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我第一次看樱花看的就是一片花海,近千株樱花竞相绽放,花朵密密匝匝,白的如雪堆枝条,粉的似落霞满天。这般情景,才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眼前的樱花灿烂繁华,加之地势起伏,远看,花潮汹涌。是的,当一种美极其,又蕴含连绵的韵律,几乎是汹涌而来时,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有些

A.应接不暇 繁杂 措手不及 B.目不暇接 繁杂 不知所措

C.目不暇接 繁复 不知所措 D.应接不暇 繁复 措手不及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①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②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⑤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⑥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④②⑤⑥① C.③⑤①⑥④② D.⑤①⑥③④②

3.书院是我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 ▲ )

A.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B.立业维艰,虽一丝一粟勿忘先泽 守成非易,遵六德六行不坠家声

C.天酬健者,腾蛟起凤开福地 世重英才,纬武经文振翮时

D.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 借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流争

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

批评和表扬的主要驰骋疆域,应该是人的力量可以抵达的范围和深度。它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而不是鉴定天资的圭臬。我们可以批评孩子的懒散,而不应该指责儿童的智力;我们可以批评临阵脱逃的怯懦无能,却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与体弱。我们可以表扬经过锻炼的强壮机敏,却不必太在意得自遗传的高大与威猛。

A.评价的对象应是态度而非天资 B.批评该批评的,表扬该表扬的

C.批评和表扬各有其范围和深度 D.批评和表扬各有其标准和禁忌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20分)

5.下列括号里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过失,过错) 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忧患)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指父亲)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贬谪)

B.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 念诸父及诸兄,皆康强而早世(指叔伯辈)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详尽,彻底)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盈余)

C.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带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更换)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永恒不变)

D.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粗劣的食物)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满,充满)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占有,拥有) 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17分)

张益州画像记

苏 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注】①张益州:即张方平,宋南京(今河南商丘县)人;当时为益州知州,故称。益州,州名,今四川平原一带。②屯军:驻守在边境的军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外乱不作 作:兴起

B.以威劫齐民 劫:抢掠

C.于我心有不释焉 释:放下

D.公可属 属:托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方平深得君臣信任,深谙安邦之道,在到任蜀地的当天,就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军队以安定军心。

B.在苏洵看来,治理地方最难的是祸乱将要发生而又没有发生的时候,因为这时治理的分寸最难把握。

C.张方平认为应该承担蜀地常常大乱责任的不是当地的百姓,而是不能用正确的措施治理当地的官吏。

D.为表对张方平的感激之情,蜀地百姓商定为他画像留念,张方平反对这样做,苏洵也觉得无此必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 ▲

⑵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

▲ ▲

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方平赢得蜀地百姓爱戴的原因。(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送从叔赴南海幕

马 戴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难闻。

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

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

信息来非易,堪悲此路分。

【注】①狖(yòu):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③瘴岭:指南岭。因当时南岭一带多瘴气,故称南岭为瘴岭。蛮军:蛮族军队。

10.简要赏析本诗前三联的写景艺术。(5分)

▲ ▲

11.联系全诗,概括“堪悲”的原因。(6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曰:“士志于道,,未足与议也”(《论语·公治长第五》)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⑶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⑷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⑸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⑹其间旦暮闻何物?。(白居易《琵琶行》)

⑺瓦缝参差,。(杜牧《阿房宫赋》)

,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菉竹山房

吴组缃

⑴母亲说,前些日子二姑姑托人传了口信来,要我和阿圆到她老人家去住些时候。

⑵我连年羁留外乡,脑中的二姑姑家,到现在模糊得如云如烟。那座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想起来都如依稀的梦境。

⑶多年以前,叔祖的学塾中有个门生,因为看见叔祖房里一幅大云锦上的刺绣,绣的是各种姿态的蝴蝶,心里对这绣蝴蝶的人起了羡慕之情:而这绣蝴蝶的姑娘因为听叔祖常常夸说这人,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若干年后,少年赴南京应考,船翻身亡。少年家商得了女家同意,接小姐过去迎了灵柩;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⑷这故事要不是二姑姑的,并不多么有趣;二姑姑要没这故事,我们这次也就不至急于要去。

