713)開示南嶽懷讓禪師時說:“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腳下出一馬駒(馬祖道一),踏殺天下人。”後來臨濟宗採用此讖語,表示本派為馬祖禪法之真傳,故其鍾板形狀為橫式,字句為“橫行天下”,後人改為“橫遍十方”。臨濟宗祖師義玄的道場是臨濟寺,位於河北省正定縣臨濟村。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臨濟宗的寺院,在敲打鐘板乃至一天的修行分為“四止四開”,為臨濟宗、雲門宗、溈仰宗三家所用。

何為“四止四開”呢?就是在一天之中,從早晨到晚上有四次止靜,四次開靜。分別為:早課香、早板香、午板香、養息香。任何一支香又細分為入堂(掛一板一鍾);站板(掛兩板一鍾);止靜(掛三板一鍾),總共三十六下。

四、雲門宗鍾板:“圓滿報身”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開祖雲門文偃禪師(864—949),在傳法時,經常在牆壁上畫一個圓圈,代表“餅”。後人講,“雲門餅,趙州茶”,即與此有聯繫。意思是畫餅不能充飢,佛法貴在實踐,而不只是講理論。其思想出自《楞嚴經》等經典。為了凸顯“雲門餅”這一機鋒,故其鍾板形狀是圓形或八角,字句為“圓滿報身”。雲門宗祖師文偃的道場是雲門寺,位於廣東省乳源縣。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雲門宗的寺院,在敲打鐘板乃至一天的修行間隔與上述臨濟宗一致,同為“四止四開”,具體敲法可參考瞭解。

五、溈仰宗鍾板:“三類化身”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開祖溈山靈祐禪師(771—853),曾經在開示的時候講:“我百年後去山下作水牯牛。”為了宣揚溈山的“水牯牛”精神,表達大乘佛教“三類化身”的思想,凸顯“水牯牛”三字,故溈仰宗的鐘板形狀為三角形,字句為“三類化身”。溈仰宗祖師靈佑的道場是十方密印寺,位於湖南省寧鄉縣溈山。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溈仰宗的寺院,在敲打鐘板乃至一天的修行間隔與上述臨濟宗一致,同為“四止四開”,具體敲法可參考瞭解。

禪門五家之溈仰、法眼及雲門三宗法脈於五代、兩宋間相繼斷絕,現五家鍾板主要流行的有臨濟及曹洞。在臨濟、曹洞二家中,流行比較廣的是臨濟宗,天下禪林曹洞寺院之鐘板,幾乎看不到。目前,雲門山大覺禪寺已恢復雲門宗之鐘板。五宗法脈重新恢復,要歸功當代禪門泰斗、一身而兼五宗法脈的虛雲老和尚。

禪堂鍾板,客官請了解一下

禪宗五家鍾板形狀與打法各異,叢林參學大眾,往往對於鍾板的打法和含義十分熟悉明確,聞板聲起倒作息,井然有序。鍾板是一座叢林宗風的象徵,天下行腳參學的禪和子即便沒有看見鍾板,但聞鍾板聲,便可知該叢林所屬的宗派。故歷來往往以鍾板的掛起,作為某宗叢林開啟的代表。也可以說,如果不明鍾板內涵,不瞭解鍾板存在的價值,恐怕也無法真正懂得禪宗修行的生活與精神。叢林因為有鍾板,眾行如法,宗風安穩;大眾因為有鍾板,內心有序,道業安和。故鍾板展揚宗風,聲傳佛法,是禪宗叢林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