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中的孫家莊即今寧晉孫莊

京劇《法門寺》是廣為流傳的一個傳統劇目,自京劇誕生的二百餘年來久演不衰。京劇《法門寺》,一名《郿塢縣》,又名《硃砂井》。常與《拾玉鐲》連演,總名《雙姣奇緣》。劇情梗概是:明朝時,在孫家莊村劉媒婆見傅朋給孫玉姣手鐲,就向玉姣要來繡鞋,答應代為撮合。媒婆之子劉彪拿了鞋去訛詐傅朋,地保劉公道加以勸解。劉彪又夜至孫家莊,誤將玉姣舅父母殺死,將一個人頭投入劉公道家內。劉公道懼罪,打死長工宋興滅口,郿塢縣令趙廉將傅朋屈打成招。宋興之父宋國士控告,也被押入獄。宋女巧姣已與傅朋訂婚。她用酒灌醉媒婆,得知事實原委,趁大太監劉瑾伺候皇太后到法門寺降香時,前往上告。劉瑾責令趙廉複查,真相大白。劉瑾複審後,斬劉彪、劉公道,並奉太后旨,以孫、宋二姣賜婚傅朋。

《法門寺》中的孫家莊即今寧晉孫莊

“郿塢縣”實際上是“(奔)五縣”,五縣長路

《法門寺》這出戏雖然好,但也有許多令人不解之處,比如法門寺降香的地點到底在哪裡?看戲時總有許多疑問。眾所周知法門寺在陝西省扶風縣,以寺內供奉的佛祖舍利而聞名天下,離北京二千餘里。而郿塢縣也在陝西,是當時陝西省下轄的一個縣。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燳是明朝的第九個皇帝,(1506-1522)這位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在位期間頗有出人意料之舉,但還沒幹出遷都的蠢事,做皇帝的地點仍在北京。那麼北京距陝西兩千多里的路程,讓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君到那裡去禮佛降香,豈不荒謬絕倫。因此,法門寺到底在哪裡,就成了京劇觀眾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經多方走訪,終使多年不解的謎茅塞頓開。鄭廷《老孟的本色文章》:鉅鹿縣的孟常信是個有心人。村裡人沒事閒嘮嗑時說的稀罕事,他都記在心裡,一旦有機會就構思成文章。 有一次,他聽老輩人說,戲曲《法門寺》的故事發生在寧晉新河附近。後來,因出了樁命案,不得不遷縣,法門寺才搬到了陝西扶風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孟就把這段野史的來龍去脈瞭解清楚,寫成一篇民間故事《法門寺的傳說》,發表在《民間故事傳說》上。

《法門寺》中的孫家莊即今寧晉孫莊

前段時間在文化下鄉活動中,聽一些年老的文藝愛好者說《法門寺》的故事其實是發生在鉅鹿、寧晉、新河三縣交界一帶。這一帶現在的三縣交界之地,原來也是五個縣的交界之處。這裡有一個村叫“五縣長路”即長路村,現為邢臺市寧晉縣管轄,據說是鉅鹿、寧晉、新河、南宮、隆堯五個縣都管轄過。長路村南有個村莊恰好就是“孫家莊”。 因與縣北孫家莊重名,1982年5月更名,改稱孫莊。孫莊與長路村現在僅有一個大坑相隔。

有趣的是,孫莊有個“五縣地”。 94歲的孫莊村民張詳慶說:“我9歲上學,在府君廟裡上的學。建國初期五縣開會,都在府君廟後面的五縣地開。” “五縣地”有多大?83歲的孫莊村民範景坤說:“隆堯或是新河的殺了人就往寧晉這一邊一扔,你說能有多大?過去五縣地是我大伯範新勝的地,最寬不過30米。”

所以,有些老年朋友聽他們前輩人說《法門寺》的“郿塢縣”實際上應該是“(奔)五縣”,後來傳成了“本五縣”,後來劇中人劉瑾被自稱為陝西人氏:“咱家姓劉名瑾,表字春華,乃陝西延安府的人氏……”恰好陝西有個郿塢縣。久而久之,“本五縣”就演變成了“郿塢縣”。又因為陝西法門寺的名聲盛大,為擴大影響,此劇名被冠以《法門寺》的名稱,因此這個故事就被流傳成了陝西法門寺一帶的故事了。

寧晉小南海奶奶廟與新河劉公堤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皇太后李娘娘和太監劉瑾在邢臺市新河、寧晉一帶也有廣泛的傳說。皇太后就是李豔妃李娘娘即明朝孝定李太后,今有小南海奶奶廟。傳說萬曆母親到小南海遊玩,不慎落水淹死、坐化昇天。李豔妃老家是寧晉縣大康莊李家的三閨女,至今有三閨女廟會,村裡唱戲禁唱京劇名段《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有一年外地的到該村唱這出戏還捱了打。

劉瑾是新河縣王府村人,曾經用修小南海奶奶廟的資金在新河城北修過一條高一丈,寬兩丈,從新河桃園一直通到天津的劉公堤。

王府村,得名於劉瑾。因劉瑾曾在此建造府第為皇家徵收子粒錢糧,先得大皇莊名,劉死後改為王府堡,後簡為今名。新河王府村距離孫莊府君廟僅有十里地,府君廟旁的老漳河下游就是劉公堤。

