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幼兒園園長角色定位、專業標準及工作職責(推薦收藏)

2019年最新幼兒園園長角色定位、專業標準及工作職責(推薦收藏)

一、園長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各級各類幼兒園數量不斷增加,作為幼兒園的領導,園長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園發展的質量。2014年12月19日,教育部公開了《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以下簡稱《園長專業標準》)的徵求意見稿,請社會各方提出意見。2015年2月,《園長專業標準》的出臺,標誌著幼兒園園長專業發展基本準則的出現。說明了當前對幼兒園領導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

一、幼兒園園長角色定位

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理論認為我國幼兒園園長職業是兼教育者、領導者、管理者三者角色於一身的,園長的每種角色身份都承擔不同的工作職責,並且需具備不同的專業素養。

(一)園長是專業的教育者

教育性是幼兒教育的根本屬性,所以,教育者是園長的核心角色,專業的教育者要以科學的專業知識結構引導幼兒園的教育發展方向,並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要熟知幼兒園的保教、保育工作,並能在幼兒園的教育改革與課程選擇方面給予正確引導,將幼兒園的發展目標與教學計劃有力結合,優化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專業的教育者,園長的主要工作內容為指導教師教學活動與教育研究、引導幼兒園進行課程選擇與建設、自身實際參與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最終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作為專業教育者,園長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應包括以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自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精神,例如:正確的價值觀和辦園理念,全心全意為幼兒園和教師、兒童謀求發展的道德感,不斷提升自我發展水平等;以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為主的專業知識,如:與幼兒教育有關的心理學知識、自然與社會的科學知識,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利用的科學知識;以促進教師與兒童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專業能力,如:能夠重視幼兒的興趣、情感、態度和能力的培養,並能科學地引導教師進行保教與保育活動,促進幼兒和諧發展。

(二)園長是專業的領導者

我國實行“園長負責制”,這就明確了園長的領導職責,園長要能將科學的育兒理念轉化為幼兒園發展的階段目標與宏觀的戰略規劃,創建具有園本特色的教育價值觀,營造民主和諧的組織文化。幼兒園園長能堅持科學的辦園理念與教育理念,制定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的短期階段目標與長期發展願景,並能據此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與課程目標,根據需要合理安排與配置幼兒園的人、財、物等資源,真正提高幼兒園的保教水平。園長這一領導角色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制定幼兒園發展的戰略規劃和搞好幼兒園的組織文化建設。

作為專業的領導者,園長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專業知識主要包括以領導理論、組織理論和行為理論為代表的理論性知識和以激勵理論、溝通理論和團隊建設為主的實踐性理論。專業能力主要包括能夠有力地做出規劃、決策、組織、領導,並具備能夠引導並創建幼兒園科學可行的教育觀念與價值體系,領導教職工共同參與幼兒園的願景發展。

(三)園長是專業的管理者

作為管理者,園長應能夠對幼兒園內部的日常事務進行管理和對幼兒園外部的各種關係進行協調,即,園長在政府有關的政策的指引下,運用相關的知識方法與技能技巧,對幼兒園內部的人、財、物等資源進行合理的有效配置,並能夠協調好幼兒園外部的各種社會關係,為幼兒園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與支持。其管理職能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對教職工與財務資源的管理,執行與下達上級政策法規,維持與家長、與社區、與上級機關、與企業等各方面的良好關係,保持和其他幼兒園交流與合作的夥伴關係等。

作為專業的管理者,園長應具有的專業素養包括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包括以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與幼兒園管理為代表的理論性知識和以選拔、任命管理人員為代表的實踐性知識。專業能力包括以組織協調、實施目標管理為主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能夠監督、評價、考核教職工工作的人事管理能力。

二、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

園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領導工作與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應秉承以德為先、幼兒為本、引領發展、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辦學理念,建設高素質的幼兒園園長隊伍,全面提高幼兒園園長整體隊伍的專業性,推進學前教育的優質發展。參照《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現將園長應遵循的專業要求整理如下:

1.規劃幼兒園發展

園長要具備專業的理解與認識,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能夠認識到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智力等方面的影響作用,能夠重視幼兒園長期的發展規劃,建立與教職工共同的發展願景,形成辦園合力,並能夠從幼兒園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地辦好教育。園長要具有專業的知識與方法,能夠掌握和熟悉有關學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與相關政策,具有關注國內外學前教育發展趨勢的洞察力,能夠借鑑優質幼兒園發展的成功經驗,並能掌握與幼兒園規劃的制定、實施等的相關的技術與方法。園長還應具有專業的能力與行為,具有分析幼兒園發展面臨困境並提出幼兒園發展措施的能力,能夠組織專家、教職工、家長、社區等人員參與並制定幼兒園的規劃,並能指導和落實長期計劃與階段計劃,適時給予條件的支持,不斷調整教育計劃以完善工作方案。

2.營造育人文化

幼兒園園長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理解文化育人的科學內涵,並將其作為辦園宗旨全面促進幼兒的協調發展,並能認識幼兒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將中華優秀的文化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幼兒園的文化建設中,形成以尊重與關愛老師和幼兒的和諧快樂的育人文化,真正做到啟迪幼兒智慧、陶冶師生情操。園長要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文社會科學、幼兒園文化建設等的專業理論知識,並能掌握將優秀文化植入幼兒園教育的科學的方法。園長要具有營造積極向上、寬容友善、充滿愛心、健康活潑的育人氛圍的能力,具有鼓勵社區與幼兒家庭參與幼兒園文化建設的能力,能夠向師生傳播優秀的經典文化作品,將熱愛學習、熱愛勞動與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與遊戲活動中。

