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與彭羕,諸葛亮一個惹不起,一個必定死

熟悉三國的人們都知道,法正死於病疫,終年四十五歲; 彭羕死於獄中,時年三十七歲。兩人都是蜀國的謀臣智士,在輔佐劉備稱雄西南上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他們短暫的人生歷史中,有一個誰都繞不過去的人,那就是當時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兩人的命運上,都起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法正與彭羕,諸葛亮一個惹不起,一個必定死


先說法正,字孝直,現在的陝西眉縣人,當時的名士法真的孫子,士族之後,本可以藉助祖蔭在仕途上順風順水,恰恰相反,開始與老鄉孟達入蜀依靠劉璋,在蜀地呆了很久才升任為新都縣令,剛剛有些起色,又被老鄉說了壞話,積聚起來的人氣又散了,自己只能鬱鬱寡歡,英雄無用武之地。之後被張松派往劉備處聯絡,儘管心有不願,但還是去了。一見到劉備,兩人交談甚歡,英雄相惜只恨相見太晚。二次出使見到劉備後便下定決心留下來輔助皇叔成就功名,在劉備舉足無措,狼狽萬分時指出應向益州方向發展,進而進軍蜀地稱雄。當時的形勢是曹操佔據北方,根深葉茂,難以撼動,劉備也多次與曹操交手,幾乎沒有勝過,被迫南下來到孫權的江南,這兒也是虎狼君臣,與曹操相比更沒有憐憫之心。法正這時的作用,借用諸葛亮的話是“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


法正與彭羕,諸葛亮一個惹不起,一個必定死


立足蜀地後,法正更被劉備親重無有其二,甚至能夠當面決定事情可做與否,如不善待許靖,任意分封土地、納同族之妻等,劉備都能夠言聽計從。可見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當時法正身居蜀郡太守,對外任行軍軍事,劉備出征擴張疆土,進圖漢中,用計殺了夏侯淵,奪取了大片土地。這些都是法正的功勞,連曹操也感嘆萬千。諸葛亮只居中持守。對法正來講,這一時期達到了人生的輝煌。


法正與彭羕,諸葛亮一個惹不起,一個必定死


彭羕,字永年,現在的四川廣漢人,性格高傲,對時人多所輕視。當時他只任一個書佐,也就是一個秘書級別的人物,人微而傲物這是最要命的,結果被人誹謗讓劉璋“髡鉗”

(剃去頭髮和鬍鬚,並戴上刑具),併成為奴隸。劉備入蜀後多虧法正、龐統等人的引見,逐漸被劉備重用,多次派外公幹,完成的各項事情都很好,日益受到劉備的親近。結果,過去的老毛病又犯了,“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三國志》。


法正與彭羕,諸葛亮一個惹不起,一個必定死


後來兩人都犯了錯誤,但結果卻不一樣。

法正上任蜀郡太守後,一朝得意便肆意而為。過去對自己不好的人,逐個收拾,擅自殺了多人,毫不手軟; 對自己給過好處的人,一餐之德也要不顧國家規定給予報答。縱橫自恣,胡作非為。這時有人對諸葛亮說:法孝直做的太過分了,你應該給主上報告,抑制下這個人。而諸葛亮卻說:法孝直對主公的幫助太大了。是他使主公擺脫困境,不再受人壓制,現在他這樣也就隨他吧。史書上講,諸葛亮與法正的關係: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的奇謀秘計,也令諸葛亮讚歎。其實說白了惹不起。

彭羕的結局與法正相反。由於日漸不受重用,牢騷滿腹,在被左遷江陽太守後,情緒一下子爆發了,臨行前跑到馬超那裡大話連篇,胡說八道。“這老東西辦事太荒唐,讓人說不出什麼來”,又對馬超說“你為外援,我為內應”,妄圖成就一番事業。而當時的馬超也是浮萍之人,滿門被殺,身世艱難,好容易劉備收留了他,又剛剛有了穩定的家庭。因此,聽到彭羕說出這樣的話,默不作聲,上報了諸葛亮。

彭羕被捕入獄後,看到他寫的懺悔書,簡直低到了“地獄裡”。深切痛惜自己的失言,主公對我如愛子之情,我卻說他“老”; 說他“老”也不是不尊重他,開創帝業的有比他還老的; 我與馬超相與內外,是想共同征伐曹操,而不是造反;主公如慈父,我就是一個不懂世事的孩子,希望能夠原諒我等等。儘管如此低下,最終諸葛亮還是誅殺了他。


法正與彭羕,諸葛亮一個惹不起,一個必定死


分析諸葛亮對這兩個人的態度,其實我們也許能夠獲得這樣的認識:一個人,可以無德或失德,但不可以不自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