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1、京兆尹的无奈

唐文宗大和九年年末,在唐帝国的都城长安,街道上的百姓一点都没有往日的闲廷信步,雍容华贵。他们个个或是东张西望,或是神色匆匆,生怕自己周围立刻就会出现神策军将其格杀并夺取其财物,因为近期很多长安市民都有此遭遇。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文宗

长安的游侠们经常在其手臂上刺着“生不怕京兆尹,死不怕阎罗王”的刺青,他们把京兆尹和阎罗王做对比,可见当时担负着帝国首都治理责任的京兆尹是何等威严,但此刻长安的京兆尹薛元赏正在穿着囚徒的衣服,徒步来到帝国的宦官头子、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的府邸并向其低声下气的请罪,原因是他杀了一名在街道上公然抢劫百姓的神策军将军。

这本是在正常不过的一次秉公办案,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如此屈辱。在外人看来,这名京兆尹似乎过于软骨头了。但笔者想说的是,这位京兆尹不但不是软骨头,反而是一位孤胆英雄。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唐帝国所有的宰相都被帝国的中央禁军——神策军屠戮殆尽,与之陪葬的还有上千文官及其属员。他们的皇帝更是在大明宫中向大臣痛哭自己受制于家奴宦官,连周赧王与汉献帝这样亡国之君都不如。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仇士良

天子、宰相都尚且如此,又能让一个小小的京兆尹如何呢?在那个“天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耳”的背景下,他敢于对神策军将军处以极刑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又何必对他过于强求呢?那么不禁有人要问了,如此强大的唐朝,他们的天子和官员们为什么会活的如此憋屈呢?别急,让我们掀开历史的帷幕,一探唐朝宦官的真容。

2、聊一聊宦官

在说起唐朝宦官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宦官。所谓宦官,指的是在皇帝身边做仆役的男子,早在先秦时期宦官这个职业就存在了,例如指鹿为马的赵高同学。东汉开始,宦官全部由阉割过的男性担任。如果把秦朝的赵高看做是宦官成功看作是个体的偶然事件,那么东汉时期的宦官,就是一个群体的成功了,他们作为皇帝御用制衡世家大族的重要棋子,不断在史书上刷存在感。但如果评选历史中宦官最嚣张的时代,笔者认为非唐朝莫属。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赵高

纵观唐朝的历史,在安史之乱以后,宦官的势力非常庞大,可以轻松废立皇帝、屠杀皇族以及文官集团。正因如此,唐代的宦官在历史的名声很不好。

古今关于描写宦官的著作,大多对宦官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宦官势力的描述通常用“阉人之祸”、“阉党”等等带有蔑视的称谓。唐朝也不例外,人们似乎把唐朝的灭亡都归结于宦官,那么这些著作描写客观吗?

3、国势平稳时,宦官也不过是奴仆

唐朝建立后,设置内侍省管理宦官,这一制度一直保持到唐末。虽然唐朝中后期宦官权势增加,枢密使、监军使等职位的不断设置,但这些职位都是些使职,宦官的人事关系实际上还是在内侍省。

吸取了东汉教训的唐朝对宦官的任用方面还是非常小心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01、官阶相对较低:唐太宗时期,宦官的职位都是三品以下的。唐初一二品官员是很少的,而且一般都是些虚衔或是封给死人的,掌握实权的宰相们一般级别都是三品,也就是说宦官的级别是低于宰相的。

02、所负责的事物相对较少:初唐时期,宦官所负责的事物主要就是所处理宫中各种礼仪性质的事物,例如清洁、起居、皇室的婚丧嫁娶等工作。像后来的统兵和处理机要等业务在唐初根本不可能交给宦官打理。

03、高级宦官人数较少:唐初之时,宦官的人数较少,高级别的宦官更少。实际上,唐朝时期,处理宫中基础事物的宦官总体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从中宗时期的两千人到天宝年间的三千人,变化不大,这部分的宦官对于国家事物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真正影响朝政的属于宦官中的精英集团,如五品以上的官员,唐朝时期,衣朱紫(五品以上)的宦官很少,因此对朝政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至中宗,黄衣乃二千员,七品以上员外置千员,然衣朱紫者尚少——《新唐书》