3.領導保育教育

園長對保育教育工作持有專業的理解與認識態度,堅持保教結合的基本原則,把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放到首位;應珍視幼兒遊戲和生活的獨特性,尊重和保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重視幼兒良好品質與行為的培養;堅持將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作為幼兒社會性教育的主要內容,提倡與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形式與活動內容,防止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並能尊重教職工人員的保育教育經驗,積極推進幼兒保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園長應掌握保育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方法,瞭解國家關於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目標與教育目標,熟悉幼兒園環境設計、幼兒一日流程、遊戲活動等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的技能,瞭解國內外幼兒保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動態,熟悉教育信息技術在保教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原理與方法。園長應具有保育教育的專業能力與相關行為,能夠將國家關於保育教育的相關規定落實到本園保育教育活動方案的實施與制定,具有較強的課程領導力和管理能力,能組織並開展多種個性化、靈活性的教育活動,能建立保育教育活動制度,使保育教育狀況得到評價與反饋,園長應引導與保證保教教育研究活動的展開,提升幼兒園的保教教育發展水平。

4.引導教師成長

首先,園長對引導教師成長方面要有科學的認識與理解,要重視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積極創造條件,要具有建立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的意識,尊重、信任每一位教師,促進保教人員的團結合作。其次,園長要掌握引導教師成長的知識與方法,明確保教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明確幼兒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熟悉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段與特點,掌握引導教師開展工作的方法,學習並運用激勵教師主動發展、合作學習與開展園本教研的方法與策略。再次,園長要具有引導教師成長的能力與行為,園長要建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與評價制度,構建教、研、訓一體的機制,培養良好的師德,引導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嚴禁歧視、體罰幼兒等行為的發生,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與待遇,建立優教優酬的激勵制度。

5.優化內部管理

園長從專業的認識與理解角度,應尊重幼兒園內部的管理規律,實行科學管理與民主管理的方法,實行以德治園,注重園長自身的榜樣示範與專業引領的管理作用,並堅持依法辦園,自覺接受各界的監督與指導。園長應掌握幼兒園管理的專業知識,瞭解國家對幼兒園管理的政策、法律規程與園長職責,掌握幼兒園園舍規劃、教職工管理、財務管理、衛生保健等的內部管理的實務與方法。園長還應具有對幼兒園內部管理的能力,建立健全幼兒園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教職工大會或教職工代表會議制度、建立幼兒園應急制度等,使幼兒園能夠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形成幼兒園領導班子的領導力與凝聚力,實現對幼兒園內部的科學管理。

6.調試外部環境

從專業的理解與認識角度出發,園長應認識到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爭取家長對園所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促進家園合作,還應重視和利用社區與自然環境的教育資源展開幼兒的學習,並能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發展幼兒的社會性教育。從專業的知識與方法角度,園長應掌握家園共育的知識與方法,指導教師瞭解每位幼兒的家庭情況,掌握幼兒園與家長、政府、社會機構的有效溝通與方法,熟悉社會教育資源的功能,並使其充分利用。從專業的能力與行為角度出發,園長應建立對外合作與交流機制,形成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的良性互動,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保教保育情況,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向家庭及社會開展公益性的科學育兒指導,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觀念與能力,引導與加強幼兒園與社會(區)的有關人士參與幼兒園的管理、保教等工作,利用社會教育資源豐富幼兒園的保教教育活動。

三、幼兒園園長工作職責

1.貫徹《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主持全園行政、業務管理工作,領導本園保育教育、衛生保健、安全保衛工作。接受上級檢查、指導、監督、及時反映情況並報告工作。

2.主持制定和落實幼兒園發展規劃、全園工作計劃,組織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確立分級管理目標,建立結構合理、協調靈活、反饋及時的科學管理機制。

3.主持全園各種會議,深入第一線佈置、檢查各項工作實施情況。總結交流經驗,全面提高保教質量。

4.負責調整園內工作人員結構,定期對保教工作人員進行考核並作出正確評估。

5.全面瞭解教育、教研、衛生保健及膳食管理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

6.加強教職工的思想工作,開展經常性的政治、業務學習,提高修養。充分發揮黨團員的帶頭作用,關心教職工的生活,改善生存環境,維護合法權益,增強向心力,提高凝聚力。

7.抓好乾部隊伍的自身建設,組建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教職工隊伍,創設安全、愉快、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圍。

8.負責園舍、設備、財產、綠化的長遠規劃及基建維修等工作,堅持勤儉辦園的方針,管理好園舍、設備和經費,不斷改善辦園條件。

9.做好家長、社會工作,向家長、社會宣傳學前教育的意義,取得理解和支持。建立家長工作制度,指導幼兒家長工作,定期召開家長會,展示教育成果,宣傳家教方法,聽取家長意見,提高辦園質量。促進幼兒園、家長、社會教育的一致性。

10.搞好幼兒園招生、編班、業務檔案、資料積累等行政事務工作。

11.增強民主管理意識,經常聽取意見,集思廣益,改進工作,依靠和發揮骨幹作用,辦好幼兒園。

12.加強自身修養,強化競爭意識,勇於開拓創新,帶頭參加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建立信息網絡。

獲取更多學前教育資料,可加微信:edmp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