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緒管理-讓孩子做情緒的小主人

情緒是我們生命永恆的主題,常說,成功的人一定是情緒管理能力極佳的。其實情緒的穩定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和技能,這需要在童年的時期就去培養和認知的。 兒童情緒管理的能力培養就是協助讓孩子如何成為情緒的主人。 管理情緒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1、能全面的認識情緒,分辨情緒,找到情緒的源頭。

2、充分接納情緒,不壓制情緒,並正向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有一個陽光的出口。

3、要善於有效的剋制自己的情緒,善於有分寸地表達情緒。覺察情緒、接納情緒、表達情緒、擁抱情緒、與情緒和解和利用情緒,被認為情緒管理的要素。

我們要了解情緒的來源是感受,就是一種感覺及伴隨感覺而來的想法、生理狀態以及心理狀態,同時它也蘊藏表現某些行為、語言表達模式的傾向。 作為父母,無論多麼忙碌,高度的意識和認識自己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瞭解和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愛自己和同理他人,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優質的情商。

兒童情緒管理是時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過情緒管理教育,讓孩子學會傾訴和表達快樂、悲傷、緊張、害怕等各種情緒。情緒的基石牢固才會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動力,雨萱老師常說,孩子的成績好壞和性格的好壞是來源情緒管理的問題。 0-3歲的孩子,雖然不會過多的表達但是他們會用肢體表情,哭、笑等方式來表達情緒與需求,這個期間父母的關注和觀察非常重要,要及時回應孩子的情緒,讓嬰幼階段的孩子能感受在母親子宮裡一樣的安全感。 3-6歲的孩子剛進入幼兒園,但還是會喜歡身體的接觸,很願意老師可以像父母一樣摸摸他,或者牽一下手,也渴望父母擁抱和身體觸碰,因為可以傳遞愛和撫慰情緒,並且讓孩子感受到滿足感。這個階段,孩子需要這樣的鼓勵與支持,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

儿童情绪管理-让孩子做情绪的小主人

不想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試試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1、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和諧的家庭環境。

讓孩子產生認同感、安全感,讓孩子能自由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避免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因壓抑而變質。

2、教會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家長可以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媽媽傷心了”等讓孩子認識情緒。

“媽媽看見你很生氣,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提高孩子的情緒粒度。

3、教會孩子用合適的方法發洩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洩機會宣洩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

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餵養小白鼠會導致癌症。可見,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

但是情緒發洩不只是有哭鬧這一條途徑,可以採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家長可以教孩子把不滿寫下來、畫下來,甚至可以通過運動發洩多餘精力。

母要學會接納孩子情緒表達的多面性,幫助孩子把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促進孩子情緒健康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駕馭自己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