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說到喝酒,我想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的釀酒歷史絕對秒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但是因為時間跨度太大,我們已經無法去考證到底是誰發明的酒。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我們一般認為儀狄和杜康是釀酒技術的發明者,但到底如何,仍沒有定論。

儀狄是中華文明史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釀酒師。而他與大禹年代相近,大概距今也有4000多年了。當然,中華祖先釀酒的歷史要早得多,至少不晚於7000年前。

酒發明以後,最初是用於鬼神的祭祀,而非後世的現實人生享樂。先民們對酒這種特別液體的迷信崇拜,決定由擁有乳汁的婦女負責釀造事務。從這種意義上說,儀狄同時也可以視為中國發酵和釀造食品的史有其名的代表。

曾經魏武帝曹操認為杜康是釀酒技術的發明人。但是今人通過考古挖掘出大量資料後得出結論,中國發明釀酒的時間要比這個時間早得多。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古代重要醫典《黃帝內經·素問》便有黃帝與岐伯討論“為五穀湯液及醪醴”的記載,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他的時代早在大禹和儀狄之前。另一個佐證儀狄不是創造釀酒技術的發明者的說法則與舜有關。但是舜比禹還要早,在我們的認知中,禹的帝位是舜讓出來的。但是這種說法顯然與儀狄始知釀酒的說法在時間上有矛盾。

酒的出現應該是果子慢慢自然發酵而形成的,顯然早期的人類掌握了發酵這門技術。而酒在長時間的發展中,漸漸演變出了白酒、葡萄酒等多種酒類,下面根據其各自的發展情況加以介紹。

黃酒

黃酒,也稱米酒,是中國特有的釀造酒。在大多數的文獻古籍中都認為黃酒是由儀狄或杜康發明的,古代的黃酒釀造多以糯米為原料,蒸熟後加入專門的酒麴和酒藥,經糖化、發酵後壓榨而成,黃酒也因為富含氨基酸而被叫做“液體蛋糕”。我國在對大汶口遺址進行發掘時,發現那時的人類已經開始使用酒器釀酒。

其中,除一些壺、杯、觚外,還有大口尊、甕、底部有孔的漏器等大型陶器,它們可作為糖化、發酵、儲存、瀝酒之用,標誌著四五千年前大汶口文化時期已可人工釀酒。

而到了商朝時,已發明了中國獨有的糖化發酵同時進行的黃酒釀造工藝。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進步,而當時人們也鑽研了很多釀造黃酒的技藝,北宋時期朱翼中寫成《北山酒經》,進一步改進了用大米釀造黃酒的經驗。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黃酒是我國三大釀造酒中發明時間較早的一種,是我國先民的智慧結晶。今天的黃酒的製作工藝中慢慢加入了科學的方法,運用了現代科學的手段,賦予這種古老的酒種更強的生命力,以期能夠走向世界。

自黃酒出現以來,因為種類繁多,大都以其產地來命名,而像福建的五月紅,紹興黃酒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逐漸享譽全國,並暢銷大江南北。

白酒

白酒是中國傳統蒸餾酒,以純糧食製作居多。以穀物或薯類等富含澱粉的作物為原料,經過糖化、發酵、蒸餾等工序製成,一般有濃香型、醬香型和清香型等種類。白酒的度數較高,從33度到53度不等,各有各的特色。

白酒起源於何時,還沒有確切證據。一說起源於唐宋時期,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白酒始於元代的阿拉伯傳入。關於元說的證據,大多來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李時珍在書中記載,燒酒的技藝從元朝開始出現。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但是在唐代以前,我國的各種文獻或者詩歌、詞曲中都沒有白酒的出現。白酒的出現是從唐朝開始的,李白斗酒詩百篇,宋代也有很多失意的文人以酒寄託思緒。而在《水滸傳》中有很多英雄好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描寫,北方大漢的形象已與白酒密不可分。

傳統的白酒釀造多為手工操作,產量小,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向著機械操作發展,但是絕大多數名酒像茅臺、郎酒等仍保留著手工操作的傳統。

白酒生產的歷史悠久,產地遼闊,覆蓋了東北到西南的廣大國土。各地在長期的發展中產生了一批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著名酒種。如貴州茅臺酒、山西汾酒、郎酒等都是我國著名的白酒酒種,並在長時間的消費中積累了大量的忠實粉絲。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葡萄酒

葡萄酒是以葡萄為原料,經過釀造工藝製成的飲料酒,同黃酒一樣,也是一種釀造酒。酒度一般在啤酒和白酒之間。據專家考證,葡萄不是我國的原有品種,最早是在小亞細亞地區,後來通過貿易、人類遷徙等方式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

我國的葡萄酒起源於漢代,西漢武帝時為了與西域諸國一起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雖然聯盟的目的沒有達成,但是卻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門,而且張騫忙正事之餘還將西域的葡萄帶入中原,並且帶來了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和藝人,中國開始出現按西方製法釀造的葡萄酒。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儘管如此,漢代及之後的史書並沒有葡萄酒釀造的記載。史書中第一次記載用西域法釀造葡萄酒是在唐代,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御園裡種馬乳葡萄,並親自按其方法釀酒,唐太宗也成為了有史料記載的釀造葡萄酒的第一人。

我國建立正規化的葡萄酒廠是在清朝晚期,1892年,華僑張弼士在山東煙臺開辦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建立中國第一家規模較大的近代化葡萄酒廠,引進歐洲優良釀酒葡萄品種,開闢純種葡萄園,採用歐洲現代技術生產優質葡萄酒。以後,太原、青島,北京、通化等地又相繼建立了一批葡萄酒廠和葡萄種植園,生產多種葡萄酒。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葡萄酒的生產走上迅猛發展的道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一批深受消費者歡迎的葡萄酒著名品牌,玫瑰香紅葡萄酒(今煙臺紅葡萄酒)、味美思、中國紅葡萄酒,青島白葡萄酒,民權白葡萄酒,長城乾白葡萄酒、王朝半乾白葡萄酒先後榮獲國家名酒稱號。

啤酒

啤酒是以大麥為主要原料,經過麥芽糖化,加入啤酒花,利用醒母發製成。酒精含量一般在2%~7.5%之間,是一種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二氧化碳的營養成分豐富、高熱量、低酒度的飲料酒,也是三大釀造酒的最後一種。

啤酒的歷史距今已有8000多年,最早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人在歷史上也曾發明和長期飲用過自己的啤酒,先秦歷史文獻上記載的“醴”就是這種早期的啤酒。啤酒由澱粉酶催化胚乳的澱粉分解,麥粒中的酶就活化了,澱粉分解為葡萄糖,在空氣中的酵母菌作用下發生了酒化,於是早期或者說最原始的啤酒就這樣出現了。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並長期飲用啤酒的國家之一。大約在宋代時期,由於曲釀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愛重,這種味道淡而不易儲存的啤酒就逐漸被人們遺忘了。人們開始用麥芽糖造飴,而不再造酒了,今天中國人普遍飲用的啤酒則是近代以來從國外引進的。

現在的啤酒是中國各類飲料酒中最年輕的酒種,只有區區百年曆史。20世紀初,俄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和日本人先後在我國東部投資建廠。如山東青島的青島啤酒廠就是德國人1903年建立的,就在第二年,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家啤酒廠一哈爾濱市東北三省啤酒廠投產。

淺談酒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的啤酒歷史雖然很短,但是我國的好的啤酒品牌並不少,像青島啤酒、哈爾濱啤酒等都已經成為國家名酒,每年都有大量的消費者購買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