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執筆:毛婷

定稿:蘇子後

產婦在分娩時需要經歷很大的痛苦,自然也會流露出一些不適時宜的情緒和話語,但是有這樣幾種行為卻是最不受醫生和助產士待見的,因為不僅觸碰醫生雷區,還會耽誤生產。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產婦這3種行為,不僅讓醫生討厭,還會耽誤生產

1、趾高氣昂的孕婦

有一種產婦平時自認嬌貴,在家裡趾高氣揚慣了,也就認為進了醫院之後也應該享受“特殊待遇”,不聽從醫生的囑咐,待產就要最好的床位和最好的醫護,而且喜歡質疑醫生,經常提出“我不缺錢,給我上最好的藥”,這樣給醫生的印象就非常不好。

而且這類產婦在進入產房之後,也會各種質疑醫生的專業性,甚至還會威脅醫生、治不好就傷醫這種言論。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現在的醫患關係以及非常緊張了,這種產婦也會讓醫生感到不自由,他們治病救人迎接新生命,自然是眾生平等,如果產婦一進產房就各種嬌氣,剛開宮口就大呼小叫,浪費氣力還質疑醫生能力,等到了第二產程只會更加筋疲力盡,不但影響自己生產,還會打亂醫生的思緒,讓醫生感到不耐煩。

2、不配合醫生

醫生都是擁有豐富經驗的,他們更知道什麼樣的分娩方式適合什麼樣的孕婦、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樣的力、那種姿勢更適合這種胎位的產婦、一旦發生問題改迅速用什麼樣的方式處理......等等問題,但有些產婦就是喜歡“自以為是”,不把醫生的話當回事,“巨大兒”醫生讓剖腹產非要順產、呼吸節奏總是和醫生反著來等,最後導致難產的問題,更有甚者寧願相信網上留言和“過來人”的話也不願意相信醫生。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武漢知名產婦專家李家福教授就曾經說過:產婦和醫生是統一戰線的,只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娩出胎兒。如果在產房有這樣不配合的產婦,也會讓醫生們很難辦。

3、要求換醫生

在即將為人母親的時候,大部分孕媽都是比較惶恐的,出於對生產的擔憂,想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夫可以理解,但是生孩子這種事,並不是什麼都能按照產婦個人意願轉移的,比如很多產婦產前過於擔憂,本來已經入院,又打聽到另一個醫生比較厲害,死活要換醫生,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之前讓全國網友牽掛的陶勇醫生在傷醫事件後的發聲裡就提到過:醫生和病人之間需要建立信任,很多病人會這個醫生看一下又去找那個醫生,這無形之中就加重了醫患間的隔閡,增加醫生的壓力。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事實上,醫生在每一臺手術前也會有壓力,如果產婦臨陣換醫,不管是哪位醫生都會覺得受到傷害和壓力,會擔心如果發生一丁點的突發情況是不是就會賴到醫生頭上,這也會造成生產過程中的隔閡。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延伸閱讀:為什麼產房的護士都很兇?

1、助產士的工作量比較大,全程參與生產的她們需要觀察產程、幫助產婦正確呼吸分娩法、全程陪伴產婦、還要清理胎兒等等情況,最忙的是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她們也要第一時間處理,需要膽大心細,掌握住全場和產婦,因此比較看似比較“冷酷無情”。

產婦進產房後有三件事不要做,都是醫生的“雷區”,受苦的是自己

2、很多時候在產房中的產婦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疼痛,很難聽進去周圍人的話語,過度緊張使她們難以被溫和的話語震懾,反而會因為疼痛大喊大叫,浪費體力,這時候就需要產房護士強硬的制止產婦不正確行為,保留體力專心娩出胎兒,保護母子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