⑸沿着石堤走,合抱的山峦渐渐拥挤,葱翠的槐柳渐密,溪中暗赭色的大石渐多,哗哗的水激石块声越听越近。两岸,槐树柳树榆树更多更老更葱茏,两面缝合,荫罩着乱喷白色水沫的河面。西岸,那座白屋分外大;梅花窗的围墙上面探露着一丛竹子。这座大屋便是二姑姑的家宅菉竹山房。

(6)二姑姑多年不见,显见得老迈了。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庞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她跚跚颤颤地到房里去张罗果盘,吩咐丫头兰花为我们打脸水。兰花,本是我家的丫头,三十多岁了。二姑姑陪嫁丫头死去后,祖父便拨了身边的这丫头来服侍姑姑,和姑姑作伴。她陪姑姑住守这所大屋子已二十多年,跟姑姑念诗念经,学姑姑绣蝴蝶,她自己说不要成家的。

(7)屋子高大,阴森。石阶,地砖,甚至板壁上,都染涂着一层深深浅浅的暗绿。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官。每一进屋的梁上都吊有淡黄色的燕子窝,有的已剥落,只留着痕迹;有的正孵着雏儿,叫得分外响。

(8)除姑姑住的一头两间的正屋而外,其余每一间房,每一道门都上了锁。姑姑叫兰花开了锁,两扇门一推开,就噗噗落下三只东西来:两只是壁虎,一只是蝙蝠。我们都怔了一怔。壁虎是悠悠地爬走了;兰花拾起那只大蝙蝠,轻轻放到墙隅里,呓语着似地念了一套怪话:“福公公,你让让房,有贵客要在这里住。”

(9)阿圆牵一牵我的衣角,二姑姑说:“不要紧。这些房子,每年你姑爹回家时都打扫一次。这间避月庐是你姑爹最喜欢的地方;去年你姑爹回来,叫我把它修葺一下。你看看,里面全是新崭崭的。”

(10)阿圆用一个小孩子的神秘惊奇的表情问我说:“怎么说姑爹?……”兰花放下竹叶把,瞪着两只阴沉的眼睛低幽地告诉阿圆说:“爷爷灵验得很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阿圆扭着我的袖口,只是向着兰花的两只眼睛瞪看。兰花打扫好屋子,又忙着抱被褥毯子席子为我们安排床铺。

(11)不久吃晚饭,我们都默然无话。兰花向天井檐上张一张,自言自语地说:“青姑娘还不回来呢!” 二姑姑也不答话,点点头。吃了饭,正洗脸,一只燕子由天井飞来,在屋里绕了一道,就钻进檐下的窝里去了。兰花停了碗,把筷子放在嘴沿上,低低地说:“青姑娘,你到这时才回来。”悠悠地长叹一口气。

⑿这天晚上,大雨复作,远远正屋里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加以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显得这周遭的确鬼气殊多。

⒀不知辗转了多少时候,雨声渐止,月光透过百叶窗,映照得满屋凄幽。一阵飒飒的风摇竹声后,忽然听得窗外有脚步之声。那声音渐听渐近,没有了;换上的是低沉的戚戚声,如鬼低诉。

⒁半晌没有声息,紧张的心绪稍稍平缓。圆圆突然尖起嗓子大叫一声,搂住我,嚎啕,震抖,迫不成声:“你……看……门上!……”

⒂门上小窗露着一个鬼脸,向我们张望;月光斜映,隔着玻璃纱帐看得分外明晰。那个鬼脸一晃,就沉下去不见了。我三步跳去,拉开门。一个由通正屋的小巷窜远了;一个则因逃避不及,正在我的面前蹲着。

⒃“是姑姑吗?”

⒄“唔——”幽沉的一口气。

⒅我抹着额上的冷汗,不禁轻松地笑了。我说:“阿圆,莫怕了,是姑姑。”

(选自苏教版《文学读本》,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中二姑姑“红颜时代”的故事并不是小说描写的主体,作者对此只作简洁含蓄的交代,作为历史背景,以映衬对箓竹山房的描绘。

B.荆溪的流水,响潭的飞沫,回环合抱的山峦,葱翠古老的槐柳,与箓竹山房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高墙内外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C.二姑姑告诉“我”,这些房子每年姑爹都会回家打扫,这说明在二姑姑眼里,姑爹是一个勤快体贴的人,她一直惦念在心,对他思念不已。

