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1、京兆尹的無奈

唐文宗大和九年年末,在唐帝國的都城長安,街道上的百姓一點都沒有往日的閒廷信步,雍容華貴。他們個個或是東張西望,或是神色匆匆,生怕自己周圍立刻就會出現神策軍將其格殺並奪取其財物,因為近期很多長安市民都有此遭遇。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文宗

長安的遊俠們經常在其手臂上刺著“生不怕京兆尹,死不怕閻羅王”的刺青,他們把京兆尹和閻羅王做對比,可見當時擔負著帝國首都治理責任的京兆尹是何等威嚴,但此刻長安的京兆尹薛元賞正在穿著囚徒的衣服,徒步來到帝國的宦官頭子、神策軍中尉仇士良的府邸並向其低聲下氣的請罪,原因是他殺了一名在街道上公然搶劫百姓的神策軍將軍。

這本是在正常不過的一次秉公辦案,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如此屈辱。在外人看來,這名京兆尹似乎過於軟骨頭了。但筆者想說的是,這位京兆尹不但不是軟骨頭,反而是一位孤膽英雄。因為就在幾個月前,唐帝國所有的宰相都被帝國的中央禁軍——神策軍屠戮殆盡,與之陪葬的還有上千文官及其屬員。他們的皇帝更是在大明宮中向大臣痛哭自己受制於家奴宦官,連周赧王與漢獻帝這樣亡國之君都不如。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仇士良

天子、宰相都尚且如此,又能讓一個小小的京兆尹如何呢?在那個“天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耳”的背景下,他敢於對神策軍將軍處以極刑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又何必對他過於強求呢?那麼不禁有人要問了,如此強大的唐朝,他們的天子和官員們為什麼會活的如此憋屈呢?別急,讓我們掀開歷史的帷幕,一探唐朝宦官的真容。

2、聊一聊宦官

在說起唐朝宦官之前,我們先簡單的瞭解一下宦官。所謂宦官,指的是在皇帝身邊做僕役的男子,早在先秦時期宦官這個職業就存在了,例如指鹿為馬的趙高同學。東漢開始,宦官全部由閹割過的男性擔任。如果把秦朝的趙高看做是宦官成功看作是個體的偶然事件,那麼東漢時期的宦官,就是一個群體的成功了,他們作為皇帝御用制衡世家大族的重要棋子,不斷在史書上刷存在感。但如果評選歷史中宦官最囂張的時代,筆者認為非唐朝莫屬。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趙高

縱觀唐朝的歷史,在安史之亂以後,宦官的勢力非常龐大,可以輕鬆廢立皇帝、屠殺皇族以及文官集團。正因如此,唐代的宦官在歷史的名聲很不好。

古今關於描寫宦官的著作,大多對宦官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宦官勢力的描述通常用“閹人之禍”、“閹黨”等等帶有蔑視的稱謂。唐朝也不例外,人們似乎把唐朝的滅亡都歸結於宦官,那麼這些著作描寫客觀嗎?

3、國勢平穩時,宦官也不過是奴僕

唐朝建立後,設置內侍省管理宦官,這一制度一直保持到唐末。雖然唐朝中後期宦官權勢增加,樞密使、監軍使等職位的不斷設置,但這些職位都是些使職,宦官的人事關係實際上還是在內侍省。

吸取了東漢教訓的唐朝對宦官的任用方面還是非常小心的,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01、官階相對較低:唐太宗時期,宦官的職位都是三品以下的。唐初一二品官員是很少的,而且一般都是些虛銜或是封給死人的,掌握實權的宰相們一般級別都是三品,也就是說宦官的級別是低於宰相的。

02、所負責的事物相對較少:初唐時期,宦官所負責的事物主要就是所處理宮中各種禮儀性質的事物,例如清潔、起居、皇室的婚喪嫁娶等工作。像後來的統兵和處理機要等業務在唐初根本不可能交給宦官打理。

03、高級宦官人數較少:唐初之時,宦官的人數較少,高級別的宦官更少。實際上,唐朝時期,處理宮中基礎事物的宦官總體一直沒有太大變化,從中宗時期的兩千人到天寶年間的三千人,變化不大,這部分的宦官對於國家事物也不會有太大影響。真正影響朝政的屬於宦官中的精英集團,如五品以上的官員,唐朝時期,衣朱紫(五品以上)的宦官很少,因此對朝政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至中宗,黃衣乃二千員,七品以上員外置千員,然衣朱紫者尚少——《新唐書》

