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是被誰搞垮的?

成就晉商五百年輝煌和掐滅它的,都是同一種力量。


明清五百年,晉商曾是中國最為顯赫的商幫之一,他們開設的票號鼎盛之時,壟斷了全國金融。


晉商在清代的輝煌還一度製造了一種奇特地圖炮。康熙南巡時就跟人感慨,說朕經過吳越州郡,察看他們的市場、商業區,多是山西來的商人,本地商人很少,這應該是因為山西人勤儉節約、積蓄致富;南方人貪圖奢靡,有一分錢就花一分錢。


今天,以晉商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出過好幾部,走紅的也不止一部。有些奇怪的是,電視劇裡的晉商總是梳著辮子、穿著長袍,他們的影響力始終留在清朝。似乎一到20世紀,這幫顯赫一時的商人就消失不見了。


晉商是被誰搞垮的?


到底是什麼力量,

讓晉商從無比輝煌迅速走向沒落?


一、

1896年,甲午海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朝鮮半島依舊戰馬嘶鳴,日本馬關的談判桌下,已為議和大臣李鴻章備好痰盂。


大清帝國的地上國土,被昔日小弟宰割。


地下礦藏,也被洋人覬覦。意大利人羅沙第穿行於山西、河南的溝壑間,利用先進儀器,那渺小的身影發現了豐富的煤礦:“地下礦藏之豐,足夠世界使用2000年。”


荒涼土地之下的烏金,猶如剝光衣服的少女,吞噬著萬里之外列強的慾望。


第二年,英意兩國共同出資2萬英鎊,在倫敦註冊了針對中國礦產資源的福公司,專門挖掘山西、河南的礦藏。


公司購買兩省煤鐵礦權的合同,被清政府蓋章認證。


1905年,福公司跑馬圈地,在正太鐵路兩側樹立標誌,霸佔礦產,山西靠煤為生的人們頓時失去生計。


東方海戰敗於日本,西邊商戰尚可爭取。


山西士人、商號、官民集會抗議:“礦存山西存,礦亡山西亡。”


於是,《大公報》第一時間跟進報道,留日學生蹈海殉礦,官府居中斡旋,商號眾籌希望重新買回礦權。


1908年,山西商戰勝利。


山西只要向福公司交付275萬兩白銀,則之前的合同全部作廢,礦權再次歸屬中國。


然而,煤礦還不到上場表演的時候,輝煌依舊屬於捐獻贖礦白銀的晉商。


晉商是被誰搞垮的?


二、

山西晉商大院蜚聲海內,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和曲折蜿蜒的走廊,都在向世人訴說著當年的富裕。


和煤老闆相似,晉商的發跡和沒落,都離不開政治。


明朝時,山西遍佈軍鎮而土地貧瘠,導致山西形成一個巨大的吞金獸,朝廷的錢糧根本填不飽士兵的肚子。


朱元璋時代就實行了“開中法”,允許商人自行把糧食運往邊境,作為回報,官府會發給他們鹽引,讓他們買賣食鹽。


那年頭,鹽業是最暴利的行業。


政策利好,賺錢去。


商人們帶著糧食從各地匯聚到北方軍營,交換到鹽引後再奔赴運城的鹽池。一條遍地生金的財富大道,就此鋪開。


明末,山西商人之富,就已初露崢嶸。


百萬兩家業才敢稱富,幾十萬兩不過是中產,至於幾萬兩,小意思而已。

清朝入關定鼎,政策再次利好。


廣袤草原有套馬的漢子、有牛羊、有皮貨,唯獨沒有糧食、鹽、茶、鐵。為了生存的剛需,他們總是南下劫掠。


沒辦法,開局地圖沒選好,只能對不起啦。


為了安撫盟友,帝國皇帝允許商人們北上貿易,順便用經濟和貨物消解蒙古的武力。


政治上又拉又打,經濟上充分滿足,蒙古服服帖帖。


晉商們走南闖北開闢商路、收購物資,然後經山西北上,從大同一帶走向塞外。一路向西北開發河套,一路進入茫茫草原。


狹小的市場迅速擴張,雪白的銀兩滾滾而來。


晉商是被誰搞垮的?


