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區赤城縣扶貧掛職團隊:將“扶貧牌”打成“名優牌”

人民網-河北頻道

北京海淀区赤城县扶贫挂职团队:将“扶贫牌”打成“名优牌”

人民網石家莊4月13日電 小米古稱稷或粟,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粟有五彩”,其中“赤”為紅穀米,殼呈紅色,粘糯芳香,有天下第一香米之美稱。赤城縣龍關鎮種植的紅穀米在北京海淀區赤城縣掛職團隊的幫扶指導之下,不打“扶貧牌”,打出了“首都標準”的“名品牌”。

紅穀米是有名的養生米,市場售價較普通小米高出不少,是幫助貧困地區轉產增收的優質選擇。在縣扶貧辦和農業局支持下,赤城縣龍關鎮投入20萬元,種植了70餘畝的生態紅穀米,流轉土地中一大半來自貧困戶、低保戶,種植生產過程中僱傭貧困人口600餘人次,貧困戶總計直接增收近10萬元。

同許多“扶貧產品”主打“扶貧牌”,依靠大家愛心購買不同,北京海淀區的赤城縣掛職團隊在工作中著力挖掘受援地優質產品,通過脫貧幫扶使其成為“名優”產品,真正打入市場,從而形成良性發展,助力農戶穩定脫貧。

為了讓龍關鎮紅穀米能更好地立足市場,北京海淀區赤城縣掛職團隊將幫扶服務前移,從檢測、品控、商標、包裝、運輸、銷售多方面開展幫扶。從種植之初就嚴格把關,耕種前土地經過深耕改良,種子選用非轉基因優質良種,全部使用農家肥或有機肥、不施化肥農藥,作業過程全部人工完成,真正做到了走全生態種養之路。

北京海淀区赤城县扶贫挂职团队:将“扶贫牌”打成“名优牌”

掛職團隊還邀請農科院專家為新產品“把脈”,挖掘產品優勢、明確市場定位、制定長期規劃。拜訪北京的法律專家和市場監管部門給產品的商標樣式、包裝形式、宣傳用語“挑毛病”,確保合規合法,達到“首都標準”。同時幫助企業積極與各大商超、機關食堂、工會組織聯繫銷售,尤其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讓優質的生態紅穀米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對外銷售。

目前,龍關鎮源赤味生態紅穀米已在赤城優選、霞城菜園等平臺上架開賣,結合線下助銷,短短几天就已售出 2000 餘斤,回籠資金 4 萬餘元,收回成本產生效益指日可待,形成了良性可循環的經濟扶貧產業。(李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