4、唐玄宗,給予宦官大夢想

可見,唐初的宦官,權力相對較小,雖然武則天在位時期因為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與勳貴集團相抗衡,加大了些宦官的權力,但是力度有限,很難在根本上使宦官勢力徹底崛起。

真正使宦官們擁有野心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也是靠著政變起家的,在“唐隆政變”及“先天政變”時,宦官高力士與楊思勖不顧個人安危,跟隨李隆基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李隆基登基稱帝后,立刻投桃報李,大加賞賜二人。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高力士

後世文人動不動就對宦官口誅筆伐,可其卻不曾見政變時宦官們披荊執銳,保護其主。皇帝們的眼睛是雪亮的,誰是真心對自己他比誰都清楚,正因如此,高力士和楊思勖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那是實實在在拼出來的。

再看唐玄宗,他的想法很簡單,這二人對皇帝本人忠心耿耿,且都是有功之臣,獲得賞賜很正常。但歷史證明皇帝的這個做法實際上對宦官的崛起是決定性的。

熟悉封建歷史的朋友們都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皇家的政策大多是有連續性的,只要先例開了一次,很快就有會第二次,慢慢就會把先例發展成制度。例如,高力士對朝廷的中樞機構有相當的影響力,楊思勖則開啟了唐朝宦官統兵的先河,而唐朝中後期,徹底掌握了唐朝中央的樞密使以及掌握朝廷禁軍的神策軍左右中尉風光無限,宦官執政、宦官掌兵也成為了制度。可見,政策的初期制定是否完備是多麼的重要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玄宗

更重要的是,高力士和楊思勖的成功提供給了宦官們一個成功的模板,那就是隻要努力加上運氣好,宦官一樣可以被皇帝及大臣尊敬,宦官一樣可以馳騁疆場,揚名異域,證明宮裡的爺們也不比外面的差,而不只是做著伺候人的差事。換句話來講,是唐玄宗給了宦官們美夢成真的機會,而這個機會,正是未來學者們口誅筆伐的“宦官之禍”的起點。

5、文官與武將的問題,造就宦官發展(安史之亂)

雖然宦官們在唐玄宗一朝勢力有所加大,但是仍舊不能唱主角,掌握朝廷大部分兵力的節度使無一人是宦官,掌握朝廷政治、軍事、財政資源的大佬還是宰相李林甫和後來的楊國忠等人。

就在這時,安史之亂髮生了,發起安史之亂的人物正是唐玄宗信任的胡人安祿山。而安史之亂的發生,李林甫和楊國忠兩位宰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安史之亂

唐玄宗被趕到成都,唐肅宗在靈武繼位,這位皇帝在西北朔方軍行營裡日思夜想,看來邊將和頂級文臣都不牢靠,還應該再增加一股勢力與之抗衡。

宦官成了最好的人選,雖然這些人相對貪財,處理事情有時也會顯得相對偏執,但最大的優點就是忠心。忠心,是那個動亂年代裡最寶貴的品格了。於是,宦官李輔國被唐肅宗任命為元帥府行軍司馬,相當於承認其管理皇帝直屬部隊的軍權。

有了兵權的宦官們開始精神抖擻,他們努力的證明自己不比正常人差,甚至要強過正常的男人。於是,這一時期的宦官們顯得狂暴異常,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一個比一個的狂暴,威脅皇帝,屠殺皇族,李輔國甚至成為了宰相。但這一時期的宦官根基並不穩固,第一,宦官的勢力還沒有完全滲透到帝國中央,尤其是中樞的權力。第二,宦官的勢力掌握的軍隊相當有限,還是有一批安史功臣掌握軍隊例如郭子儀等。說到底,宦官此時充其量只是文官、軍人、宦官這三股博弈勢力的一股而已

。此時表現的越狂暴下場越悽慘,這就是這三位宦官下場慘淡的根本原因。

6、自德宗到憲宗,宦官制度徹底確立

真正使宦官做大的是有著“陰刻之君”稱號的唐德宗和“中興之主”的唐憲宗這祖孫二人。貞元年間,經歷了多次部隊叛亂的唐德宗再也不敢相信他手下的文官武將,在政治上,他認為這些人大多都是些辦事辦事效率低下且缺乏忠心的傢伙。因此,唐德宗開始像漢武一樣大量扶植內廷勢力以達到與外廷勢力相平衡。因此翰林學士和一些宦官精英開始有了自己表演的舞臺。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德宗

在軍事上,唐德宗開始啟用宦官管理帝國軍隊的精華——神策軍。唐德宗時期,神策軍不斷擴編,而處理這些事物的則交給了他所信任的宦官集團。宦官掌兵自此成為制度,直到唐朝滅亡的前夕。

