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以獎代補”扶持燃料電池汽車 意在攻克核心技術 這些公司已率先卡位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李弗)訊,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日前聯合發佈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通知提出,綜合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等因素,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將當前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範,中央財政將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範城市給予獎勵(有關通知另行發佈)。爭取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形成佈局合理、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調整補貼方式 意在攻關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

2009年以來,四部門採取對消費者給予購置補貼的方式支持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在政策扶持下,截至2019年底,我國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6500輛,建成加氫站超過50座,形成初創企業400多家,社會資本投入燃料電池汽車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面臨一些問題,主要是: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缺失,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強;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消費端的補貼政策對推動產業鏈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侷限性日益顯現。

官方表示,針對產業存在的問題,將當前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選擇一部分城市圍繞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攻關,開展燃料電池產業化示範應用,形成佈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模式。

氫能基建已先行 政策持續發力

制約燃料電池汽車產銷規模上量的原因,一方面在於電池系統國產化難度大,導致整車售價高企,另一方面,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也推升了使用燃料電池汽車的隱性成本。

日前,工信部發布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加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槍、加氫口等標準的制定,完成加氫通信協議的標準立項。今日(4月23日),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裘文進表示,將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加快突破,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在物流等公共領域增加燃料電池汽車示範線,年內計劃新建5座加氫站,同步研究加氫站佈局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

事實上,近一年多來,燃料電池頻繁受到政策關注,加氫站建設獲突出強調:2019年氫燃料電池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氫能被納入《能源法》徵求意見稿。

地方政府從初始設備投資和加氫量兩方面給予補貼,運營市場多方入局,包括老牌加氫站建設與運營企業、上游氣體及加氫設備企業、燃料電池系統企業等。根據廣發證券測算,運營負荷率對加氫站盈利能力最為敏感當運營負荷率為60%時尚不具備盈利能力,而當運營負荷率為80%、100%時,內部收益率可分別達到8%、15%。

商業化還看核心零部件國產化 這些公司有佈局

華泰證券分析指出,燃料電池系統佔整車成本的63%,其中四大系統:電堆49%(質子交換膜5%+雙極板10%+催化劑24%)、空氣循環系統21%、氫氣循環系統5%、熱力管理系統9%。

就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發展水平來看,國內電堆產業發展較好,但輔助系統關鍵零部件產業發展落後;系統及整體產業發展較好,但大多采取國外進口零部件,對外依存度高。因此,關鍵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至關重要,只有實現技術國產化——降低成本——規模化——進一步降低成本的良性循環,才能實現氫燃料產業的商業化。

從A股上市公司來看,有不少公司較早地佈局了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

雪人股份:佈局了產業鏈的氫氣端和車輛端,已儲備擁有“儲氫、運氫、加氫裝備及液氫裝備技術”、 “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空壓機及氫循環泵等核心零部件技術”。據光大證券報告,公司空壓機技術優勢全球領先,系列化產品已在國內實現量產,推動成本大幅降低。

雄韜股份:燃料電池產品商業化程度領先,2019年燃料電池系統出貨量170臺套,市佔率6%。同時共有13款配套了公司產品的車型進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數量居行業第一,客戶有金龍客車、東風汽車、申龍客車等,中信證券認為2020年出貨有望大幅增長。公司外延全產業鏈佈局,參股了加氫站運營、膜電極、電堆等上游公司。

威孚高科:去年3月公告以726萬歐元,收購丹麥IRD 66%的股權。IRD致力於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的研發和生產,主要產品包括膜電極(MEA)和石墨複合雙極板BPP。燃料電池也是公司重要合作伙伴、第二大股東博世的重點發力方向。華西證券認為,中長期來看,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將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除上述A股公司以外,燃料電池產業公司分佈如下圖所示:

四部委:“以奖代补”扶持燃料电池汽车 意在攻克核心技术 这些公司已率先卡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