D.小说以“我”和阿圆看望二姑姑为线索,表现了在封建伦理纲常制度下女性命运的无奈和悲苦,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14.根据小说第⑴~⑾段内容,简要分析兰花这一人物形象。(6分)

▲ ▲

15.小说以二姑姑和兰花“窥房”结尾,请探究其表达效果。(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②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③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

④在散文《方山子传》中,苏轼表达了不合流俗的愿望。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最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了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⑤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中国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高,但他在文艺史上却影响巨大,是美学史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最喜爱的对象。

B.苏轼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体现出他忠君爱国、谨守儒家思想等特点,后代无数士大夫身上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C.苏轼诗文中表达的退隐思想,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或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的消极态度。

D.在古今诗人中,苏轼之所以把陶渊明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是因为陶渊明在诗文中表达了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者阐述了苏轼既忠君爱国又企求从现实人生中彻底解脱的思想特征,并指出苏轼的独特、深刻在于后者而并非前者。

B.作者紧紧扣住“苏轼的意义”这一话题,深入挖掘了苏轼诗文中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的内涵,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C.作者举《方山子传》为例,是为了说明苏轼在散文中表达的不合流俗的愿望与他在诗词中表达的人生态度具有一致性。

D.作者提到朱熹、王船山最不喜欢苏轼,是为了说明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其思想具有先驱性。

18.除了“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外,苏轼的意义还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 ▲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①截至2013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38个。梳理以往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绝大部分都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开发以及利用,如乌丙安等(2010)从宏观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方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王巨山(2011)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当进行旅游开发的问题。

②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不能发现和理解它的历史性、稀有性和民族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的测量则更能体现其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性。传统研究的样本量都基于抽样调查或者更为有限的资料;大数据的应运而生,为跨时空的国际知名度研究提供了条件。

③我们使用基于英语书面语言语料库中提及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频统计研究方法,研究中所用到的300年来的书籍数据来源于最新版谷歌图书语料库(共811万种英语书籍)。考虑到每年书籍及书籍词汇总量不一,本书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的“词频比例”,即其在海量数据中出现的次数与海量书籍中全体单词总量的比值,来代表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在该时段内的文化影响力。

④从统计结果来,1700-1800年间仅有皮影戏和妈祖被少量提及。1900年以后,其他项目才被普遍提及,京剧、书法、端午节等词汇被提及的频次都有明显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起伏,最为明显的是,妈祖和京剧在建国后都出现了骤升的较高梯次。妈祖在1960年左右出现了300年来的最高峰值;京剧在1966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明显波动下降,并在改革开放后显著上升,直至1981年左右达到300年来的最高峰值。这些起伏变化或多或少都与20世纪动荡中的中国命运有所关联。

⑤尽管整体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但仍有例外。皮影戏在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呈现了相对降低的态势。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18世纪中叶,皮影戏传到欧洲,各国艺术家对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774年,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在威兰博览会上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并在日后做了皮影戏演出。直至清代后期,由于政治原因,皮影戏遭到了禁演和查抄;“文革”时,皮影艺术又再次遭到了“破四旧”的厄运。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社会环境,但在当代多元化、高科技化的大众流行影视等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令人惋惜。

⑥然而,也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随着现代化进程而不断提升。在机械化电子化的时代,针灸、书法和雕版印刷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殆尽,反而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这和跨国交流的密切化相关,也与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觉醒有关。中国的文化自觉是在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渐悟过程。在科技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全球化趋势以及以西方当代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弱势文化”处于濒危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未来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较量,也将是文化软实力的角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能体现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觉醒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比较中国非遗项目国际知名度的变化,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关系。

⑦另外,我们还发现,青海热贡艺术、西安鼓乐等12个非遗项目在本文研究所使用的300年书籍大数据中并无提及。虽然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数量目前排位世界第一,但有近1/3国际知名度还很低。对他们的宣传极为不足,其中有6项属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发展冷热不均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节选自《大数据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300年国际知名度分析》)

19.下列对文中“非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非遗具有历史性、稀有性和民族性,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性。

B.非遗知名度测量在今天可借助大数据,而传统非遗研究基于抽样调查或有限资料。

C.某一非遗关键词的“词频比例”,代表着该非遗关键词在一定时段内的文化影响力。

D.非遗体现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是最能体现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2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数据的应运而生,为分析中国非遗项目300年来的国际知名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B.中国非遗国际知名度测量,采用的是在谷歌图书语料库输入关键词的词频统计法。