4、唐玄宗,给予宦官大梦想

可见,唐初的宦官,权力相对较小,虽然武则天在位时期因为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勋贵集团相抗衡,加大了些宦官的权力,但是力度有限,很难在根本上使宦官势力彻底崛起。

真正使宦官们拥有野心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也是靠着政变起家的,在“唐隆政变”及“先天政变”时,宦官高力士与杨思勖不顾个人安危,跟随李隆基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李隆基登基称帝后,立刻投桃报李,大加赏赐二人。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高力士

后世文人动不动就对宦官口诛笔伐,可其却不曾见政变时宦官们披荆执锐,保护其主。皇帝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真心对自己他比谁都清楚,正因如此,高力士和杨思勖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那是实实在在拼出来的。

再看唐玄宗,他的想法很简单,这二人对皇帝本人忠心耿耿,且都是有功之臣,获得赏赐很正常。但历史证明皇帝的这个做法实际上对宦官的崛起是决定性的。

熟悉封建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皇家的政策大多是有连续性的,只要先例开了一次,很快就有会第二次,慢慢就会把先例发展成制度。例如,高力士对朝廷的中枢机构有相当的影响力,杨思勖则开启了唐朝宦官统兵的先河,而唐朝中后期,彻底掌握了唐朝中央的枢密使以及掌握朝廷禁军的神策军左右中尉风光无限,宦官执政、宦官掌兵也成为了制度。可见,政策的初期制定是否完备是多么的重要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玄宗

更重要的是,高力士和杨思勖的成功提供给了宦官们一个成功的模板,那就是只要努力加上运气好,宦官一样可以被皇帝及大臣尊敬,宦官一样可以驰骋疆场,扬名异域,证明宫里的爷们也不比外面的差,而不只是做着伺候人的差事。换句话来讲,是唐玄宗给了宦官们美梦成真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正是未来学者们口诛笔伐的“宦官之祸”的起点。

5、文官与武将的问题,造就宦官发展(安史之乱)

虽然宦官们在唐玄宗一朝势力有所加大,但是仍旧不能唱主角,掌握朝廷大部分兵力的节度使无一人是宦官,掌握朝廷政治、军事、财政资源的大佬还是宰相李林甫和后来的杨国忠等人。

就在这时,安史之乱发生了,发起安史之乱的人物正是唐玄宗信任的胡人安禄山。而安史之乱的发生,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位宰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安史之乱

唐玄宗被赶到成都,唐肃宗在灵武继位,这位皇帝在西北朔方军行营里日思夜想,看来边将和顶级文臣都不牢靠,还应该再增加一股势力与之抗衡。

宦官成了最好的人选,虽然这些人相对贪财,处理事情有时也会显得相对偏执,但最大的优点就是忠心。忠心,是那个动乱年代里最宝贵的品格了。于是,宦官李辅国被唐肃宗任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相当于承认其管理皇帝直属部队的军权。

有了兵权的宦官们开始精神抖擞,他们努力的证明自己不比正常人差,甚至要强过正常的男人。于是,这一时期的宦官们显得狂暴异常,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一个比一个的狂暴,威胁皇帝,屠杀皇族,李辅国甚至成为了宰相。但这一时期的宦官根基并不稳固,第一,宦官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帝国中央,尤其是中枢的权力。第二,宦官的势力掌握的军队相当有限,还是有一批安史功臣掌握军队例如郭子仪等。说到底,宦官此时充其量只是文官、军人、宦官这三股博弈势力的一股而已

。此时表现的越狂暴下场越凄惨,这就是这三位宦官下场惨淡的根本原因。

6、自德宗到宪宗,宦官制度彻底确立

真正使宦官做大的是有着“阴刻之君”称号的唐德宗和“中兴之主”的唐宪宗这祖孙二人。贞元年间,经历了多次部队叛乱的唐德宗再也不敢相信他手下的文官武将,在政治上,他认为这些人大多都是些办事办事效率低下且缺乏忠心的家伙。因此,唐德宗开始像汉武一样大量扶植内廷势力以达到与外廷势力相平衡。因此翰林学士和一些宦官精英开始有了自己表演的舞台。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德宗

在军事上,唐德宗开始启用宦官管理帝国军队的精华——神策军。唐德宗时期,神策军不断扩编,而处理这些事物的则交给了他所信任的宦官集团。宦官掌兵自此成为制度,直到唐朝灭亡的前夕。

