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給孩子帶了來什麼?

井岡松


婚姻就是一所大課堂,每個人都是學生,都得學習如何經營。婚姻來自愛情,但愛情不等於婚姻。它比愛情要複雜得多,愛情是感覺的奴隸,婚姻是二人相處的藝術,婚姻之路不但漫長,且坎坷不平,若不善於經營,不學會忍讓,不遷就對方,就會走得很艱辛,就會跌跌撞撞,有時,一個小火星就會呈燎原之勢,家庭這座大廈就是不坍塌,根基也會不穩,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圍城的感覺,愛情,就在這樣的互相消磨中,漸漸失去了光澤,寡淡無味甚至變了味。

如果你們的婚姻真的走到了盡頭,請你們一定在結束這段婚姻前,理智的處理好孩子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財產、名義、撫養權、贍養費等等。對夫妻來說,這是一段重要契約的結束,可能還伴隨著愛恨情仇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著對“家”的理解將要重新定義。

但首先,它對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後,才是孩子世界裡的一件大事。這個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顛倒了,所以我們總能看到,在這樣一場分離事件中,兩個傷痛、委屈、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傷害自己、對方以及他們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在處理離婚這件事時,有的父母展現了可貴的氣度、智慧和真誠,這對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啟蒙。

孩子並不需要完美無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無缺的父母,孩子的潛力是驚人的,孩子可能會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會傷心和難過,但只要身為父母的你總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會更理解熱愛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義。

貌合神離的婚姻,虛偽空洞的感情,只會讓孩子看到對生活的將就和敷衍,體會到情感上的無奈與無力,養成逃避真正問題的習慣。因此,不必輕易揮舞道德大棒敲向離婚的夫妻。離婚的,未必就不愛自己和孩子;從不離婚的,也不一定就愛自己和孩子。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課,還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啊。


酷酷的滕韻



慈音1


我是個不到一歲孩子的媽媽,我和先生感情很好,但我的原生家庭曾因為多次面臨破碎,帶給了我很深的影響。

是的,我的父母沒有離婚。但在我很小的時候,記憶中他們就是一直在吵架,媽媽總是一直哭鬧,因為爸爸貪玩,沒有家庭責任心。瑣碎的小事數不勝數就算了吧,列舉一些到現在都能記得清清楚楚的片段。

四歲的時候,父母吵架後,媽媽一氣之下奪門而出,幾個小時都沒有回來。我記得天越來越黑了,街上已經沒有人了,爸爸依然冷漠地看著電視,我哭著求他說我要去找媽媽,因為媽媽走之前說要去跳河。爸爸用一種無比冷漠的語氣告訴我:哭什麼哭,找什麼找,你媽捨不得你,不會去死的,鬧完了就回來了。這句話,我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脊背發涼。

六歲的時候,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媽發高燒,讓我爸幫忙去買點藥,爸爸卻說,要去打牌。沒錯,他們又吵架了,吵完媽媽在床上捂著被子哭,爸爸要走,我跪下抱住他的大腿求他不要走,他一腳踢開了我,那一晚,他沒有回家。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害怕媽媽生病,從小她一生病,我就什麼也不做,哪兒也不去,陪著她,照顧她。大學時候,因為遠在他鄉,電話裡聽到她有一點鼻音,都擔心是不是又感冒了,每每聽到她說,生病了,爸爸又出去玩了,掛斷電話後,我都會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哭很久。

十歲的時候,爸媽吵得很兇很兇,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離婚兩個字,親眼看到媽媽因為生氣,常年褲子上都有血跡(不是經期,後來,媽媽被氣出了子宮肌瘤,很嚴重,所以子宮整個摘掉了)。我曾經寫了一封“遺書”,真的想要離開這個世界,可是太無知了,最終沒死成。那一年,因為媽媽已經這麼傷心了,我即使在學校被老師輕度性騷擾,害怕得每天上下學都提心吊膽,也不敢和她提一個字,直到大學畢業後,才打開心結告訴她。

還有很多很多事情,導致我對爸爸,對異性,都有很強烈的排斥感。我沒辦法讓他碰到我的手,對,手都受不了;我在公車上看到中年男性只要不是穿戴足夠整潔乾淨,都會莫名地害怕,趕緊躲開;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雙性戀,甚至可以說,只喜歡女性。這樣的我,為了讓媽媽安心,只能一次又一次努力去談正常的戀愛,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到頭來還是提出分手。

老天眷顧,此生我還能遇到我現在的丈夫。他一點點把我的心打開了,讓我重新接納了異性,也獲得了幸福的人生,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他讓我見識到了一個負責、有擔當、溫暖的父親是如何的,一個體貼、幽默、尊重妻子的丈夫可以有多愛我。在結婚後,我才開始鼓起勇氣去試著原諒我的父親,畢竟,媽媽後半輩子的生活裡,還是需要有他扶持,他的健康,直接關係到媽媽的健康與幸福。