三、

財富之夢彷彿悠長無期。


遍佈天下的店鋪和會館,為晉商編織了一張大網,白銀在每個節點間流動如江河,吸引了岸邊貪婪的目光。


比如,祁縣的大盛魁、復盛公等商號多次被塞外土匪搶劫,重金請來高手,也敵不過草原無敵的匪首“流矢兒。”


市場需要一種新模式,保護商業流通渠道。


票號和鏢局,應運而生。


道光初年,一家名叫日升昌的顏料鋪經理雷履泰,開始用匯票清算遠方的賬目。


客戶只要手持日升昌的匯票,不管到哪裡,只要有日升昌的分店,都可以領取現銀。


既省負重奔波之苦,又不必被土匪惦記。


而商號之間運送銀兩,則請鏢局一路護送。祁縣戴文熊、太谷車毅齋等武術名家,都是最有威望的鏢師。


生死之間容不得半點虛假。


多年保鏢護院的職業生涯,也讓晉中的形意拳砥礪精純,和八卦掌、太極拳一起成為三大內家拳。


可賣力的終究拼不過玩錢的。


鏢局勞心勞力只能喝點湯,票號才是肉食者。


晉商是被誰搞垮的?


日升昌開票號之先河後,晉商們看有利可圖,紛紛跟進。


介休侯氏聘毛鴻翽為經理,將蔚泰厚等綢布店全部改組為票號,而新票號都以“蔚”字開頭,形成赫赫有名的蔚字五聯號。


祁縣喬致庸家族,把賣茶的大德通、大德恆也改組為票號,本金共50萬兩,60年後積累家資千萬兩。


匯通天下,把晉商送上財富金字塔的巔峰。


太平天國勃興的歲月,東南稅款無法送到京城,於是,朝廷命令各地督撫尋找可靠的票號,幫忙運送稅款。


此後30年間,山西票號共幫朝廷運送稅款近6000萬兩。


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狩。


喬家大德通票號借給朝廷40萬兩,換來將全國稅款送往西安的任務,並由此為基礎,承擔了大部分庚子賠款的匯兌任務。


那些年,政治的東風把晉商送到青雲之上。


黃土地上的大院拔地而起,猶如森嚴的財富堡壘。


白銀和賬本沿票號的脈絡向這裡彙總,噼啪的算盤聲背後,一道道指令又傳到財富帝國的每一個毛孔,最遠到莫斯科、巴黎和東京。


大院中的財東,多麼希望時間就此停滯。


可政治不會同情任何人。生於斯,必亡於斯。


晉商是被誰搞垮的?


四、

184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完成。


嘶鳴的蒸汽輪船在大洋間縱橫,海軍操縱著槍炮,為大英帝國開疆拓土,也爭得數百年國運。


每一片大陸陷落,都伴隨著激烈的動盪。


自古以來都正確的東西,早已變得面目全非。相較西亞、非洲的古國來說,大清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相隔萬里而鞭長莫及,是幸運。


離工業的發源地遠,又是不幸。


即便如此,工業革命的果實依然伴隨堅船利炮,在古老中國落地生根。而庚子國變後,第二次工業革命已接近尾聲。


大清終於有了工業國家的核心機構——銀行。


晉商是被誰搞垮的?


1905年,戶部銀行成立。


這是中國第一個國家銀行,理所當然的承擔起稅銀的匯兌任務。從此以後,各省稅銀不必再由山西票號經手,就可以直接上交朝廷。


銀行以400萬兩準備金,發行了統一紙幣。


穩居“福布斯”的晉商們,何曾想到:“朝廷輕飄飄的一紙命令,就挖斷他們的百年老根。”


數百年前老祖宗們,又何曾不是因一紙命令而發跡呢?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更何況,戶部銀行、大清銀行乃至後來的中國銀行,都數次邀請晉商票號入股合辦。


可內陸大山阻隔了他們的眼界,能守住如今的一畝三分地,足以對得起列祖列宗。


工業革命踏著怒吼的濤聲而來,讓“縱橫九萬里”的晉商粉身碎骨,帝國政治又親自敲定棺材上的每一顆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