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 繪畫啟蒙,零藝術基礎父母也可以

羅丹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這句耳熟能詳的格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如果從教育的角度來理解,那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美育能力,向孩子傳授美學知識,培養審美觀念和感知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繪畫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美術輔導班,甚至學齡前兒童都會被家長送到所謂的大師班進行啟蒙教育。試問,有幾個家庭的孩子沒有上過繪畫培訓班,又有幾個家庭的孩子沒有參加過繪畫比賽?

在我們將對孩子推給社會培訓機構的同時,作為家長,你是否考慮過自己應在孩子的繪畫培養和美育啟蒙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講到父母的責任時說道,“誰來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告訴你,只有你自己。”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且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承擔對孩子繪畫教育的薰陶。中央美術學院少兒美術教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程笑冉說,你也可以同孩子“玩轉”繪畫之旅,哪怕你是零藝術基礎的家長。

從瞭解孩子開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低齡兒童的家庭中,就會看到家中的牆壁上、地板上幾乎都會有孩子們的“大作”, 那黑壓壓的圈和線,亦或是奇形怪狀的“圖案” 總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大些的孩子甚至會給你講講他大作的故事和意義。雖然這些行為總是讓家長們抓狂,但這其實是1.5-4歲時期兒童在繪畫塗鴉期的表現,牆壁上這些都是孩子在繪畫,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安全的、適合的畫材,放手讓孩子去創作,鼓勵孩子在畫紙上勇敢的表達自己,讓孩子建立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繪畫能力發展軌跡,是由他們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決定的。在成長的每個階段,他們的繪畫表現各不相同,只有瞭解了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遵循孩子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把握好關鍵期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繪畫。那麼,當孩子4-7歲進入了樣式化前期,7-9歲樣式化時期,9-11歲寫實萌芽期時,各有什麼樣的表現,需要家長怎樣來引導?作為家長也應該瞭解!

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

對於孩子的繪畫,再零基礎的家長也會高標準嚴要求,告訴孩子畫得“好不好”“像不像”“對不對”,有的還會拿起畫筆示範一下,補上幾筆。這些自以為是的評價不但不會讓孩子獲得進步提高,甚至還會讓孩子慢慢變得不再喜歡繪畫。這時,就需要家長們能夠透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在口頭上不吝讚美,並進行言之有物的誇獎。並在行動上全力支持,學會使用文件夾、掃描電子版、分享孩子的畫作等形式,讓孩子獲得滿滿的成就感,都能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同時,學會孩子的畫不光是來看的,還可以用來說,家長要學會用心傾聽孩子畫中故事,充滿童真童趣的畫中故事真的是美妙絕倫呢!

讓孩子在藝術滋養中成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潛移默化的薰陶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作為家長,要注重打造家庭美育課堂,讓孩子感到畫畫和吃飯、玩玩具一樣自然,給孩子最美的薰陶,激發孩子創作和表達的慾望。家長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畫畫環境,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孩子梳理“畫畫就是玩”一起和孩子做個印章畫、毛線畫,手工扎染藍嗮畫,來一次親近自然的遠足,讓孩子自由地表達個性和自我的想法,全方位調動感官,從而體驗創造的樂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到了需要“養眼”的時候,大師的藝術滋養就成了訓練孩子“美感”的必須,慢慢的,你也可以利用繪本,讓孩子成為博物館美術館的常客等方式讓孩子上好藝術課。當然,為孩子準備合適的畫材更是必不可少,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畫筆宣洩於畫紙之上,讓自己的筆尖流淌出無窮無盡的畫面,才能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畫家,孩子的畫從來都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一種對外界的感受,類似於文字而又超乎於文字。孩子眼中的世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悄悄變化著,他們的畫就是我們透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無比有趣且耐人尋味。那麼怎樣才能保護好這種有趣美好的東西呢?《美育從培養孩子畫畫開始》這本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獨特的視角為我們零藝術基礎的父母做了很好的闡述。

兒童的美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像一朵花兒,需要不斷地澆水施肥,慢慢成長。《美育從培養孩子畫畫開始》一書,一定會引領你為孩子埋下“美”的種子。

“玩轉” 繪畫啟蒙,零藝術基礎父母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