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原住址因建屯六水庫全被淹沒)

高眼坡位於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境內,在南曉鎮西南邊,十萬大山餘脈山區,地理位置較高,是南曉鎮曉元村的一個自然坡。村莊很小,人口也不多,全坡僅260人,是南曉鎮水浸區搬遷的移民坡。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1958一1961年搬遷的新坡)

高眼坡原來居住在西南4公里外的一個小山谷,查看村裡族譜知道,高眼坡從廣西靈山縣分遷而來,太祖公共三兄弟,大哥黃光寶一房遷至南曉鎮陵桂村南骨坡,二哥黃光勇一房遷至高眼,三弟黃光遠遷至上思,至高眼老坡搬遷前已生活了整整16代。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近300年的石狗,從舊址一起搬遷而來)

老坡的村口有一隻看家護院的石狗,建村時由全村各家各戶籌些錢米僱請一個外地的師傅用一塊大石頭雕刻而成的,石狗雕得靈活靈現,與眾不同。石狗為母狗原形,坐相端莊,背靠尖尖石山,雙耳豎立,精神威武,前右腳下攬著一隻小狗兒,小石狗應該出生沒多久,尚在輔乳中,半臥中頭部面向母狗,憨厚可愛之極,狗尾卷向左邊。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雕成之後僱請師公道士開壇布法一天才完成。從那以後,村莊一直平靜安寧,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85歲的黃炳耿老人說:1939年日本侵華期間,日兵從防城北上南寧,沿上思水路直上高眼,見村中石狗怒視,便用槍托把石狗兩耳打掉,因而變成左邊凹陷,右邊略凸的現狀。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72歲的老漁民黃炳能回憶說,1958年1月,為了響應毛主席“興修水利,大辦農業”的偉大號召,屯六、高眼、壇嶺、壇標等周邊山谷要構築水壩修建大型水庫,因以屯六坡四周為主,故名“屯六水庫”。高眼、壇嶺、壇標等坡需要進行整村搬遷,由於歷史條件的原因,當時村裡沒有大型船隻,各家各戶均是自己用竹排搬運,從磚瓦、樑柱、橫條、角子等建築物,到日用生活用品均用竹排搬運出來,在半山腰中再用人力肩挑或牛馬車拉運把物品搬到現址,重建家園。如此這般拆拆建建,搬拉運槓,整個搬遷過程歷時三年之久。1961年隨著各處堤壩的逐漸建成,這幾個老村莊也因水位的升高而被淹沒在40餘米浩浩碧波之下。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現居住的地方下面就是水庫)

高眼坡人施恩不望報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大局觀念,黨和政府是不會忘記著的!隨著“美麗廣西”建設的推進,改善人居環境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實。2010年良慶區為了解決移民村居住、出行等困難,從曉村修建了一條寬2.5米,長達5.3公里的通屯水泥路直通高眼坡;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2013年良慶區移民局為高眼新坡重新規劃建設進行“三通一平”,村民根據規劃統一建設;

2018年南曉鎮人民政府為高眼坡建了一個有燈光球場、有露天舞臺、有文化活動中心的公共服務中心。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2019年2月春節前,全村外嫁女集體回孃家,全村大宴賓客,男女老少,歡聚一堂,歌舞昇平,歡聲笑語。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2019年4月,第二屆“夢裡水鄉,瑰麗高眼”三月三民俗文化節在高眼坡隆重舉行。

2019年6月,南寧大型電視記錄宣傳片《邕江》在屯六水庫高眼段開拍。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2019年8月20日中央電視臺欄目組在高眼屯六水庫為廣西原生態歌手趙羽拍MV。

南曉:  一隻特別的石狗,一個小山村的變遷感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