C.第⑤段以歌德为例,旨在说明扩大中国非遗项目的国际知名度离不开名人的推介。

D.第⑦段列举数字,意在说明非遗受冷遇的项目多、比例高,情况严重,亟需重视。

21.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6分)

▲ ▲

八、作文(70分)

2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说:“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

高二语文Ⅱ(附加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3~25题。(10分)

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 调 愈 多 流 派 因 之 亦 别 短 长 互 见 言情 者 或 失 之 俚 使 事 者 或 失 之 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2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4.姜夔,号。其词于“婉约”、“豪放”之外,以“”别立一宗。(2分)

25.汪森认为姜夔对词的贡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 ▲

二、名著阅读题(30分)

26.⑴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两项是(5分)( ▲ )( ▲ )

A.《三国演义》中,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后,乘胜追袭蜀兵,误从“死门”进入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逃出。

B.《红楼梦》中,黛玉作诗吟咏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宝钗将这五首诗命名为《五美吟》,宝玉盛赞这五首诗“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C.《茶馆》第三幕中,王利发对茶馆进行了“改良”,茶馆还未开张,就遭到巡警、大兵、特务等的敲诈勒索,这反映了当时黑暗势力的横行猖狂。

D.《哈姆莱特》第二幕中,波洛涅斯认为哈姆莱特是因恋爱不遂而疯狂,乔特鲁德则认为哈姆莱特主要是因他父亲的暴亡和自己的过快改嫁而疯癫。

E.《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比较微妙,他既依存于大海又要与大海斗争,他从大海获得生存条件、生存技巧,又从大海获得朋友和对手。

⑵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两项是(5分)( ▲ )( ▲ )

A.《阿Q正传》中,阿Q因为调戏吴妈而遭到赵府敲诈和未庄人的冷遇,以致生计陷入了绝境;在吃完从静修庵偷得的萝卜后,他打定了进城谋生的主意。

B.《家》中,琴想像同学许倩如那样剪短头发,却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在对女子的命运做了一番审视之后,她毅然不顾母亲的反对,将自己的头发剪短。

C.《家》中,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送给冯乐山作妾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并激励他重新振作起来。

D.《边城》中,翠翠在听了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后,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小说的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翠翠对傩送感情的变化。

E.老葛朗台一生精明圆滑,从未上过任何人的当,总是把周围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经常一到关键时刻,就假装口吃、耳聋,装疯卖傻,莫名其妙地兜圈子。

27.简答题。(20分)

⑴《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中,本应在三月开花的萎海棠竟在十一月开花了,宝玉见状先是“转喜为悲”,后又“转悲为喜”。

请根据小说相关情节,说明宝玉情绪变化的原因。(6分)

▲ ▲

⑵《白光》中,作者着力从哪些方面来营造阴森森、凄惨惨的氛围的?请结合作品加以概括。(4分)

▲ ▲

⑶《家》中,觉慧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叛逆思想?请根据小说相关情节,概括说明。(6分)

▲ ▲

⑷《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为什么在克劳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却放弃了绝佳的复仇机会?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

高二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C

2.(3分)C

3.(3分)B(此联适合悬挂于宗祠)

4.(3分)A(阅读材料为一个谈论儿童教育的议论性语段,共三句话,前两句是观点,后面列举事例加以阐述。提炼概括首先应抓住前两句,再用后面的事例验证。B.没有明确具体的观点;C.偷换概念;D.没有明确标准和禁忌的具体内容。)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20分)

5.(3分)B(A.咎:归罪,责备。C.领:兼任〈较低职务〉。D.殷:读作“yǐn”,震响。)

6.(3分)B(劫:威逼,胁迫。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一句中的“劫”同义。)

7.(3分)A(错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军队以安定军心”。本选项是依据文章第一段相关内容做出的概括与分析,“归屯军,撤守备”的意思是“遣返驻守边境的军队,撤除防御的措施”。归:使动词,使……归。)

8.⑴(4分)扶正之后,从容地退下,没有骄傲自满的神色。替天子治理百姓而不知疲倦的,只有你们的张公。

评分建议:“油然(舒缓从容貌)”、“矜容”、“牧(治理、管理)”,各1分;句意,1分。

⑵(4分)他的功业将由史官来记载,无须(为他)画像啊。况且张公本意(也)不希望(为他画像),怎么样?

