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為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求助大唐不得,終客死長安

在大唐王朝建立並走向鼎盛之際,在萬里之外的西亞地區,國際格局正經歷著一場歷史性的變化。稱霸西亞數百年的波斯帝國,遭到阿拉伯人的入侵,瀕臨滅亡。處於絕境中的波斯王室,想到了遙遠的東方朋友大唐,屢次派出使者求救,終究無果而終,未能挽救其敗亡的命運。

波斯帝國為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求助大唐不得,終客死長安

波斯薩珊帝國

波斯帝國向唐朝求援,並非病急亂投醫,而是以波斯與中國之間長期友好的通使關係作為基礎的。早在南北朝時期,波斯就與中國建立起了通使關係。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455年),北魏派使者韓羊皮出使波斯,中國和西亞之間從東漢滅亡以來長期中斷的通使關係得以恢復。此後直到西魏廢帝三年,波斯使者到訪西魏都城長安為止,波斯和北魏、西魏、南朝梁都有通使往來,其中和北魏的通使就有近十次。

波斯帝國為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求助大唐不得,終客死長安

波斯金幣

隋煬帝時,積極從事疆土的開拓,十分重視與西亞的往來。《隋書·西域傳》載:波斯王庫思勞二世時,隋煬帝曾派遣雲騎尉李昱使通波斯。李昱到波斯後,受到盛情款待,波斯王還派使者隨同李昱返回隋朝,獻上諸多貢物。此後,隋與波斯之間使者往來頻繁,隋朝專門設立了西域校尉迎送波斯和其他國家的使節。

唐朝初年,波斯與唐朝繼續保持了友好往來。但此時西亞形勢已經大變,波斯與拜占庭帝國之間的長期戰爭,耗盡了兩者的國力,阿拉伯人趁機崛起,大舉擴張。就在唐高宗謀劃攻取西突厥之時,西邊大食(阿拉伯)對波斯薩珊王朝發動了最後一擊,公元651 年,波斯末王伊嗣俟被大食擊敗,逃亡吐火羅境內的木祿城,途中為大食所殺,薩珊帝國滅亡。

波斯帝國為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求助大唐不得,終客死長安

波斯帝國與拜占庭帝國

伊嗣俟死後,波斯末代王子卑路斯率領波斯餘部流亡於吐火羅。深知唐朝是東方霸主的他,派出使者前往長安,請求唐朝出兵幫助波斯復國。唐高宗認為,波斯之地過於遙遠,無法出兵,便予以婉拒。恰好此時阿拉伯轉用兵力對付拜占庭,暫時放鬆了對波斯餘部的追殺,卑路斯及其部下便在吐火羅定居下來組織復國事業。十年後,阿拉伯人再次將兵鋒指向東方,入侵吐火羅。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卑路斯又一次遣使告難。這時唐朝已經滅掉西突厥,高宗正派遣使者王名遠前往西域各地分置州縣。

波斯帝國為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求助大唐不得,終客死長安

高宗不願助波斯復國,但仍希望利用波斯王室在中亞地區的威望,抵禦阿拉伯的東侵。於是唐朝便以疾陵城(今伊朗卑路支省東北)為波斯都督府,拜卑路斯為都督。由於唐朝並未實際派兵前往中亞,面對阿拉伯帝國的進攻,卑路斯難以抵擋,波斯都督府幾年後就被阿拉伯所滅。

波斯帝國為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求助大唐不得,終客死長安

影視劇中的唐高祖李治

高宗咸亨年間(670~674)卑路斯與隨同他流亡的波斯王室成員與貴族不得不前來長安避難。唐朝封他為右武衛將軍,這位末代王子最後客死長安。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唐朝又派兵護送卑路斯之子泥涅師歸國復辟,但唐軍的目的只是利用波斯王室威望震懾西域,並無意與阿拉伯交戰,唐軍將泥涅師送到蔥嶺便返回。泥涅師到達吐火羅地區,在當地籌劃復國大計二十餘年,無所成就,中宗景龍二年(708年),他也只得返回長安,被授予左威衛將軍,後也客死中土。至此,在唐朝支持下的波斯復國運動宣告失敗。

波斯帝國為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求助大唐不得,終客死長安

唐朝為何無意援助波斯復國?主要原因在於波斯之地實已超出唐朝勢力範圍,對於唐朝利益很小。在波斯與阿拉伯交戰階段,唐朝處於唐太宗時期和唐高宗初年,此時唐朝並未完全平定西域,西突厥反叛不斷,等到唐軍徹底滅亡西突厥時,波斯已經為阿拉伯所滅;同時,當時唐軍正在征討東方的高句麗,戰事持續達二十餘年,牽制了唐朝的主要兵力;等到高句麗與西突厥均為唐朝平定時,吐蕃又忽然反叛,入侵唐朝屬國吐谷渾,在大非川之戰中大敗唐軍,被唐朝征服的突厥人從唐高宗後期開始也在漠北掀起叛亂;對於唐朝而言,遼東、漠北、河西隴右各處的重要性遠遠的超過了遙遠的波斯,整個西域地區,唐朝真正關注的還是蔥嶺以東安西四鎮的轄地,對於更西的中亞只是羈縻而已。

所以,儘管大食不斷東侵,波斯和吐火羅諸國不斷向唐求救,唐並未真正放在心上,反而在高宗年間與大食建立了通使關係。直到唐玄宗時期,唐朝才扶持中亞的突騎施部落,對於大食的東進進行抵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