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40年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世代與土地為伴的農民開始邁開雙腳,走出村莊。從村莊走向城市的路,或短,或長,但步步都浸透著他們的汗水和淚水。40年後,歷經鳳凰涅槃般的鍛造之後,他們觸摸著時代的脈搏與走向,已經成為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今天,我們把目光對準2.8億農民工,一起感受他們的心路歷程。

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述鍾石軍的故事。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鍾石軍,男,1970年出生,廣西梧州大坡鎮人。上世紀90年代從家鄉開著手扶拖拉機到廣東順德做搬運苦力。就是這個初中沒有畢業的打工仔,多年後,已經被冠以“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中華網商總會會長、廣東電子商務商會會長”等職務。

鍾石軍的家鄉是廣西蒼梧縣大坡鎮馬王村,與廣東一街之隔,但就是這窄窄的一條街,卻因為在交界的地方設有檢查站,街道兩頭相隔不遠,但在兒時的鐘石軍眼裡卻猶如天塹。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1982年,在廣東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投產了一家由香港凱達實業有限公司獨資興辦的玩具廠。由於公司需要大量勞動力,於是從廣東各地農村招募了上千名年輕姑娘,佔到當時蛇口外來妹的“半壁江山”。

這個時候,初中沒畢業的鐘石軍在家學習手扶拖拉機技術,並順利拿到了駕駛證。為了生計,他只能幹起“投機倒把”的事情:把廣西的木薯粉偷偷運到廣東,然後從廣東把化肥農藥偷偷地運回廣西。後來,隨著政策不斷放開,鍾石軍再也不用偷偷倒賣木薯粉,

1991年6月, 21歲的他開著自己的手扶拖拉機,來到廣東順德龍江鎮打工。要說和其他“打工者”有什麼不同的話,鍾石軍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心”。

從1991年開始,在順德龍江鎮給床墊老闆打工的時候,鍾石軍就會暗暗用心記錄不同床墊的款式和做法。

2004年,鍾石軍“漂”到天津,大膽要求老闆給他買了電腦,就此正式註冊了阿里巴巴免費賬號。機緣巧合,他竟然靠著阿里巴巴的免費賬號,接觸到一位美國華人客戶,做成了兩個貨櫃的生意。看到了曙光,鍾石軍想,是時候回來創業了。


2005年4月,鍾石軍回到廣東。在親戚好友和合夥人努力下湊齊了30萬元的啟動資金,開始了自己家居電商的傳奇人生。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隨著業務的擴展,鍾石軍將目光放到了跨境電商上,他給業務員在辦公室和宿舍都配了電腦,要求公司的阿里旺旺和阿里巴巴賬號24小時在線,以便客人隨時聯繫。他說,他們永遠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去搶訂單。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利用國際時差這一招,讓鍾石軍成了這個行業的贏家,業務量佔據了公司的主要訂單份額。如今的鐘石軍,已從最初的電腦門外漢變成了一個他口中“一天不上網便渾身不自在”的網商。電子商務讓他找到了低成本的創業之路,短短几年內便將公司的規模擴大了十幾倍。

今年7月1日,鍾石軍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條動態:今天在公司旁邊近一萬平方米的新車間正式啟動開工,這樣全公司辦公和生產面積接近四萬平方米,腳踏實地做好實業才是硬道理!



郭澤華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反正就感覺到要出去,一股勁就是想著要到廣州來抱金磚的感覺……”今年46歲的郭澤華,回想起19歲那年的自己,覺得就像電視劇主角一樣勇敢。

1991年,電視劇《外來妹》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劇中幾位年輕女性從窮山溝到廣東打工的經歷,引起了全社會對務工群體的關注。


就在那一年,郭澤華離開四川內江的農村老家,想去廣州闖一闖。

郭澤華:“我家在丘陵地帶,那個時候沒有公路,要先從家裡走20裡地山路到鎮上,然後從鎮上坐大巴車到隆昌,在隆昌買票坐到重慶,再從重慶買票到廣州。” 崇山峻嶺、崎嶇難行,沒有擋住一顆顆想去遠方追夢的心。一群敢闖敢幹的年輕人,邁出了去城市的腳步,打開了中國農民在城鄉之間流動的閘門。

