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修行的最高層次

慎獨,修行的最高層次

曾國藩是個優秀的人,他不僅官做的到位,還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他之所以在官場順利,“慎獨”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他謹慎行事,三省吾身,慎獨戒備,自在清淨,對慾望很剋制。

慎獨,修行的最高層次

1

慎獨,修身的根本

“慎獨”二字,在《辭海》上的解釋是:“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

慎獨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會嚴格要求自己,保持自己真實的本性,在慾望面前不動搖,在誘惑面前不貪戀。

慎獨是一種道德修養,是一種坦蕩胸懷,是至高的修身境界。古語有言:“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理學大家朱熹也言:“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在曾國藩看來,慎獨是修身的根本。

所以,曾國藩在個人修養上最為嚴格,他給自己制定了修身十二法,每日靜坐,早起,寫日記,反思己過,數十年如一日的潛心修行。

他在《曾國藩誡子書》上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他告誡兒子,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

若一個人在獨處時沒做問心有愧的事,那他會覺得安穩,心情也會是快樂滿足的。這正是“樂以忘憂”和“不改其樂”的境界。

曾國藩對慎獨有很獨到的見解,他在《君子“慎獨”論》中說,察人修身有四條法則:

一曰:慎重獨處,心胸泰然;二曰:莊嚴恭敬,身體強健;三曰:追求仁義,心悅虔服;四曰:正心誠意,則神靈欽敬也。

往簡潔了說,就是要遏制自己的貪慾,心靈寧靜專一,保持強健的身體;心存仁義的天性,對百姓心存養護;言語篤實,不欺騙任何人,用至誠之德感應天地萬物。

曾國藩用一生告訴人們慎獨對修身的重要性。慎獨是修身的根本。

慎獨,修行的最高層次

2

慎獨,重在實踐

曾國藩是個懂得“知行合一”的人,他發現“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他常常在慎獨的基礎上輔之以行動。

在慎獨的路上,為警戒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過失,曾國藩特意取了個別名:“滌生”。滌,就是洗滌過去的汙垢;生,意味著每一次改過,都會迎來新生。

曾國藩為做慎獨功夫,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他拜訪了唐鏡海先生,請教讀書、修身的要領。 唐先生勸他以《朱子全集》為課程,身體力行。

他聽了唐先生這一席話之後,在日記裡寫道:“昭然若發矇也”。

一年多的時間,他在日記中的自我批評兩次,一次是發誓戒菸,另一次是責備自己“聰明日減,學業無成,可勝慨哉!……自今以始,吾其不得自逸矣!”。

此後曾國藩念念欲改過自新,他在日記裡寫:“思從前與小珊有隙,實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門謝罪“。

曾國藩每天寫日記,反思自己的言行得失,這個習慣他堅持了一輩子,從未間斷。

曾國藩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訓,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大賢。在家風方面曾國藩一直保持嚴格和節儉的美德。他自己總結說:

“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

曾國藩真正做到了一生堅守。

慎獨,之於他人是坦蕩,無愧於心,之於自己,則是心安。

曾國藩的慎獨觀,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反躬自省,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慾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從小事小節上加強自身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