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都比工资多,直播带货那些事

打赏都比工资多,直播带货那些事

“第一代网红罗永浩直播带货1.1亿,‘不赚钱,交个朋友’。”

“‘小朱配琦’组合同框搭档,带来了一场‘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累计观看量破亿。”

“薇娅直播4000万卖火箭,被秒拍。”

……

直播带货的点燃了大家都消费热情。各地主播也一时风头无两。

看到这些情况,网上的评论也很有意思:

有反对的,比如,就有网友说“直播带货就就像是以前的电视推销,是骗子居多”,“直播带货未必好,我们公司和主播签订最低价协议,交了入场费,然而并没有卖出什么东西”。

也有支持的,比如网友为“小朱配琦”点赞,大呼要为“鄂”胖三斤;一些市县的书记、县长登上直播平台,推销本辖区特产,助力扶贫,推动复工复产。

还有羡慕的,看到网红主播赚得盆满钵满,摩拳擦掌,准备入行抓住“风口”。

也有反思的,直播带货效果这么好,还要明星代言干什么?

现象比较


打赏都比工资多,直播带货那些事

关于带货这个现象,大致分这么几个阶段:

对70后及以前的人来说,可能比较关注“电视推销”。“电视推销”也很火:有专家推荐几百年的秘方,有“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轰炸的,也有成功企业家谈经验的……

对80后来说,可能对魔兽、dota比较熟悉,里面有最早一些游戏直播带货或者游戏视频夹带广告。比如,09,牛蛙,舞儿,小满之类的游戏主播,都兼营淘宝店,卖一些外设之类的……

对90后来说,主要接触的游戏是王者荣耀、刺激战场之类的手机游戏。当然,这些直播主播,大多是依靠打赏,凭“本事”吃饭,很少直接带货。

这就分化出专业直播带货这一条行业。

就整体而言,直播带货确实很像“电视推销”,因为它的目的很明确——卖货。当然,与“电视推销”还是有根本的区别:

1.依靠的技术。

“电视推销”,主要依靠电视信号;直播带货,主要是依靠移动互联网。不要小看这一点,就因为信号不同,由只能在家、商场等固定地点的宣传,变成了随时随地、如影随行的互动。

2.互动的需求。

以前录制视频,反馈不及时,好坏自己定。商家要通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到销售的反馈。现在视频直播,直播间各种声音层出不穷,既要有宣传,还要收集反馈。

3.主播的形象

电视推销,是对导演设计和演员表演的要求;直播带货,是对主播个人IP的考验。简单来说,直播要求个人对所带货物负责。电视推销,维权需要很长时间,途径比较麻烦;直播带货,货物不好,随便在网上发布消息,可能就会严重影响直播效果。

商业原理


打赏都比工资多,直播带货那些事


直播行业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仔细分析大致满足了以下条件:

1.眼花缭乱的商品需要与众不同

在信息论中有两个概念,信号与噪声。信号是指能被我们接受感知的信息,噪声就是干扰我们接受信号的背景音。

八九十年代,小三轮车拉来一车货,一嗓子之后,货品就没了。商家消费者关心简单,信息传递清晰明了。现在商品过剩,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商品,户内户外充斥着广告。作为普通消费者,过度信息轰炸,让我们不知如何选择。当然,商家发出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变成了噪音。

这个时候,谁发出的信号越强,就越容易被感知。消费者和商家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信号来指引

2.个人技能嫁接科技手段实现跨越

直播的主播,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比如李佳琦原来是一个化妆品销售,对于推销有扎实的基本功;罗永浩,第一代网红,互联网的号召力依然存在;朱广权央视“段子手”的名声在外……这些都是他们本身拥有的能力价值。另一方面,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高速低价的移动互联网连接了千家万户。就传播广度而言,门槛和成本进一步降低。

因此,直播带货借势成为了超越前一个时代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塔”,具有了更有效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可能

3.商家和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加以推广。

无论网红力量个人力量再怎么强,其依靠的还是物有所值的商品和背后的平台。比如,淘宝平台的李佳琦和薇娅台,快手的辛巴和散打哥,抖音的罗永浩和七舅姥爷等,都是背靠平台流量,一方面和商家追求高价值商品,另一方面获取粉丝实现价值转换。

按照生物学的观点来说,播主、商家和平台,形成了新的共生关系。

未来方向


打赏都比工资多,直播带货那些事

物质匮乏的时代,广告就能让生产和消费匹配。物质过剩的时代,独特的声音才能将顾客的目光吸引过来。虽然直播带货的范围正在扩展,其他平台也还会推广,但要求的基本素质肯定会越来越高。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基本技能,那就抓紧训练等待5G的风口;如果你有基本技能,那你还可以在这些方面试一试。

尝试以事件为突破口

典型的有“双11”,“6.18”等电商节,拥有各类平台辅助推广;“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等大型公益,拥有更广的社会效益。

尝试以品类为突破口

当前,各大电商基本都签约了头部网红,将大量流量给了优势网红。但网红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那么差异化需求可能就是新的突破口。你可以在化妆品、美食品、书籍等各个品类尝试深耕。

尝试以资源为突破口:

虽然有很多卖货的直播带货,但真正自己买自己产品的还不多。如果你本地有特产资源,或者你公司、你自己能创造特殊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