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頑童蘇東坡——蘇軾詞品鑑

沒事的時候總喜歡玩味詞,少年時代就是在背詩詞中度過的。唐圭璋先生編寫的唐宋詞選注,讓我翻來覆去背了個遍,這位老先生鑑賞力也相當高。反覆玩味這些熟悉的詞時,感覺和老朋友促膝談心,滿心都是歡喜。

突然想到我的隔壁鄰居蘇東坡來了,想到他我就想到老頑童周伯通。蘇東坡也是個天才,而且是個大家,詩文書畫都有很高造詣,在詞這方面,他開創了豪放派,氣勢磅礴,超邁俊爽。他著名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實話,我不太喜歡,我也一向不愛豪放詞。辛棄疾我同樣不喜歡,但愛他的婉約詞,豪放詞人寫婉約詞,公平地說脂粉氣少,嫵媚中透出英氣和靈氣。我就喜歡婉約詞,而且還要越是纏綿悱惻越合我胃口。蘇東坡填詞也有婉約的,他婉約的時候要多纏綿有多纏綿。他這個人我很不喜歡,尤其他把女人不當人看,送來送去,他一朋友喜歡上他一妾,春娘,願意用馬來換,他答應了,可春娘不幹,指責他將人換馬,感到又恨又辱,了無生趣,激憤之下,一頭撞死,讓人想到綠珠墮樓,每每看到這,就無比心塞,心中一陣嘆息,這個渣男,周伯通對瑛姑,始亂終棄,也是一人渣。所有詞中,我特別喜歡他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是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章的原詞是: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化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呼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蘇東坡寫這首詞,極盡他那纏綿悱惻之能事,他身邊有秦少游專寫婉約詞,他又批評柳永,說人家偎紅倚翠,其實他特羨慕他們,所以這傢伙一天來了興致,也要寫個婉約的,他就來個任性的寫法,要多婉約有多婉約,和周伯通一樣,創了個空明拳,至陰至柔,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拳力若有若無,柔中帶韌,出拳勁道虛,特點是空靈,柔韌,飄忽。這首詞的整體風格就這樣。現在來一句一句剖析,剝皮抽筋,看他如何纏綿到極致。

開頭一句用典,化用白居易詩句,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詞一開頭就奠定了撲簌迷離的基調。楊花,就是柳絮,它輕柔多情,成為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異鄉遊子寄託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想象眼前楊花漫天飛舞,飄忽,輕靈,甚至有點迷茫,它也曾在春風裡靜靜地纏綿了一季,現在卻,也無人惜從教墜,現在她要凋謝了,無人憐惜,任她零落成泥碾作塵。第一句寫出飄忽空靈的靈魂,接著,它零落在家長路旁,仔細思量看似無情,實際上有飽蘊著深情。第二句寫出繾綣情思。第三句,它傷心時,柔腸百轉,嬌眼迷離,想要放開卻有緊緊閉上,它是不想醒來,是想沉醉在夢中吧。這句寫出楊花的嬌態媚態,心事旖旎。它這是幹什麼這樣子?第一句才道出原因,原來是,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這句把楊花落實到人身上,是個滿含相思的女子,思婦形象。夢裡隨風把那人尋覓,卻被惱人的黃鶯啼破了好夢,那聶勝瓊寫過,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邊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這裡,一個虛字又,一下子把前面句子無縫連接起來,感覺千迴百折。

下片開始,過片連用兩個恨字,使得這首詞整個顯得淋漓盡致。不恨楊花飄零,只恨那個西園,落紅滿地無人管,花再難返枝重綴。這句寫出一種幽恨惆悵。後面緊跟一句,更加明顯表露感情的問句,清晨雨後花落何處?飄入池中,化為一池浮萍。他下片筆法比上片直白,上隱下現,筆墨也開始恣意放開,又是一匹駿馬開始奔騰了,有點不受操控,不過還節制著,他提醒自己要婉約婉約,呵呵。然後,他接著說,這春色分三分,其中兩分化作塵土,一份落入水中毫無蹤影。楊花佔盡春色三分,可惜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幾處閒愁?最後一句,煞拍,他要收尾了走馬平川不能跑太遠,他直接點出主題,細細一看,這哪是楊花,分明是離人的盈盈珠淚。最後才把那個淚字呼出,一氣呵成,寫出飄,嬌,媚,淚,嗔。

這首詞將楊花的精魂寫得淋漓盡致,楊花和思婦,不即不離,若即若離,極其纏綿悱惻,物與神遊。

其實這首詞用來表達遊子的思鄉之情也同樣貼切,蘇東坡,他一生宦海沉浮,顛沛流離,每到一處,思念家長,難道不像楊花一樣,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嗎。多少次夜來幽夢忽還鄉。這水龍吟詞牌本來氣勢雄渾,適合抒寫激憤情思,蘇東坡卻用來寫這種纏綿悱惻的情愫,也是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