郭澤華:“當時我是跟著老鄉到廣州的,工作也不好找。我剛來的時候不會聽廣東話,就去茶樓洗碗。”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上世紀90年代,一座座高樓在城市裡拔地而起,一間間工廠生產著無數產品銷往各地,中國製造開始走上世界舞臺。這讓郭澤華開闊了眼界,也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不過,一天的忙碌結束之後,躺在床上休息時,她總在想,難道就這樣一輩子刷盤子嗎?

郭澤華:“那個時候就覺得要好好做,要努力賺錢,今後自己一定要做老闆。”

郭澤華開始接觸字畫生意,轉行到文化產業,學起了經營,工資從300元、500元,漲到1000多元、幾千元。

2000年,1億農民踏上了進城務工之路,但對郭澤華來說,這條路開始變得不一樣——她不再給別人打工,而是要為自己創業。

郭澤華:“我剛開始創業是在廣州的文德路,經營裱畫、做框,後來慢慢自己開工廠、拿了店,後來就發展到了深圳這邊。”

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位於深圳布吉鎮的大芬村,是著名的“油畫村”,佔據著全世界油畫市場60%的份額。郭澤華的第二家店就開在這兒。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她的店在大芬村一進村口的位置,兩層共有100多平米,不僅做裝裱、雕刻,也賣油畫。站在店門口往外看,整齊的街道兩邊停滿了小轎車,畫廊、餐廳、商鋪林立。如今,這片曾經髒亂差的土地,除了名字還帶個“村”字,早已是一副城市商業區的模樣。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拿起自己銷售的畫作,郭澤華大大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如今的她,梳著馬尾辮,穿著白襯衫,城市生活給她增添了更多幹練和自信。開店十多年了,生意也有過起起落落,但郭澤華一直堅持著最初的夢想。

郭澤華:“感覺很難,但心裡是非常開心的,因為自己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終於可以為自己活一次,不管是賺錢還是虧本,一定要搏。”

潘龍濤

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吸引著無數農民不遠千里去“淘金”,為人生搏一回。然而,也有不少農民並沒有去遠方,選擇了在“家門口”打工。

“我自己家過來這裡是5公里,我老婆家過來很近,就在那邊,看得見那裡……”說話的小夥子叫潘龍濤,年輕的“90後”,就在自己的老家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工作,是一家鋼琴製造企業的調律師。

浙江,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一批形態各異的特色小鎮近年來興起,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新亮點,也是城鎮化的“人口蓄水池”。潘龍濤所在的洛舍鎮,就是以鋼琴為主的特色小鎮。在鎮上打工的很多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離土不離鄉”。


走進潘龍濤工作的樂韻鋼琴公司,一句醒目的標語高高地豎在廠房頂上,彰顯著這裡的雄心壯志——“中國農民製造世界一流鋼琴”。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來到小潘工作的廠房,一架架鋼琴正等待他來調音。小潘雖然年輕,卻是公司裡高端鋼琴最重要的聲音把關人。

右手在鍵盤上彈奏,左手不斷用器械調著琴絃,小潘只用半個小時就能調好一架鋼琴。隨著技術越來越好,他賺得也越來越多,現在一個月能掙7000塊錢。

改革開放的“追夢人”教你如何選擇小城鎮,大城市

潘龍濤正在調音

潘龍濤:“我有兩個孩子,打算給他們買兩套房子,然後在家裡再造兩套,再給他們每人買一部汽車。這是我一生當中的目標。”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解決“三個一億人”城鎮化問題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正在通過落戶城鎮和辦理居住證,享受城鎮居民待遇。我們相信,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會有更多農民工融入城市,實現自己的夢想,走向美好的生活。


歡迎三農原創文章投稿,行業內幕爆料! 老梁說三農,新農人知識分享,農場運營管理諮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