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据句踩分基础上,扣1分。

9.(3分)①到任之日,就撤除防御措施,并晓谕郡县以安定民心;②用礼义、法律约束、驱使百姓;③造福于民,却不居功自傲。(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5分)①视听结合。“秋色”“帆悬”是视觉,哀狖难闻是听觉;(2分)②虚实结合。首联、颔联是实写,颈联是虚写(想象);(2分)③“悬”字精妙,传神表现出孤帆海远云际渺茫的特点。(1分)

11.(6分)①旅途遥远,行路艰难;②环境恶劣,仕途艰险;③离别在即,音讯难通。(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8分)⑴而耻恶衣恶食者 ⑵杯水于堂之上 ⑶虽九死其未悔 ⑷以咨诹善道 ⑸飞其间 ⑹杜鹃啼血猿哀鸣 ⑺多于周身之帛缕 ⑻壮志饥餐胡虏肉

评分建议:每句1分。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以及书写模糊不清等现象,该句的1分不可赋予。

[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13.(3分)C(这说明姑爹是二姑姑的精神支柱,活在她的幻觉世界里,体现出二姑姑把希望寄托在虚妄之上的绝望与悲哀。)

14.(6分)①从陪伴姑姑二十多年并自己说不要成家,可见出她的忠诚、善良;②从跟姑姑念诗念经、学姑姑绣蝴蝶等,可见出她精神的空虚、愚昧,同为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牺牲品;③从她期盼燕子归来等,可见出她内心的孤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艺术上出奇制胜(1分),思想上发人深省(1分):不仅折射出她们的变态心理,透露出她们内心深处对正常人生活的羡慕和向往,深刻揭露出封建礼教的罪恶,(2分)而且将小说前文渲染的森森鬼气推到极致,收到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6.(3分)B(A.错在“并不高”,原文:“并不算太高”。C.错在“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原文:“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D.因果关系错误,苏轼对陶渊明推崇备至是因为陶渊明的审美追求、人生理想等与苏轼的标准相契合。)

17.(3分)D(错在“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原文:“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

18.(6分)①最早在文艺领域(通过诗文)表现出人生的空漠感(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最早在文艺领域充分透露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②推崇陶诗并使它的地位巩固下来。③其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每点2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9.(3分)B(应为“非遗国际知名度的测量……,而传统非遗研究的样本量则基于……”)

20.(3分)C

21.(6分)①基于大数据分析,研究非遗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上的特点,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②提示人们重新审视非遗和民族特有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关系;③发现非遗项目发展程度不均衡的问题,有利于弱势项目获得更多保护、宣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八、作文(70分)

22.参照近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具体细则另订。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

高二语文Ⅱ(附加题)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23~25题。(10分)

23.(4分)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4处,见对给分;多于4处,见错扣分。

24.(2分)白石道人,清空骚雅(每处1分;顺序不可颠倒,书写不可出错。)

25.(4分)①讲究字句雕琢,使词重新回归淳朴雅致;②对后世词人产生深远影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30分)

26.⑴(5分)B、C(B.为诗作“命名”的是宝玉,“盛赞”诗作的是宝钗。C.茶馆“改良”后还未开张就遭到军警等敲诈勒索的故事,发生在《茶馆》的第二幕。)

评分建议: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得分。

⑵(5分)B、E(B.琴并未剪短自己的头发。E.错在“老葛朗台一生从未上过任何人的当”。老葛朗台曾上过犹太人的当。)

评分建议: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得分。

27.⑴(6分)贾母赏花时的兴致勃勃,让宝玉心喜;(2分)想起晴雯死时海棠萎谢,如今海棠复荣而晴雯不能复生,宝玉心生悲凉(2 分);想起凤姐要把五儿补入,海棠或许是为五儿而开,又转悲为喜。(2分)

⑵(4分)①陈士成的幻觉;②环境描写(对月光的描写、对白光的描写);③祖母讲的故事。(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⑶(6分)①鼓励琴报考“外专”。②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③向鸣凤表达爱意。④公开支持并帮助觉民抗婚。⑤第一个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⑥反对瑞珏搬到城外分娩。(每点1分)

⑷(4分)因为哈姆莱特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死后他的灵魂会升入天国,而克劳狄斯这样罪大恶极的人不配升入天国。(2分,意思对即可)善于思考但优柔寡断,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2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