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可能很多人都記得,最近在老羅的直播中,上菜、上飲料、上產品後,竟然還上了一位總裁。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鏡頭裡比老羅小一號的中年男人,正是錘子老對頭小米的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

在上完老羅的直播後,盧偉冰自己也開直播帶貨了……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1小時6500萬,比老羅第二場直播3442萬的成績好多了。

這年頭果然不愛當網紅的高管都不是好高管。

很多人大概是第一次聽說盧偉冰。其實自2019年加入小米他就話題不斷,微博已經是有140萬粉絲的大V。

看看網友給取的外號就知道了: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老羅在直播中,也沒忘調侃他“最近忙什麼?好像老吵架?”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加入小米一年多,盧偉冰到處點火,網友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一開始我大膽預測,他可能是中文互聯網世界裡最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老羅的男人。

不過八了一圈,倒是有了別的發現。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你看的是戲

人家看上的是流量

第一次知道盧偉冰,就是在微博上看到他和人吵架。那時,他在我心裡的形象是這樣: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或者這樣: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只要一有風吹草動,盧偉冰都會第一時間發微博開懟。

華為降價,他一如既往教友商做手機: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小米9的相機評分比華為低了1分,他是這麼說的: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學習了,以後對業績比我好的同事說,你也就只比我聰明那麼一點點。

還說友商的熱度都是自己帶來的,明眼人都笑了: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可以說,盧偉冰一到了小米,就在微博上開闢了第二戰場。看看熱搜榜感受下: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但在各種囂張開撕的同時,翻車也在所難免。

他曾抓著60Hz打友商的臉。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結果最近紅米K30Pro發佈,竟然也是60Hz,然而同期友商發佈的產品都是90Hz。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眼見翻車,只好在發佈會上解釋: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可網友們並不買賬,既然他知道自家後續推出的產品也是60Hz,那之前藉著這個Hz的事開撕,不是給自己挖坑?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但網友也習慣了,反正盧老師的臉,早都打腫了。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在接受《懂懂筆記》採訪時,被懂懂提問,在微博開闢第二戰場目的是什麼?

盧偉冰一語道破:“小米就是米粉文化,微博是小米跟米粉溝通很重要的一個平臺”。

吃瓜群眾這才懂了,你看的是戲,人家看上的是流量。

這也許是他和老羅最為相似的地方。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時代轉向時

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其實看盧偉冰的資料,和微博上判若兩人。

他是個典型的理工男。1997年從在清華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後,因為不喜歡本專業而放棄出國留學,一頭扎進了手機行業,加入康佳。

因為英語好,他從海外事業部基層銷售做起,一步步做到銷售公司總經理。這一呆就是10年。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2007年,他跳槽去了當時如日中天的民企天語手機,並且很快就從國內事務負責人,一路晉升到天語手機GSM及海外事業部總經理。

雖然很難找到關於他這兩段經歷的詳細資料,但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這十多年的晉升路徑,足夠說明他已經是同行裡的佼佼者。

不過,時代的風口轉向時,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彼時,藉著中國信息化產業高速發展的東風,國產功能機玩家風生水起,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三巨頭仍然叱吒風雲。

而僅僅兩年後的2009年,雷軍從就職十多年的金山軟件離職,羅永浩的培訓學校繼續虧損。

誰也沒想到,就是在這一年,以蘋果發佈iPhone 3GS為標誌,手機跨入智能機時代。

短短几年間,小米、錘子、vivo、OPPO相繼成立,華為發力,群狼崛起,老牌玩家迅速衰落。

2010年,盧偉冰加入金立,擔任集團總裁。

他是肩負著帶領金立轉型的使命加入的,但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已經失去主動權的金立,顯然無法力挽狂瀾。

這是盧偉冰最艱難的時刻,正如他所說:

“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等待銷售數據,而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走。”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多年後,網友戲稱,盧偉冰做倒了好幾家手機廠商。

對照正身處時代鉅變下的自身,不知道此刻,你有沒有一點心有慼慼焉?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沒能成為雷軍的

後來都成了盧偉冰

隨著金立這座大廈傾覆,2018年,盧偉冰入職小米。

在金立,他曾經操刀品牌年輕化,推出兩個面向年輕人的子品牌,最後都無疾而終,他自己也黯然出局。

大概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馬雲和雷軍。

那些懷揣凌雲之志,最後卻未能封神的人,後來都去了哪裡?