劉瑾是明朝的一個權臣太監,封“九千歲”,距離“萬歲”只差一千,人稱“立地皇帝”即 “著的皇上”。據說當時的明朝皇帝陪伴他的母后李豔妃到京南遊玩,當時寧晉孟家莊一帶曾經是一片湖泊,人稱“小南海”。當皇帝母子走到孟家莊附近時,皇帝的母后在遊玩中不慎掉入水中淹死。皇帝回京城後派劉瑾到寧晉孟家莊為母后修廟。劉瑾想藉此機會為家鄉做些好事,在家鄉留些善義的名聲。他從國庫中支取了大量的錢財,為國太修了一座不太大的廟宇。用剩餘的錢,在新河城以北,滏陽河以南,順河修了一條大埝,這樣下暴雨的時候新河就淹不了了,這的確是為新河老鄉做了一件好事。但第二年到了祭日,後來皇帝去孟家莊廟宇為母后燒紙,知道了真相,很生氣,本打算治劉瑾的罪,但又想到劉瑾是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也就作罷。後人將此埝命名為劉公堤。

“ 一溜三關黑風口,獅子疙瘩千骨營(千狗營)。”這個小南海的故事也和傳說中的劉瑾和李娘娘有關。一溜三關指南官莊、北官莊、西官莊,黑風口指孫家口。獅子疙瘩,千骨(狗)營指千戶營。

明朝萬曆皇帝跟他娘李娘娘到寧晉縣孟家莊的小南海遊玩,皇帝一看風水不錯,就下了龍車,跟他娘到水邊觀賞風景。他娘走到水邊,出溜了個跟頭,掉到水裡淹死了。

國太一死,萬曆返駕京城,說他娘在孟家莊坐化了,要在孟家莊給他娘修座廟。派誰去呢?劉瑾是新河人,老家離孟家莊不遠,就讓他去吧!

劉瑾領發聖旨,帶著許多金銀來到孟家莊,他想,給國太修個廟就花這麼多錢,太可惜了!於是修了一個小廟,小的可憐,不細看就看不見。那麼剩下的錢幹嘛用呢?

早先一到夏天,連著下幾天暴雨,太行山上的水就都灌到滏陽河裡,河裡盛不下了,一漫,就把新河淹了。劉瑾小時候也捱過淹,知道這一方人的難處。他想,給老鄉們修個埝吧,有了埝,擋住了水,就淹不了新河了,活著給新河人行個好,死了也給新河人留個口唸。於是他拿定主意,把每間下的錢,在新河城以北,滏陽河以南,順河修一條埝。

有一天,他騎上一匹快馬,馬尾巴上捆一把大掃帚,從新河桃園出發,順河一直向東跑去。掃帚一劃到天津,就召集民工一拉土一直修到了天津。

埝修好了,劉瑾回到京城,給萬曆皇帝套了個瞎話,說國太的廟修好了,動了多少多少工,花了多少多少錢,修的多麼多麼高,多麼多麼大。萬曆皇帝一聽,就叫大臣們站在前門樓子下看看。大臣站在前門樓子上往南一看,什麼也看不見,皇帝不信,說他欺君,把他殺了。接著又叫另一個大臣看,也看不見,又殺了。一連殺了好幾個,最後叫劉瑾看,劉瑾看了看:“皇上,我看見廟頂了” 。皇上一聽高興極了。這是為嘛理呢?這顯示萬曆皇帝是個孝子,給他娘修個廟又高又大,在北京都能看見,其實根本看不見。打著還落了個歇後語哩,叫孟家莊的奶奶廟——照遠不照近。

第二年,到了祭日,萬曆皇帝給他娘去燒紙,劉瑾在前邊開路,龍車鳳輦,浩浩蕩蕩出了京城。

快到孟家莊的時候,劉瑾想,要是皇帝到了孟家莊,見廟修的又矮又小,還不治他個欺君之罪?於是,他又套了個瞎話,說:“皇上,不能再往前走了” 。皇上問:“為嘛不能走了?”劉瑾說:“前面正在鬧瘟疫”。皇帝問:“什麼是瘟疫?”劉瑾隨口說出這一帶的村名:

一溜三關黑風口,獅子疙瘩千骨營(千狗營)。。皇帝信以為真,也怕得傳染病,就不走了,在半道上給他娘燒了紙。這時候,皇帝聽說滏陽河修了一大埝,這裡離埝也不遠了,就繼續南下,到新河看看。

萬曆皇帝登上埝走了幾里,一看工程真不小,就問劉瑾埝是誰修的,劉瑾說是新河人修的。皇帝又問誰讓他們修的,劉瑾說是他叫修的。皇帝一聽心裡就全清楚了,知道他把修廟剩下的錢修了埝,挺生氣,想治他的罪。可又一想,修埝是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也就嚥下了這口氣,說:“劉瑾,劉瑾你別發鬼,此埝擋不住三尺水”。說完就回京城了。

綜上,《法門寺》和《拾玉鐲》中的故事,應該發生在當今邢臺的寧晉一帶,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