答主,我的答案若有幸被你看到,其實我想說:不論是離婚還是不離婚,都只是一個形式,對於孩子來說,他人的流言蜚語帶來的傷害,遠遠不及父母之前數年如一日的爭吵來得大。當你已經開始考慮離婚這個問題,其實你的孩子的心中,已經默默埋下了一顆害怕的種子,不論你以後找到多好的女人,或者單身一人獨自帶他到他結婚成家(基本不可能),對他來說,傷害已經既定,只是這植物長出來的樣子有所不同罷了,但它的影子,一定是和它深扎土壤裡的根一樣畸形的。

哦,突然想起來,懷孕後,有一日我和媽媽閒聊,聊到後來兩個人淚水漣漣,我問她為什麼當初都那樣了還不離婚(我媽年輕時很漂亮,而且一直不乏愛慕者)。她這麼說:“我之前參加了一場婚禮,女孩是母親一人帶大的,婚禮上她一向臭美的母親,穿了一件灰不拉幾的舊棉襖,實在難看,而且婚禮過程裡竟然完全沒有提到讓女方家人發言。我只希望你以後嫁人生子,可以從容一點,有尊嚴一些,不要因為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被婆家人看扁了,欺負了。”當時的我直接嚎啕大哭了,就為了這樣一個理由,她忍了二十幾年。可就是因為這樣,從此人若再問我,會不會勸母親離婚,我卻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了。

如今,我做了母親,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有時看到因為父母離異導致孩子流離失所的新聞,都會忍不住落淚,難以想象這樣的事若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於我那該是何等鑽心剜骨之痛。我只願以身作則過好這一生,以圖我的孩子能夠明白,只有我過得幸福和精彩,他才能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不受我情感和物質上任何牽絆。而離婚或者不離婚,也許真的不是關鍵所在。

還是感謝答主給了我這麼一個空間,說了二十多年來都沒敢說出口的話。


書叔生活圈


一、生存環境突然改變帶來的挑戰。

婚姻本來是夫妻兩個人一同承擔家庭責任,共同撫育孩子成長。一旦離婚,不論孩子跟誰,得到監護權的一方都將承受起更大的養育責任。經濟上即使能得到另一方足夠的撫養費支援,但在撫育精力上仍然會減半:一個人要工作、家務或保持自己正常的各種社會功能,還要顧及一個孩子的衣食住行教,必然會比較吃力。相對於兩個人來說,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孩子至少會被動的減少關注和照顧、被愛、被教的機會,甚至生活環境也會因為父母分離而變得比較艱苦(對於經濟條件不夠好的撫育者來說)。

二、被動的承擔起父母之間的怨恨,影響個性形成。

離異事件本身沒有對錯可言,也不難對孩子解釋。就如同孩子和某個小朋友玩不來了,以後就不一起玩了一樣,這是一種不難理解的選擇。問題在於,很多夫妻的離異是帶著很多是非恩怨,並非和平分手的。如果撫育的一方不具備足夠的智慧、胸懷和良好的素養,就無法在日後的養育過程中平和的引導孩子認識並接受離婚帶來的影響。他們會在辛苦或怨怒時便毫無顧忌的對孩子控訴另一方的不是,把對對方的不滿全部直接宣洩在孩子身上。

此外,養育者覺得自己辛苦一輩子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就只能愛自己一人,所以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而人為的剝奪孩子愛另一方的權利。這樣做雖然能讓單親撫育者心理上得到一時的平衡或報復的快感,但事實上,你就如同拿一把刀在挖孩子的心,這報復首先是直接落在你的孩子身上的。孩子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他總是有父親也有母親,一旦他同情一方怨恨一方,他的個性也會變得孤僻扭曲甚至嚴重影響自己的婚姻觀愛情觀。

三、孩子在不正常的家庭關係中成長。

一個正常的家庭,孩子有父母的陪伴、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很多雙方親人的看護。但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為成人恩怨難以處理好而欠缺一方關係,造成個性比較冷漠。甚至有些人因為心中怨恨難放,不讓孩子見不是撫育一方的爸爸或媽媽,讓孩子從小隻跟一人生活成長,單方面的割裂孩子和另一方的接觸。但請記住,不論男女,個性裡總有陰陽兩種性質相抵取得平衡的,孩子一旦從小隻與父親或母親生活,就會容易只感染一方習性,以至個性不平衡。

四、父母再婚帶來的影響。

在結束一段婚姻的時候,當事人因為身心疲憊,總會以為自己再也不會結婚了,因為再不相信婚姻,也為了孩子。但事實上,世事多變,成熟的人都會明白變化是生活的本能,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包括你是否會再結識一個人並步入婚姻。那麼,如何平衡孩子與繼父或繼母之間的問題便成了一大難題;同時再婚之後你獲得再育的權利,當你和現在的伴侶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能否公平地對待之前的孩子又會成為問題,一旦處理、平衡不好,又會扭曲孩子的個性。

五、社會壓力對孩子的影響

擇學、升學時沒有完整的家長體系陪同,家長會長期一方缺席,成長過程中各種喜怒哀樂沒有雙親陪同,雖然社會已經比較寬容,單親孩子不會再被嚴重排斥、欺負或同情,但如果說對孩子沒有任何影響,那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心是敏感的,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難免會形成較自卑、自尊和敏感的個性,需要撫育者加倍的關愛。


