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加強文物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

紫砂人物錄,服務於藝師的個人資訊官網。

由各大師授權整理師承關係脈絡,與藝師簽約合作。

師承宗譜可考,脈絡清晰可鑑 。

展現藝師的個人形象與作品魅力,促進與壺友交流。


整編 | 紫砂人物錄

圖文 | 網絡

COMPILATION OF

MASTERS' LIST AND DATA

IN ZISHA ART


國務院:加強文物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


現在的新聞中,我們經常聽到公佈失信被執行人某某的報道,個人徵信正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國家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的決心十分堅決。結合個人徵信系統的發展經驗,對藝術品金融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

國務院:加強文物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


一 . 用個人徵信解決信息不對稱,藝術品市場也需要?

藝術品金融路在發展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藝術品鑑定在確真、估值領域的模糊地帶所導致的,這也是讓藝術品行業的人和物充滿著信息的不確定性的罪魁禍首!

舉個例子,一家銀行決定貸款給一個人,在於個人的信譽證明是否良好,通過個人信譽證明可以判斷這筆貸款回款的風險。金融機構的運營以風險管理為第一任務,藝術品鑑定業務的不確定性,加上藝術品市場中人與物的魚龍混雜,都讓金融機構對此望而卻步。


國務院:加強文物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



個人徵信系統的建立,一開始以服務金融業為主,就是為了解決信息不確定與信息不對稱性。個人徵信的關鍵功能,在於將收集廣泛而準確的消費信息,精準地指向金融業務再分析,來評估個人在金融服務的誠信等級。個人徵信讓個人模糊的金融信用,變成一個可量化的等級代號,方便金融機構快速篩選,規避風險。

目前,藝術品鑑定工作存在著大量的模糊地帶,藝術品行業的人和物也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那麼藝術品行業是否也需要類似個人徵信的誠信體系呢?

二 . 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缺失,國家保護文物建立信用獎懲

回顧我們所在的藝術品鑑定行業的發展,真假是永恆的話題,鑑定結果的“真”與“假”是藏家最關心的字眼;鑑定師的“真”與“假”也是藏家鑑定前無比頭疼的問題;藏品賣家的“真”與“假”是更讓每一個買家都無法迴避的。這個行業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再加上大量資本的湧入,導致很多糾紛、爭議在所難免。


國務院:加強文物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


藝術品鑑定中存在的問題,從行業角度看,是標準難量化,信任基礎一開始就是缺失的;從信息甄別角度看,藏品、收藏家、鑑定師三者都存在信息不對稱;從藝術金融角度

看,不確定性大於確定性,投資風險極大。綜合上述三大因素,藝術品鑑定行業在誠信體系上的嚴重缺失,也導致藝術品金融路只能是在曲折中緩慢前行。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建立全國文物購銷拍賣信息與信用管理系統,接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開展守信聯合獎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此項文件的發佈,表明國家已經著手開始在文物保護利用方面結合信用信息開展獎懲工作,從而解決目前由於誠信體系缺失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三.藝術品金融路走通,誠信體系建設仍需努力

2019年6月,第二次藝術品行業規範論證會在北京召開,藝術品金融路走通。


國務院:加強文物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


在行業標準成果上,會議論證通過了《藝術品鑑定師認證規程》,明確藝術品鑑定師的認證條件,建立起完整的藝術品鑑定師的考核內容與流程,完善藝術品鑑定師認證評審工作規程,健全藝術品鑑定師監管體系,建立起藝術品行業對於鑑定師的規範標準。

在金融路成果上,峰會藝術品鑑定承保聯合體經過多年探索,在國內首創“藝術品鑑定人職業責任險”,讓藏家在鑑定前擔心的鑑定師“真”與“假”問題獲得第三方保障,也為真鑑定師樹立市場公信力提供有力的支持。此舉開創了國內藝術品鑑定行業與金融保險行業相結合的先例,為吸引金融資本的進入提供動力。

儘管藝術品金融路取得了歷史突破,但是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間。目前藏品、收藏家、鑑定師三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仍然存在,解決方向大致有兩個:結合個人徵信系統的經驗,藝術品鑑定行業自建一套藝術品藏家和鑑定師信用信息庫,生成鑑定徵信和收藏徵信,

是第一條路;另外,直接調用個人徵信信息或金融機構信息,來完成誠信篩選,也是一個方向。這些都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和摸索。


國務院:加強文物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


完善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是做好風險控制的關鍵,也可以更好地推進傳統金融體系的積極介入。這將影響著整個金融體系百萬億元資產規模與藝術品的化學反應,其中必然包含著非常多的發展機遇。誠信體系與金融路共同發展,未來的藝術品市場值得我們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