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東莞盤活存量土地11430畝 閒置土地數量降至128公頃

 緣何東莞四獲全省節約集約用地一等獎?

  據瞭解,為節約集約用地,東莞努力彈好“五部曲”,搭建管理新架構、構建政策新體系、實施儲備新模式、創新改造新思路、改革供給新機制。

  市自然資源局表示,在現有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情形下,該局將再接再厲,為城市發展騰挪更多的空間,創造更多的效益,為東莞的高質量發展做好土地保障。

  東莞這項指數排全國第八

  早在今年1月,全省節約集約用地考核中,東莞就斬獲了一等獎殊榮,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這也是繼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後,我市第四次榮獲該考核的一等獎。

  近日,在自然資源部組織各省開展2019年度行政區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狀況整體評價工作中,東莞的綜合指數排名全國第八,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和廣州。

  其中,東莞建設用地地均GDP排名全省第三,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排名全省第二,新增建設用地新增GDP比值排名全省第二。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通過大力推行供地程序優化,狠抓閒置地處置,來促進區域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2014年以來,東莞已四獲全省節約集約用地一等獎,充分展現了東莞的硬實力。2019年,全市共處置閒置土地94宗,面積3355畝(合223.67公頃);全年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含閒置土地處置)11575畝,兩項均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任務目標。

  在現有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情形下,東莞自然資源人將在省市的領導下再接再厲,為城市發展騰挪更多的空間,創造更多的效益,為東莞的高質量發展做好土地保障。

  搭好“四梁八柱”頂層設計

  去年,東莞以市政府1號文的形式將“拓空間”工作上升為全市重點戰略性工程,並召開全市動員部署會,由市委、市政府兩位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安排,動員全市之力共同參與。

  在管理架構上,構建了市、功能區、鎮街、村四級指揮架構,市總指揮部由市長任總指揮長,19個市直部門作為成員單位,設置了辦公室和12個內設工作組,從各部門抽調了22名業務骨幹,專職負責“拓空間”工作。建立試點機制,以28個試點為探路石,穩步推進實施各項創新舉措。同時,建立統籌督導機制,強化協調、督導、考核,有效推動了各項任務落實。

  在政策體系上,市自然資源局以破解發展空間零碎化、低效化、均質化為導向,明確了“拓空間”工作思路,逐步建立以“加強規劃管控、統籌土地收儲、突出更新導向、科學配置資源”四大指導性意見為主導,以完善產業、住房保障、生態保護、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政策為配套的“四梁八柱”政策體系,陸續研究出臺23份政策文件,以有力的頂層設計推進工作開展。

  四種模式打造土地收儲整備新路徑

  東莞制定完善土地收儲整備補償和利益共享機制,探索推進通過司法拍賣途徑收儲有瑕疵的土地、收儲市屬企業統籌的土地、收儲新增工業用地、收儲市屬企業低效用地等四種收儲整備模式,每種模式都有成功例子並取得成效,全年市鎮共收儲土地11808畝。

  值得一提的是,莞惠城際寮步TOD站地塊,從上報申請收儲到地塊推出市場,僅用時6個月,比計劃提前7個月完成,實現了土地收儲、規劃設計、推出市場、財政資金快速回籠。

  此外,東莞還以石馬河流域為試點,探索沿河、沿軌道、沿公路等重點區域土地整備模式,探索流域治理資金籌措機制,為落實治汙任務、完善基礎設施等提供重要保障,逐步走出一條以“城市經營”理念推動“城市增值”的新路子。

  去年盤活存量土地11430畝

  市自然資源局介紹,東莞主動適應省用地指標管理辦法,通過大力推進“三舊”改造、狠抓省重大產業項目供地等方式,努力爭取更多獎勵指標,全市共獲得省獎勵指標7006畝、省核銷指標6563畝。

  該局還修訂全市指標管理辦法,明確“社會與經濟效益並重,重點保障、切塊管理、獎控結合、倒逼存量”的管理思路,緊扣全市中心任務和重點項目,實行差別化的指標管理,市統籌指標優先保障市級重大項目及單位產出高的“倍增”等優質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民生工程,鎮街一般性項目由屬地通過存量調劑或購買跨省節餘指標自行予以解決。與此同時,並對項目建立投資產出等約束機制,確保指標投入精準並提升土地效益。

  另外,市自然資源局還嚴格落實“增存掛鉤”政策,大力推進存量指標清查,探索推進司法查封的閒置土地處置和閒置土地無償收回,全市全年盤活存量土地11430畝,閒置土地數量降至128公頃。深入落實扶持實體經濟政策,實施企業“倍增”計劃,鼓勵企業整合利用周邊土地、廠房,提高容積率等,全年辦理土地使用條件變更67宗,其中工業倉儲用地51宗,累計增加工業廠房建築面積195萬平方米,有效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