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顽童苏东坡——苏轼词品鉴

没事的时候总喜欢玩味词,少年时代就是在背诗词中度过的。唐圭璋先生编写的唐宋词选注,让我翻来覆去背了个遍,这位老先生鉴赏力也相当高。反复玩味这些熟悉的词时,感觉和老朋友促膝谈心,满心都是欢喜。

突然想到我的隔壁邻居苏东坡来了,想到他我就想到老顽童周伯通。苏东坡也是个天才,而且是个大家,诗文书画都有很高造诣,在词这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气势磅礴,超迈俊爽。他著名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我也一向不爱豪放词。辛弃疾我同样不喜欢,但爱他的婉约词,豪放词人写婉约词,公平地说脂粉气少,妩媚中透出英气和灵气。我就喜欢婉约词,而且还要越是缠绵悱恻越合我胃口。苏东坡填词也有婉约的,他婉约的时候要多缠绵有多缠绵。他这个人我很不喜欢,尤其他把女人不当人看,送来送去,他一朋友喜欢上他一妾,春娘,愿意用马来换,他答应了,可春娘不干,指责他将人换马,感到又恨又辱,了无生趣,激愤之下,一头撞死,让人想到绿珠堕楼,每每看到这,就无比心塞,心中一阵叹息,这个渣男,周伯通对瑛姑,始乱终弃,也是一人渣。所有词中,我特别喜欢他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的原词是: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化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呼起。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东坡写这首词,极尽他那缠绵悱恻之能事,他身边有秦少游专写婉约词,他又批评柳永,说人家偎红倚翠,其实他特羡慕他们,所以这家伙一天来了兴致,也要写个婉约的,他就来个任性的写法,要多婉约有多婉约,和周伯通一样,创了个空明拳,至阴至柔,以虚击实,以不足胜有余,拳力若有若无,柔中带韧,出拳劲道虚,特点是空灵,柔韧,飘忽。这首词的整体风格就这样。现在来一句一句剖析,剥皮抽筋,看他如何缠绵到极致。

开头一句用典,化用白居易诗句,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词一开头就奠定了扑簌迷离的基调。杨花,就是柳絮,它轻柔多情,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想象眼前杨花漫天飞舞,飘忽,轻灵,甚至有点迷茫,它也曾在春风里静静地缠绵了一季,现在却,也无人惜从教坠,现在她要凋谢了,无人怜惜,任她零落成泥碾作尘。第一句写出飘忽空灵的灵魂,接着,它零落在家长路旁,仔细思量看似无情,实际上有饱蕴着深情。第二句写出缱绻情思。第三句,它伤心时,柔肠百转,娇眼迷离,想要放开却有紧紧闭上,它是不想醒来,是想沉醉在梦中吧。这句写出杨花的娇态媚态,心事旖旎。它这是干什么这样子?第一句才道出原因,原来是,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句把杨花落实到人身上,是个满含相思的女子,思妇形象。梦里随风把那人寻觅,却被恼人的黄莺啼破了好梦,那聂胜琼写过,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边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这里,一个虚字又,一下子把前面句子无缝连接起来,感觉千回百折。

下片开始,过片连用两个恨字,使得这首词整个显得淋漓尽致。不恨杨花飘零,只恨那个西园,落红满地无人管,花再难返枝重缀。这句写出一种幽恨惆怅。后面紧跟一句,更加明显表露感情的问句,清晨雨后花落何处?飘入池中,化为一池浮萍。他下片笔法比上片直白,上隐下现,笔墨也开始恣意放开,又是一匹骏马开始奔腾了,有点不受操控,不过还节制着,他提醒自己要婉约婉约,呵呵。然后,他接着说,这春色分三分,其中两分化作尘土,一份落入水中毫无踪影。杨花占尽春色三分,可惜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几处闲愁?最后一句,煞拍,他要收尾了走马平川不能跑太远,他直接点出主题,细细一看,这哪是杨花,分明是离人的盈盈珠泪。最后才把那个泪字呼出,一气呵成,写出飘,娇,媚,泪,嗔。

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写得淋漓尽致,杨花和思妇,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极其缠绵悱恻,物与神游。

其实这首词用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同样贴切,苏东坡,他一生宦海沉浮,颠沛流离,每到一处,思念家长,难道不像杨花一样,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吗。多少次夜来幽梦忽还乡。这水龙吟词牌本来气势雄浑,适合抒写激愤情思,苏东坡却用来写这种缠绵悱恻的情愫,也是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