從金立曾經的掌舵人,到回到職業經理人的身份,盧偉冰的選擇是,加入曾經的“友商”小米。

職場上確實是沒有永遠的敵人。

加入小米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下了打造紅米極致性價比的大旗。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他帶領紅米連續打造Redmi Note7與Redmi Note8 兩個爆款,還擴充了Redmi的產品線,先後推出音箱、電視、筆記本電腦和路由器等諸多產品,讓整個紅米生態更具多元。

對於自己能給小米帶來的貢獻,盧偉冰曾這樣回答《懂懂筆記》:

“我在手機行業這麼多年,手機行業五大重要環節(技術、供應鏈、產品、市場、銷售)我全部做過,行業資源我也非常熟悉,這些正是小米需要的,或者說很多動作可以非常快的見效。”

除了產品層面的助推,盧偉冰的存在,還解放了雷軍身上的壓力,讓他得以騰出更多資源,帶領小米衝擊高端定位。

同時,盧偉冰在微博上的各種懟天懟地懟友商,看似毫無章法,但實際上非常聰明。

Canalys發佈的一份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報告指出: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國內5G手機市場份額,華為高達78%。

而在2019全年,華為依舊以14200萬臺的出貨量,38.5%的市場份額,領跑中國智能手機市場。

而這也就解釋了,盧偉冰為何總是盯住華為榮耀不放:

一方面,是藉助懟人話題製造熱點,獲得流量關注。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另一邊方面,就是用宣傳鎖定友商,貼身近打,在潛移默化中佔據用戶心智模式,讓我們覺得紅米Redmi與榮耀一樣,小米與華為一樣,同時搶佔對手市場份額。

對於競爭對手來說,盧偉冰是一個被厭惡的存在,而對於小米公司和米粉來說,盧偉冰卻深受他們喜愛。

說到這,我想起老羅在直播中說的那句話: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別人以為我喜歡吵架,其實這個圈子逼著人吵架。”

說白了,都是套路。

他確實做到了職業經理人最稱職的樣子。也許,這也是他和老羅的不同?

寫在最後

2019年盧偉冰剛入職小米時,一些“米粉”擔心,盧偉冰“錯過了每次風口”,會不會把小米也幹“破產”。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一年後,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而這時的粉絲,也早就換了一種態度。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我想,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角色和位置,並且證明了自己。

這也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一課。

1.https://mp.weixin.qq.com/s/ZTrKOfbyIA1rau_5FrlhNg 領菁科技

2.https://mp.weixin.qq.com/s/HbAeX4XZMI-Pvbd-JUUgkw 雷軍 作者:雷軍

3.https://mp.weixin.qq.com/s/bJd4pY96bmn4YHV4cIGkTg 互聯網爆料 作者:小爆

4.https://mp.weixin.qq.com/s/RSQ6YSVR2F39ojyVvzSdfg AI藍媒匯

5.https://mp.weixin.qq.com/s/332YtIi2HbNLU0MOPl2Jvg 創業最前線 作者:機場等船

6.https://mp.weixin.qq.com/s/BFdBYdzMEK8ksBz7CzOJMA 虎嗅APP 作者:周超臣

7.https://www.jianshu.com/p/5e413743d720?from=singlemessage 簡書 作者:唯一數碼

8.@盧偉冰 新浪微博

9.https://mp.weixin.qq.com/s/iG7CshheecD6uLMzo9pfmg 成功營銷 作者:康迪

10.https://www.iimedia.cn/c460/11166.html 艾媒網 作者:孫昌旭

11.https://mp.weixin.qq.com/s/MxPJKadg0TRHOVRikL92fA 懂懂筆記 作者:懂懂

12.https://mp.weixin.qq.com/s/HUPk1Ago-G74FtUY1Vu0yw 集微網 作者:數碼控

每個沒能成為馬雲雷軍的人,最後都成了他?


你看老羅的直播了嗎?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晉良,恩師名晉,前百萬粉絲公號運營培訓師,持續自學5年,個人微信(id:a1219523276)。

文中圖片來自原作者、微博截圖和視頻截圖,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20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