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加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紫砂人物录,服务于艺师的个人资讯官网。

由各大师授权整理师承关系脉络,与艺师签约合作。

师承宗谱可考,脉络清晰可鉴 。

展现艺师的个人形象与作品魅力,促进与壶友交流。


整编 | 紫砂人物录

图文 | 网络

COMPILATION OF

MASTERS' LIST AND DATA

IN ZISHA ART


国务院:加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现在的新闻中,我们经常听到公布失信被执行人某某的报道,个人征信正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家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决心十分坚决。结合个人征信系统的发展经验,对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务院:加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一 . 用个人征信解决信息不对称,艺术品市场也需要?

艺术品金融路在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艺术品鉴定在确真、估值领域的模糊地带所导致的,这也是让艺术品行业的人和物充满着信息的不确定性的罪魁祸首!

举个例子,一家银行决定贷款给一个人,在于个人的信誉证明是否良好,通过个人信誉证明可以判断这笔贷款回款的风险。金融机构的运营以风险管理为第一任务,艺术品鉴定业务的不确定性,加上艺术品市场中人与物的鱼龙混杂,都让金融机构对此望而却步。


国务院:加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一开始以服务金融业为主,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确定与信息不对称性。个人征信的关键功能,在于将收集广泛而准确的消费信息,精准地指向金融业务再分析,来评估个人在金融服务的诚信等级。个人征信让个人模糊的金融信用,变成一个可量化的等级代号,方便金融机构快速筛选,规避风险。

目前,艺术品鉴定工作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地带,艺术品行业的人和物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那么艺术品行业是否也需要类似个人征信的诚信体系呢?

二 . 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缺失,国家保护文物建立信用奖惩

回顾我们所在的艺术品鉴定行业的发展,真假是永恒的话题,鉴定结果的“真”与“假”是藏家最关心的字眼;鉴定师的“真”与“假”也是藏家鉴定前无比头疼的问题;藏品卖家的“真”与“假”是更让每一个买家都无法回避的。这个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再加上大量资本的涌入,导致很多纠纷、争议在所难免。


国务院:加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艺术品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从行业角度看,是标准难量化,信任基础一开始就是缺失的;从信息甄别角度看,藏品、收藏家、鉴定师三者都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艺术金融角度

看,不确定性大于确定性,投资风险极大。综合上述三大因素,艺术品鉴定行业在诚信体系上的严重缺失,也导致艺术品金融路只能是在曲折中缓慢前行。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全国文物购销拍卖信息与信用管理系统,接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守信联合奖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此项文件的发布,表明国家已经着手开始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结合信用信息开展奖惩工作,从而解决目前由于诚信体系缺失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三.艺术品金融路走通,诚信体系建设仍需努力

2019年6月,第二次艺术品行业规范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艺术品金融路走通。


国务院:加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在行业标准成果上,会议论证通过了《艺术品鉴定师认证规程》,明确艺术品鉴定师的认证条件,建立起完整的艺术品鉴定师的考核内容与流程,完善艺术品鉴定师认证评审工作规程,健全艺术品鉴定师监管体系,建立起艺术品行业对于鉴定师的规范标准。

在金融路成果上,峰会艺术品鉴定承保联合体经过多年探索,在国内首创“艺术品鉴定人职业责任险”,让藏家在鉴定前担心的鉴定师“真”与“假”问题获得第三方保障,也为真鉴定师树立市场公信力提供有力的支持。此举开创了国内艺术品鉴定行业与金融保险行业相结合的先例,为吸引金融资本的进入提供动力。

尽管艺术品金融路取得了历史突破,但是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间。目前藏品、收藏家、鉴定师三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解决方向大致有两个:结合个人征信系统的经验,艺术品鉴定行业自建一套艺术品藏家和鉴定师信用信息库,生成鉴定征信和收藏征信,

是第一条路;另外,直接调用个人征信信息或金融机构信息,来完成诚信筛选,也是一个方向。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摸索。


国务院:加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完善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做好风险控制的关键,也可以更好地推进传统金融体系的积极介入。这将影响着整个金融体系百万亿元资产规模与艺术品的化学反应,其中必然包含着非常多的发展机遇。诚信体系与金融路共同发展,未来的艺术品市场值得我们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