唐德宗觉得这些还是不够,他还下令允许宦官收养子嗣并与出台法律予以承认。经过唐德宗的一顿操作,宦官彻底翻身做主。

到了中兴之主唐宪宗在位时,这位帝王对宦官更是依赖有加,尤其是他的死党宦官吐突承璀,此人对自己是忠心耿耿,唐宪宗经常把自己想做但不好明说的任务交给这位宦官执行,例如继承人的问题。说到底,唐宪宗打心眼里还是觉得相对文官集团,宦官最贴心。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唐宪宗

正因为这个原因,宦官掌中枢制度化被唐宪宗提上日程,并衍生出枢密使这样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大权的在握的宦官集团,再也没有哪股势力可以轻易撬动他们的地位。

7、皇帝对宦官的态度实则是暧昧不清

唐穆宗的顺利继位实际上就是靠着宦官王守澄促成的,穆宗皇帝对宦官不免心生感激,再加上宦官制度在此已经形成,所以穆宗以后,唐朝皇帝很难从根本上消灭宦官。

自唐穆宗开始到唐朝灭亡,除唐文宗发动甘露事变准备一举消灭宦官势力外,其余大多数皇帝们多数则采用拉一派打派的做法,例如唐敬宗利用梁守谦克制王守澄,唐武宗启、起用杨行钦以打击仇士良等,可见唐朝的皇帝们在内心的深处还是需要宦官的。

这背后的逻辑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然各种史书描写宦官是如此的罪大恶极,唐朝的皇帝们还要前赴后继任用宦官呢,难道皇帝们都傻了不成?

8、任用宦官,也是皇帝们的无奈之举

自古都是文官理政,武将带兵。这也是唐初强盛的原因之一。可此时的大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锐意进取的大唐了。此时的唐朝,每年都会面临着此起彼伏的藩镇叛乱,皇帝们很难鉴别哪个武将是忠心的,如果信任错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们现代人总是站在现代这个角度上来看唐朝的皇帝们信任宦官是多么的失策,但我们与唐朝相距足足有一千年开外。而魏晋南北朝、隋朝距离唐朝不过几百年而已,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乱的年代,权臣和武将杀掉皇帝夺取天下的例子还少吗?就连唐朝的开国之君李渊不也是隋朝的重臣兼皇亲吗?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李渊

所以,笔者认为,任用宦官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皇帝们也有其不得已苦衷,如果天下大治,我相信任何一位唐朝皇帝都不会如此重用宦官,但,时代不同了。

9、宦官也是人,他们只是希望获得认可

说完皇帝的小心思,我们再来探查下宦官的心理。客观探讨宦官的前提是,这群人有着先天的不足以及不能传承后代的现实。虽然唐朝对宦官们的待遇还不错,但宦官们每次出宫我想他们看到外人那躲闪的眼神后都是自卑的。

卡耐基先生曾出版过《人性的弱点》一书,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可以对其高看一眼。那么,如果按照这个思想,宦官也是人,他们也想让别人高看一眼,但现实是他们不得不面对很多背后的嘲笑与鄙视(这些我们可以在众多文官的文集里得出结论)。


唐朝宦官之祸——制度缺失下的怪胎

卡耐基

这种矛盾就促使着宦官们的暴躁,沉迷于贪污受贿,积累巨额财富以证明其成功,他们醉心于权力,对于皇帝的废立也是异常关心。很多学者认为他们拥立皇帝其实是为了有定策之功以获得利益,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这背后的心理因素也绝对是不可小觑的。他们异常残暴,对屠杀不满他们的大臣有着天生执念,最喜欢看到大臣们匍匐在他们身前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和他们最原始的自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0、总结

宦官之祸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与权力的问题。一方面,自唐朝均田制的消亡,府兵制就必不可免的走向衰败、进入募兵制时代。但唐朝又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很好的制约,最后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国家为了自身安全,只能在内地广设藩镇,这种集财政军于一体的安排自然不安全,宦官才会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当皇权与相权紧密联合时,宦官势力就会消退。反之就会加速其膨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体制与权力的问题才是宦官问题的关键,宦官的内心特性使其不会成为最好的执政者,可是唐朝皇帝们顾不得那么多了,自身的安全以及李唐血脉的延续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最终酿成宦官之祸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