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前言

一說起王質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會想到爛柯山的故事。出自東晉虞喜的《志林》:

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

不過今天說的這個王質,則是南宋的王質,這個王質很自負,他曾經說過,一百年前有蘇子瞻,一百年後有我王景文。

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一、宋朝的兩個王質

1、北宋的王質 抱病送別范仲淹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清平樂》比較火,不知道有沒有講到王質送別范仲淹的故事。據

王闢之《知澠水燕談錄》記載:

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d,士大夫莫敢往別,王侍制質獨扶病餞於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範公天下賢者道,顧質何敢望之;若得為範公黨人,公之賜質厚矣!”聞者為之縮頸。

范仲淹被貶的時候,朝廷正在整治朋d,大家都不敢去送別范仲淹。偏偏這個王質拖著病身去了,有人說,您是個長者,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王質說,范仲淹我高攀不起呀,假如我能夠成為他這一派的人,那是他看得起我呀。聽見這個話的人,嚇得脖子都縮進去了。

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2、南宋的王質 陸游的好友

不過今天說的這個王質,是南宋的一位官員,當然也是一位詩人。

南宋的王質(1135年——1189年),字景文,號雪山,生活於宋高宗和宋孝宗時期。

王質是一個著名的《詩經》學家,與鄭樵、朱熹齊名,且自成一家之言。著名詩人陸游是王質的好友,陸游在《劍南詩稿·五律·送王景文》中說:“

深知萬言策,不愧九原人。風雨津亭暮,辭君淚滿巾。

王質年輕的時候,受到過張孝祥的賞識,也曾經先後擔任過張浚、虞允文的幕僚。作為一個主戰派,他曾經上書宋孝宗反對當時宰相湯思退的議和主張。後來因為耿直而得罪權貴,王質“奉祠(有官俸而無職事,相當於內退)山居”, 隱居家鄉,從事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

王質是一位愛國的詩人,因此作品中少不了愛國詞、詠史懷古詞;官場遇到挫折時,讀書人難免有歸隱之意,他的閒適詞水準也很高。

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二、一波三折,越轉越奇,王質的愛國詞

王質有一首愛國詞《定風波·贈將》,是其代表作品:

問訊山東竇長卿。蒼蒼雲外且垂綸。流水落花都莫問,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

江面不如杯麵闊,捲起,五湖煙浪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卻怕,挑燈看劍忽傷神。

這裡的將軍,是一位解甲歸田的將軍,只是他身在江邊心在邊關,因此有”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之句。

這首詞有幾處轉折很有特點。

流水落花莫問,否定以後,轉到將軍心中的關切之事,原來他一直等待著邊關的勝利消息;

江面不如杯麵闊,又是一次否定,後面解釋:五湖煙浪入清尊,暗喻江湖險惡,盡在酒中化解;

醉倒投床君且睡,本來是一種解脫,但是又來了一次轉折:卻怕。怕什麼?怕”挑燈看劍忽傷神。“為什麼害怕傷神呢?後來辛棄疾化用了這句,在《破陣子》中寫到: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原來這位將軍依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王質的這首詞還可以對比一下陸游的《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_》: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三、一隻船兒任意飛 王質閒適詞中的口語化

王質的詞作中,有不少閒適詞,例如這首《鷓鴣天·詠漁父》

一隻船兒任意飛,眼前不管是和非。魚兒得了渾閒事,未得魚兒未肯歸。

全似懶,又如痴。這些快活有誰知。華堂只見燈花好,不見波平月上時。

《長相思·漁父》:

山青青,水青青,兩岸蕭蕭蘆荻林,水深村又深。風泠泠,露泠泠,一葉扁舟深處橫,垂楊鷗不驚。

閒適詞中,可以看出王質很喜歡用口語:”一隻船兒任意飛....全似懶,又如痴,這些快活有誰知。“讀起來親切可愛。

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三、以詞立傳

王質有幾首《八聲甘州》,分別寫周瑜、謝安、諸葛亮等。王質本人精通經史,曾著有《樸論》五十篇,議論歷代君臣治亂之事。他的這幾首詞,可以看作是對於古人的小傳。

《八聲甘州·讀謝安石傳》:

氣佳哉、煙紫石頭城,雲碧雨花臺。想東山前後,望春樹綠,看晚潮回。自古英雄豪傑,無不待時來。擁鼻微吟處,山靜花開。

商皓亦常如此,羨蒼生皆有,瞻望之懷。但淝河洛澗,此事偶然諧。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西州淚、千年猶溼,回望興哀。

《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傳》:

過隆中、桑柘倚斜陽,禾黍戰悲風。世若無徐庶,更無龐統,沈了英雄。本計東荊西益,觀變取奇功。轉盡青天粟,無路能通。

他日雜耕渭上,忽一星飛墮,萬事成空。使一曹三馬,雲雨動蛟龍。看璀璨、出師一表,照乾坤、牛鬥氣常衝。千年後,錦城相吊,遇草堂翁。

類似的作品,老街在觀宋填詞系列中也做過幾首,例如《秋波媚·讀陸游生平有感》:

遺恨無緣九州同,烽火夕陽中。連營畫角,關河舊夢,灑淚秋風。

浩歌歸去江頭醉,流水任西東。一杯清酒,滿船星月,老卻英雄。

又有《水調歌頭·讀范成大生平有感》一闋:

明月滄江岸,南北映寒秋。關山迢遞, 虎穴探子古燕州。未料玉關重入,不覺華年如夢,釃酒上南樓。老子胡床據,歌罷對東流。鬢霜催,良弓蠹,淚難收。掛冠歸去,收拾壯志冷貂裘。忘卻秦川楚霧,喜迎石湖煙雨,一笑放輕舟。陶令田園計,謝傅隱林丘。

這類詞的寫法,我個人以為要注意幾點,古人的生平故事要提及,古人的主張要反映,另外,最好化用或者借用一下古人自己的名作或者名言名句。

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四、王質詠物詞

詠物詞的寫法,以前提到過很多次,寫物即是寫人。下面這首詞不單純是寫物,在”賞“這個字上,用了不少筆墨。

《定風波·夜賞海棠》:

曲曲闌干曲曲池,萬紅繚繞錦相圍。花到黃昏思欲睡。休睡,眼前都是好相知。

銀燭轉添花轉好,人在,花深深處更相宜。似此好花須愛惜。休惜,鬢邊消得兩三枝。

曲曲闌干曲曲池,萬紅繚繞錦相圍。寫海棠的周邊環境。

花到黃昏思欲睡。休睡,眼前都是好相知。這裡把花擬人化,告訴花兒不要那麼早睡去,你的好朋友來了。

好相知是誰呢?王質寫到:我來了,我點著蠟燭來了。

銀燭轉添花轉好,人在,花深深處更相宜。蘇軾有《海棠》詩云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可以看出,王質下闋用了蘇軾的詩意,而且對蘇詩有了延伸。可以看作蘇軾《海棠》的後傳了。你不要睡,我點著蠟燭來了。咱們人花相伴,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似此好花須愛惜。休惜,鬢邊消得兩三枝。怎麼樣才是喜愛花呢?作者卻是”休惜“,要”鬢邊消得兩三枝。“唐人有詩云: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觀宋填詞124 挑燈看劍忽傷神 王質的警句被辛棄疾化用


​結束語

王質本人頗為自負,他曾經在《雪山集》中讚了好多人,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自贊“:

一百年前,蜀山之下有蘇子瞻,煒煒煌煌若鳳若鸞。一百年後,楚江之濱有王景文,波波挈挈半痴半昏。

結束時,依照慣例填一首詞為作業。疫情影響了大家賞花,不知不覺中,河邊的海棠花開花落,春天很快就要過去了,也作一首《定風波·疫情過後憶海棠》吧:

白鷺悠悠過謝池,花開花落少相知。花落無人唯墮影,孤影,花開誰肯惜芳姿。

高燭欲燒花已盡,飛盡,風飄萬點夢歸遲。流水落花春去也,去也,年年春夢不多時。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