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遵化頻道

遵化市沙石峪村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自然條件曾經非常惡劣,但當地村民艱苦卓絕,並依靠先進科學技術,創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奇蹟。

上世紀50年代,沙石峪是個幹山溝,“滴水貴如油”。“窮”山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一天,縣裡來了技術員,很快在山北找到了水源。隨著水的神秘之門被打開,窮山溝裡的人思路也打開了。幾十年過去了,一代代沙石峪村民在苦幹實幹的同時,也更加堅信,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發展、才能進步。

今年,在農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沙石峪村根據當地的土質特點,選擇了“三格化糞池”農村改廁方案。目前,全村已經基本改造完成,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乾淨的水沖廁所。村民閆玉文說:“改造後的廁所特別乾淨衛生,我們心裡都覺得特別痛快。”

作為葡萄專業種植村,沙石峪在昔日的青石板上發展了1200多畝優質葡萄,並在品種選擇、種植方式上不斷改進,當地葡萄優良的品質贏得了市場青睞,每畝葡萄的產值達上萬元。過去的石頭山變成了葡萄園,荒山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山。

鎮長劉鴻星說:“我們到外面參觀學習,並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講解生態農業的種植,請我市林業局的專業人員定期進行講解,從怎麼栽植、怎麼管理、到後期怎麼剪枝,對村民進行指導。”

深秋時節,山上的葡萄、山楂、核桃等已經採摘完了,只有柿子零星的點綴枝頭。隨著冬季的來臨,沙石峪村又在冬季取暖方式上悄然發生著改變。在一戶村民家裡,老舊的煤爐子剛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國內一所大學新研發的“生物質碳化超能爐”。

省駐村工作組組長鬍保民說:“原來村裡面的柴火棒子,剪下來的葡萄枝,把這些東西整體地通過加工壓成塊,減少了每一戶的用煤,又提高了效能,又解決了整個村的環境衛生。”

鎮長劉鴻星感慨:“從惡臭的旱廁到乾淨衛生的水廁;從開山造田到發展生態農業,沙石峪人民愈加清晰地看到,科技才是這座小山村發展的不竭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