少兒教育在線諮詢


孩子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也是一段婚姻的產物,更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

兩個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兩個人攜手並進邁向生活的開始,而離婚則是宣告了此段關係的結束。離婚給兩個人帶來的影響往往只會牽扯財產的分配這類實質性傷害,然而對於孩子造成的影響更多的是無形的傷害,包括行為模式、愛情觀念以及人生價值觀等心理健康問題。


離婚後的雙方不管孩子歸由誰撫養,都會造成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而且雙方都會將此段婚姻的失敗,歸咎於對方的失責。處於兩方中間的孩子,則會更加無所適從、手足無措,進而在心理上存在缺陷。比如:

1、孩子會缺乏自信

離婚對於孩子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孩子的成長環境決定了其性格的養成,自信是每一個個體所不能缺少的。自信也是孩子在學習、生活甚至是今後工作中的一個奠基石。缺乏自信會造成孩子強烈的自卑感,甚至是否定自我,並且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消極狀態。

2、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孩子處於孩童時期,面對身邊的小夥伴們都擁有父愛和母愛,和自己的家庭環境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產生安全感缺乏。處於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這一時期,由於雙親陪伴、交流對象的減少,隨著年歲的增長,到了青春時期,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情緒壓抑會極大的放大,導致叛逆等不良行為的產生。

3、孩子會變得孤僻、沉默寡言甚至行為極端

家庭屬內、環境屬外,離婚造成家庭內部的破裂、周邊環境的議論紛紛則是加大了孩子的壓力。處於成長時期的孩子,一切的承受能力都是循序漸進的,但是婚姻的破裂不得不讓孩子指數型的承受過多的壓力,造成孩子在緊張、恐懼、自卑等消極情緒中長大,長此以往,就算原本乖巧可愛的孩子也會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會讓孩子放大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進而走向極端。


離婚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而孩子屬於被動的拉上了戰場。就像不會叩擊扳手的新兵,辨明不了是非對錯,只能一味的承受雙方帶來的後果,這樣的孩子終歸是遍體凌傷,更何況身體的傷可以痊癒,而心理上的傷無法治癒!

且行且珍惜!


Koo易之


首先孩子需要去適應單獨和爸爸生活或者和媽媽生活,如果是共同撫養也要去適應把自己的生活分在兩個家。因為經濟問題,離婚後爸爸或媽媽不可避免的要去工作養家,對孩子的關愛也就會減少,即使爸爸或媽媽不用去工作可能也會因為離婚所帶來的壓力與抑鬱,而造成對孩子的影響。當年齡小的孩子慢慢長大,他會回憶過去自己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事情,並且會思考爸爸媽媽為什麼會離婚,即使孩子沒有向你提問過,他自己也會想:“爸爸和媽媽離婚是因為我嗎?”。大多數孩子會希望爸爸媽媽重歸於好,可如果父母們反覆的分分合合,對孩子會造成更嚴重影響。

1. 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孩子可能會變得更加幼稚、更加依賴人或者沮喪。還有可能會拒絕睡覺或晚上突然醒來。

2.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孩子可能會有悲傷等負面情緒、並且怕人,還可能脾氣變得暴躁,甚至厭食。

3. 3-5歲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得像個嬰兒,孩子會認為是自己造成爸爸媽媽離婚的。因為孩子小,他們不會理解爸爸或媽媽其中一方和自己分開生活,他們相信自己是家庭的中心,所以父母的不和諧或者離婚,他們會覺得是自己的過錯。孩子會變得懷疑、困惑、沒有安全感,而且對孩子自尊心影響也是很大的。

不管怎麼說,離婚會對一些孩子造成長期且嚴重的心靈創傷。但如果父親或是母親又或是其他監護人給孩子足夠的愛護與支持,孩子很大幾率是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的。隨著時間流逝大部分孩子也會接受父母離婚所帶來的變故,且和父母的感情會更深刻。



蜜果幻想


我覺得,確切的說,應該是不幸福的婚姻,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毫無疑問,心靈上的創傷。每個人都渴望家庭幸福和睦,如果說夫妻整天不是吵架就是打假,孩子自然會有心理陰影,性格,思想都會受到影響。而且在未來面對感情的時候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些障礙。但是我覺得,不和諧的家庭,就應該分開,硬撐著對誰都是傷害,甚至是摧殘。可如果你有孩子,並且孩子還小,還是請你儘量先履行好為人父母的義務,畢竟孩子無辜,成長環境,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孩子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


姜政宏


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帶來的苦痛,動輒需要孩子一生來療愈

一個缺愛的孩子被陰影籠罩住,活在自怨自艾的堡壘裡太容易,而突破往事的桎梏,不失溫柔勇氣,繼續擁抱世界,則太難太難。

所以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依舊熱愛生活。




正德散人


心理傷害是最大的隱患


鐘意你76586213


帶來的太多,不幸福感,自卑感。可能還有怨恨。甚至這種心裡影響他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