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之美】靳小海:用匠心書寫“傳奇”

【編者按】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河北又有一批個人獲得河北大工匠和河北工匠的稱號,這是對勞動者工作的肯定和褒獎。

為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人民網河北頻道推出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勞動者·記錄美的瞬間》系列報道,用文字講述勞動者的故事,用鏡頭記錄勞動者的最美瞬間,共同唱響這首催人奮進的勞動者之歌。

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勞動者·記錄美的瞬間》系列報道之一:

【奉獻之美】靳小海:用匠心書寫“傳奇”

2020年河北大工匠、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凌雲太行公司試製車間高級技師靳小海。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為白衣戰士鑄鎧甲、為公眾築防線的隱形逆行者們也漸漸浮出水面。

在今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中,就有這樣一位為抗“疫”默默奉獻的英雄。他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凌雲太行公司試製車間高級技師靳小海。

瞬間:連夜攻關 15天研發全自動口罩機

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凌雲太行公司(以下簡稱凌雲太行公司)試製車間裡異常忙碌,工人師傅們新研發的全自動口罩機剛剛下線,就已經有客戶來廠裡等著提貨了。

短短15天研發全自動口罩機,得益於凌雲太行公司數控車工高級技師靳小海和他的工友們。

2月12日,凌雲太行公司接到了開發口罩生產設備的緊急任務。面臨從未接觸過的陌生領域,從材料到工藝都面臨很多新課題,即使是技術經驗豐富的靳小海也遇到了挑戰。

面對PU棒彈性強、加工難度大的實際,靳小海放連夜進行技術攻關:採用液壓卡盤直接裝夾方式,即使調整到最小壓力狀態,依然能夠看到料棒變形;採用開口套裝夾的方式,需要不斷調整設計開口套尺寸;沒有現成刀具,就反覆調整試驗,首次採取“仿形車刀立裝”辦法……就這樣,時間在設計、製作、調整中度過,制約口罩機研發的幾項關鍵性技術難題被一一攻克。

2月22日,凌雲太行公司生產現場傳來喜報:口罩機設備完成樣機組裝,開始運轉調試。至此,全自動口罩機548種零部件加工裝配任務完成全部,比計劃提前了整整3天。

緣起:半路出家 誓讓高鐵用上“中國螺栓”

其實,熟悉靳小海的人都是知道,他幹數控車工屬於“半路出家”。

“我最初讀的是計算機應用專業,選擇做數控車工是個‘偶然’。”說起多年前主動請纓到一線工作的事,靳小海搓著手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寫過材料,種過大棚,但我更喜歡工作在企業一線,有圖紙相伴,與車床為伍。”

讓靳小海聲名鵲起的,跟他在高鐵的發明創造有關。據介紹,高鐵不但要跑得快,更要剎得住。因此,制動系統成為高鐵的核心技術之一,以前全部依靠進口,一根看似不起眼的螺栓同樣也是關鍵零部件。

“高鐵製動系統螺栓外徑精度公差要求0.02毫米以內。我們做不好,只能依賴進口。”靳小海介紹說。

2007年初,凌雲太行公司承擔了時速350公里“和諧號”CHR3動車組制動器關鍵部件國產化的試製攻關任務,這項攻關任務就落到了靳小海的頭上。

為了打破技術壟斷,為高鐵製動系統擰上“中國螺栓”,靳小海放棄了所有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到試製攻關任務中。

340毫米長的不鏽鋼材質螺栓,硬度大,用普通刀具加工,磨損厲害且易折斷,致使產品加工精度公差遠遠超出標準。更主要的是,由於缺乏相關生產參數,無法實現批量生產。為找到適合加工不同原料螺栓的刀具,靳小海找來瑞典、美國、以色列等國的30多種刀具逐一進行切削試驗。

為了解決螺紋齒尖兒倒圓的難題,他連續奮戰近一個月;為控制0.02毫米的公差,靳小海創造性地摸索出一套“兩步走”螺栓加工工藝……

經過半年多的緊張會戰,靳小海試製出的7種產品全部達到德國鐵路行業檢測標準,打破了國外壟斷,自此中國高鐵擰上了“中國螺栓”。

縱深: 精益求精 上演“數控傳奇”

如今,凌雲太行公司兩條螺栓自動化生產線,用機械手操作替代人工操作,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實現了每2分鐘就會有一根螺栓下線的“瞬產”目標。“曾經的一堆鋼坯,經過你的手變成一批完美的零件,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令人難忘。”靳小海說。

不僅是制動螺栓,靳小海還進行了制動系統關鍵零件——推筒的工藝攻關,這件產品內孔雙鍵槽的中心線與孔中心線對稱度小於0.025毫米。

傳統的鍵槽加工方法有插、刨、拉等,均無法達到這個精度。靳小海嘗試利用數控車削中心的C軸分度功能進行鍵槽加工,先通過製作專用刀杆,確保刀具中心與機床主軸線等高,再根據機床性能給出合適的加工用量參數,從而製作出高對稱度內孔雙鍵槽。自2009年試製成功,截止目前,該公司已經生產出30000餘件推筒,實現了批量生產。

從事數控加工以來,靳小海連續創造了安全生產零事故、送檢產品一次性通過、工藝試製零廢品等多項記錄。先後參與完成軍品、“復興號”高鐵、城鐵、青藏鐵路、南車時代、中車重工等產品系列的科研攻關工作,累計完成新產品工藝試製173項,實現產值4000萬元。

這些年,從數控車床摸索編程,到摘得第三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河北賽區數控車工職工組第一名,從打破高鐵製動系統關鍵零部件國外壟斷到實現國產化、自動化,從臨危受命到15天拼出全自動口罩機……他用匠心書寫了一段人生傳奇。

面對榮譽,他淡然地說,那都是過去的事兒。面對未來,他說,還得繼續努力,沒有新東西,照樣被新技術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