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虛實篇》解讀

《虛實篇》主要講的是用兵作戰中的虛實原則,虛實是保證作戰勝利的法寶。

“虛”的意思是空虛,指兵力分散和薄弱。“實”的意思是充實,指兵力集中而強大。

虛實不僅指兵力的強弱,還包括主動與被動、有備與無備、整齊與混亂、勇敢與怯懦、安逸與疲勞等。

孫子對虛實原則進行了系統、完整、縝密的分析。

第一,以逸待勞,掌握戰爭主動權。

實行虛實原則的前提是“致人而不致於人”,只有做到敵軍處處受制於我,而我卻時時不受制於敵軍,才能擁有戰爭主動權。

我方軍隊應該先進入戰場,佔據有利位置。運用“利”、“害”的引誘,調動敵人。使敵軍按我方的意圖行動,由逸變勞,由飽變飢,由靜變動,最大可能地削弱敵軍戰鬥力。

第二,避敵之實,擊敵之虛。

1.在一般的軍事行動方面:無論是出兵、攻擊,還是撤退,防守,甚至是千里奔襲,都應該避敵之實、擊敵之虛。

2.在用兵的攻守方面:攻,應該是以實擊虛,“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守,應該是避實就虛,“守其所不攻”,“守其不知所攻”。

3.在兵力的運用方面:努力使我軍的兵力相對集中而形成優勢,想辦法使敵軍的兵力盡可能分散而處於劣勢。

第三,隱藏我方虛實,瞭解敵方虛實。

1.隱蔽自己做到不顯一點形跡,不露一點聲息。這樣,敵人對我軍的情況就一無所知。我進攻時,“敵不知其所守”;我防守時,“敵不知其所攻”,造成敵軍的“無鬥”。

2.通過四種方法,偵查敵情,瞭解虛實,分別是:策、作、形、角。

“策”是計算籌劃。未戰之前認真分析,從而瞭解敵軍的戰略戰術,判斷其優劣得失,以便我軍制定相應的對策。

“作”是假裝。以假動作去調動敵軍,從而摸清敵軍行動的規律。

“形”是顯露。通過一定的手段使敵軍的情況暴露,從而瞭解敵軍的有利條件和致命弱點。

“角”是較量。通過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從而判斷敵軍的部署狀況和兵力的強弱。

3.轉化虛實。真正優秀的將帥,只利用已有的虛實,是不夠的。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調動敵軍,削弱其戰鬥力,製造出更多的虛實。同時,加強我軍的兵力,形成更有力的實,獲得特定情況下的絕對優勢。

虛與實,不僅是軍事實力的體現,更是將帥發揮聰明才智、努力的結果。善於用兵的將帥,虛實可以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生轉化,化敵實為敵虛,化我虛為我實。

第四,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戰術戰法。

戰場情況千變萬化,戰術戰法的運用要根據情況,隨機應變。只有靈活運用適當的戰術戰法,才能取得勝利。

“水無常形”、“五行無常勝”、“四時無恆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變化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戰爭也不例外。

戰爭中沒有千篇一律的規則和一成不變的模式,任何僵化的套用和機械的照搬,都與勝利無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