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養生,您真的會喝嗎?注意三點,別讓“養生”成了“傷身”

喝茶養生,飲茶長壽,這已經是現代人心中的一個“養生定論”了;對於“茶”這種比較特殊的飲品,經常飲用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又存在哪些風險?經常飲茶,如何做可以規避相關安全問題?一篇“飲茶之文”,希望大家可以多從實際角度出發,喝健康的茶,吸收更多的營養,將飲茶這件事當成“閒情逸致的享受”。

喝茶養生,您真的會喝嗎?注意三點,別讓“養生”成了“傷身”

經常喝茶,是否可以養生?

在我看來,飲茶一事的確可以幫助身體“養生、保健”,當然前提是“正確飲茶”。

  • 增加飲水量:

這是喝茶給我們帶來的“最實質性好處”,很多人存在“飲水不足”的問題,靠“茶+水”的配合可以美化白開水的味道,以此增加每日的飲水量。

飲水量的刻意增加,必然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加速排便,維持健康體溫,預防相關乾燥表徵,是一件好事。

  • 淨化口氣:

這同樣是一則“實質性好處”。有些人存在“口臭”的小毛病,適當飲茶,用茶葉的清香來彌補口臭的味道,也是不錯的事情。

喝茶養生,您真的會喝嗎?注意三點,別讓“養生”成了“傷身”

  • 飯前適當飲“淡茶”,還能增強食慾:

茶葉中含有一定量的鞣酸、茶鹼等物質,飯前攝入可以增強食慾,讓我們變得更愛吃飯;在乾燥且溫度較高的春夏季節,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代替吸菸、飲酒等不健康習慣,修身養性:

生活中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但卻有很多人依然堅持,例如吸菸、飲酒、久坐等習慣。用飲茶這件事代替它們,對身體是一種收穫,對健康是一種負責,實為“善舉”。

當然,請明確,喝茶不能治病,它不是藥物:

茶葉,只是一種飲品,它不存在任何治病的“功能”,飲茶和降血壓、抗癌等詞語並沒有關係。茶葉中的某些成分在動物實驗中的確體現出了降血壓、抗氧化等一些作用,但動物實驗中投放的“某種功效物質的劑量”很大,普通人靠喝茶並不能攝取等量的“功效物質”,所以“治病理論”根本不成立。

喝茶養生,您真的會喝嗎?注意三點,別讓“養生”成了“傷身”

飲茶,是件好事,但要注意細節:

  • 喝“淡茶”:

越濃的茶,口感一定會更加“刺激”,但其中所含鞣酸、茶鹼等物質的量也會更大,飲用後會對胃腸造成更大的刺激,甚至會導致出現胃疼等問題。

而且,濃度過高的茶飲口感不佳,苦澀感會讓心情變得不美好。

飲用淡茶水,不給身體增加額外的刺激;將飲茶當成一種愛好,拒絕過分吹捧。

  • 注意“飲茶時間”,比較推薦“飯後飲用”:

綜合來看,推薦大家在飯後飲茶,避免由於空腹飲茶給胃腸增加刺激,增加“醉茶現象”的發生風險。

飯後半小時,泡一杯溫茶,促消化,美化心情,不失為“飯後的一種享受”。

  • 注意飲茶溫度,適中才安全:

泡茶溫度不做強調,但“飲茶溫度”需要嚴格注意。喝接近於體溫的茶飲,最高溫度不建議超過65攝氏度,不給身體增添麻煩。

喝茶,一種“愜意的養生方法”,推薦嘗試,但不可盲目“行動”。科學看待,適當飲茶,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飲茶之事中獲取“幸福”。

喝茶養生,您真的會喝嗎?注意三點,別讓“養生”成了“傷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