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22講《現代中國的文藝、教育與科技》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22講《現代中國的文藝、教育與科技》

【課標】

知道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討論在貫徹“雙百”方針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

瞭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理解“國運興衰,繫於教育”的深刻含義。

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一、新中國文藝事業的曲折發展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22講《現代中國的文藝、教育與科技》

二、新中國教育事業的曲折發展

1、建國初期-文革前教育事業的奠基:

(1)社義教育制度的確立:改造半殖半封的教育→新民主主義教育→社義教育。

(2)1957年教育方針(毛澤東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地位:成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

(3)成就:初步形成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奠定我國教育持續發展的基礎;培養一大批人才。

2、文革左傾錯誤對教育的嚴重破壞:

(!)表現:學校“停課鬧革命”;知青(城市初高中生)上山下鄉運動;“教育革命”展開——領導、教學、招生體制(如廢止高考實行“推薦”)被破壞殆盡。

(2)危害:出現

文化、人才斷層,文盲、半文盲劇增;嚴重製約全民族文化素質提高、現代化發展。

【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影響:知青失去在學校接受正規教育機會,導致人才、文化斷層;知青經受了體力勞動鍛鍊,增加了對農村的瞭解。】

【高校招生實行“推薦”的影響:易導致任人為親,滋生腐敗,破壞社會公平,不利選拔真正人才;擴大了選才途徑,如制度設計科學合理並落實,非常利於選拔人才。】

3、改革開放新時期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原因:

(1)改善教育環境: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恢復高考(1977年,體現社會公平),尊師重教)。(2)黨、政府重視:三個面向(80年代鄧小平提出,成為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科教興國戰略(90年代),(3)教育立法。(4)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與提供條件。(5)國際競爭特別是科技競爭加劇的推動。

三、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22講《現代中國的文藝、教育與科技》

1、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推動現代化建設,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

2、新中國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國家獨立(保障)、社義制度確立。(2)黨、政府的重視(組織上、觀念上、規劃上、體制上、物力財力上)。(3)科技人員的愛國之情和努力。(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3、經濟、教育、科技之間的關係:相互影響、促進(如圖)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22講《現代中國的文藝、教育與科技》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22講《現代中國的文藝、教育與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