唐德宗覺得這些還是不夠,他還下令允許宦官收養子嗣並與出臺法律予以承認。經過唐德宗的一頓操作,宦官徹底翻身做主。

到了中興之主唐憲宗在位時,這位帝王對宦官更是依賴有加,尤其是他的死黨宦官吐突承璀,此人對自己是忠心耿耿,唐憲宗經常把自己想做但不好明說的任務交給這位宦官執行,例如繼承人的問題。說到底,唐憲宗打心眼裡還是覺得相對文官集團,宦官最貼心。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憲宗

正因為這個原因,宦官掌中樞制度化被唐憲宗提上日程,並衍生出樞密使這樣相當於宰相的官職。大權的在握的宦官集團,再也沒有哪股勢力可以輕易撬動他們的地位。

7、皇帝對宦官的態度實則是曖昧不清

唐穆宗的順利繼位實際上就是靠著宦官王守澄促成的,穆宗皇帝對宦官不免心生感激,再加上宦官制度在此已經形成,所以穆宗以後,唐朝皇帝很難從根本上消滅宦官。

自唐穆宗開始到唐朝滅亡,除唐文宗發動甘露事變準備一舉消滅宦官勢力外,其餘大多數皇帝們多數則採用拉一派打派的做法,例如唐敬宗利用梁守謙克制王守澄,唐武宗啟、起用楊行欽以打擊仇士良等,可見唐朝的皇帝們在內心的深處還是需要宦官的。

這背後的邏輯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既然各種史書描寫宦官是如此的罪大惡極,唐朝的皇帝們還要前赴後繼任用宦官呢,難道皇帝們都傻了不成?

8、任用宦官,也是皇帝們的無奈之舉

自古都是文官理政,武將帶兵。這也是唐初強盛的原因之一。可此時的大唐,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銳意進取的大唐了。此時的唐朝,每年都會面臨著此起彼伏的藩鎮叛亂,皇帝們很難鑑別哪個武將是忠心的,如果信任錯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我們現代人總是站在現代這個角度上來看唐朝的皇帝們信任宦官是多麼的失策,但我們與唐朝相距足足有一千年開外。而魏晉南北朝、隋朝距離唐朝不過幾百年而已,在魏晉南北朝那個動亂的年代,權臣和武將殺掉皇帝奪取天下的例子還少嗎?就連唐朝的開國之君李淵不也是隋朝的重臣兼皇親嗎?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李淵

所以,筆者認為,任用宦官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裡,皇帝們也有其不得已苦衷,如果天下大治,我相信任何一位唐朝皇帝都不會如此重用宦官,但,時代不同了。

9、宦官也是人,他們只是希望獲得認可

說完皇帝的小心思,我們再來探查下宦官的心理。客觀探討宦官的前提是,這群人有著先天的不足以及不能傳承後代的現實。雖然唐朝對宦官們的待遇還不錯,但宦官們每次出宮我想他們看到外人那躲閃的眼神後都是自卑的。

卡耐基先生曾出版過《人性的弱點》一書,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可以對其高看一眼。那麼,如果按照這個思想,宦官也是人,他們也想讓別人高看一眼,但現實是他們不得不面對很多背後的嘲笑與鄙視(這些我們可以在眾多文官的文集裡得出結論)。


唐朝宦官之禍——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卡耐基

這種矛盾就促使著宦官們的暴躁,沉迷於貪汙受賄,積累鉅額財富以證明其成功,他們醉心於權力,對於皇帝的廢立也是異常關心。很多學者認為他們擁立皇帝其實是為了有定策之功以獲得利益,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筆者認為,這背後的心理因素也絕對是不可小覷的。他們異常殘暴,對屠殺不滿他們的大臣有著天生執念,最喜歡看到大臣們匍匐在他們身前的感覺。這一切的一切,都和他們最原始的自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0、總結

宦官之禍的根本原因,還是體制與權力的問題。一方面,自唐朝均田制的消亡,府兵制就必不可免的走向衰敗、進入募兵制時代。但唐朝又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來很好的制約,最後出現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國家為了自身安全,只能在內地廣設藩鎮,這種集財政軍於一體的安排自然不安全,宦官才會脫穎而出。

另一方面,當皇權與相權緊密聯合時,宦官勢力就會消退。反之就會加速其膨脹。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體制與權力的問題才是宦官問題的關鍵,宦官的內心特性使其不會成為最好的執政者,可是唐朝皇帝們顧不得那麼多了,自身的安全以及李唐血脈的延續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最終釀成宦官之禍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