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漳浦700年元代聖旨碑重見天日!


水落石出

14日,市民林先生到梁山水晶場遊玩,在水庫邊露出的一塊大石頭上,意外發現石頭上居然刻有文字,對鄉土文化頗感興趣的林先生馬上對石碑進行仔細辯認,發現居然是記載皇帝派太監到此地開採水晶的歷史。據附近村民介紹,這塊石碑當地人稱為“聖旨碑”,平時根本看不到這個石碑,因為今年降水較少,水庫水位下降,這塊大石頭才浮出水面重見天日。

水落石出,漳浦700年元代聖旨碑重見天日!

水晶坪水庫水位下降,石刻浮出

解讀碑文

碑文為:“昭信校尉同知漳州路總管府事□懷欽奉聖旨事意提調採取水晶本路差委龍巖縣主簿李進義輔長□縣簿尉張貴府史李同祖謝天錫與外□地□人方君用□□時□大發漳浦縣吏王應福率領人夫前來□□山王溪平採到水晶進呈告厥成功。”落款時間“至大元年十二月朔日記”。

整塊石碑刻在水晶場邊上一塊大石頭上,石碑為呈梯形狀,上寬80釐米,下寬90釐米,高130釐米,因年代久遠,其中有些字已經模糊難辨,但從落款時間可以明確知道碑文刻於元代至大元年,即1308年,距離已有712年。


水落石出,漳浦700年元代聖旨碑重見天日!

發現者林先生與石刻

水落石出,漳浦700年元代聖旨碑重見天日!

碑文全貌

史志記載

水晶在古時又稱“水精”、“水玉”,一般情況下,有花崗岩和變質岩的地區就會經常出現水晶。福建水晶產地多達一干三百餘處,幾乎遍及所有省區,而首次出現水晶二字的是在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凡中國產水晶,視瑪瑙少殺,今南方用者多福建漳浦產”;而《大清一統志》剛更明確地指出了漳浦水晶所在具體位置:“漳州府志,在縣南少西三十里,盤亙百里,高千初,上有水晶坪,產水晶。”當地村民也證實大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有好幾撥外地人來到梁山肆意挖掘水晶,以致於原本裸露在地表的那些水晶石差不多都被撿完了,現在水庫底下就有很多水晶洞,偶爾有施工的時候才能再挖到一兩個。

水落石出,漳浦700年元代聖旨碑重見天日!

水晶坪水庫大壩

漳浦縣博物館林雪銘看過石碑照片後介紹:康熙版的“漳浦縣誌”對梁山產水晶一事曾明確記載:“《元史》:‘大德元年,福建平章高興言:‘漳州漳浦大梁山出水晶,乞割民百戶取之。’帝曰:‘不勞民則可,勞民勿取’”。此次發現石碑的水晶場(坪)位於漳浦縣盤陀鎮割埔村的梁山水庫上方,與歷史記載相符,石碑為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採取水晶記事碑。1994年出版的《漳浦歷代碑刻》(王文徑編)一書中也曾記載著梁山水晶場水庫一處“水晶坪碑”,當時是根據參與修建水庫民工抄錄碑文所作記錄,除了碑刻記錄時間為元代大德年間,與此次發現的石碑相差10年外,碑文內容幾乎一致。林雪銘分析,兩者應為同一碑刻,可能是當時民工抄錄有誤。但不管如何,此次石碑重見天日,對於印證相關史籍記載無疑提供一項非常重要的佐證,對於進一步研究元代漳浦物產等地方史具有較高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