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羞恥君(下)


滾蛋吧!羞恥君

滾蛋吧!羞恥君(下)

通過《滾蛋吧!羞恥君》上和中,我們已經看見了人類有用“羞恥感”來自我鞭策、相互鞭策,自我懲罰、相互懲罰的集體意識。

而我們也已經看見,羞恥感並沒有起到鞭策自己走向更好、鞭策別人走向更好的作用。相反,“以己為恥”的羞恥感逼著人們去厭惡自己、逼著人們自暴自棄的繼續做更多讓自己感受羞恥的事。

羞恥感逼著人們厭惡自己、甚至憎恨自己,只此一條就足夠讓人陷入深淵而無法自拔了。內心充滿自我厭惡和自我憎恨,讓欣賞自己、信任自己、愛自己變得艱難,你會願意去愛一個自己厭惡的人嗎,哪怕那個人是自己。

羞恥感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我們生下來並不會“以己為恥”,而是後天被人類集體意識影響而習得的,這份習得的“以己為恥”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藏著累積多年的憤怒。

滾蛋吧!羞恥君(下)


釋放陰暗面


滾蛋吧!羞恥君(下)

我第一次很深入的直面自己的陰暗面、進行釋放是在一個傍晚,當時有很強烈的意願要去面對自己之前從來不敢面對的、曾經經歷過的我認為很丟臉、不值得原諒的、值得被懲罰和審判的事。

當時,我知道自己是沒有勇氣去找人訴說的,所以我走了很久,找到了一棵大樹,我坐在樹下,開始一件件的說,很詳細的說我的行為、事情發生時的感受、事情發生時我的生活狀態以及我對自己深深的厭惡和不齒。

整個過程一開始很難開口,揭開那些傷疤並不是容易的事,之後一邊哭一邊一件件的很詳細的全部訴說完。當“羞恥感”被艱難的面對並釋放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強烈的憤怒升起。

滾蛋吧!羞恥君(下)

這份憤怒在表達:我有什麼辦法啊,我那時候就只能那樣做的啊。這份憤怒讓我看見了一個真相,在當時自己的意識狀態下,在沒有對自己的生命有覺知的情況下,會機械性的對環境和發生的事情做出反應,就像是不知道抗拒自己真實的感受反而會讓自己無意識的在行為上表達真實的感受,而做出很多讓自己厭惡的事情一樣,對這一點沒有覺察的話,會機械性的陷入到那個循環之中。換句話說,面對曾經的過往,每一件事,當下的那個自己都已經盡了力。

這份憤怒也在表達我們對“以己為恥”的羞恥感的憤怒與委屈。這裡的憤怒是一種本能,代表著我們並不需要羞恥感,是對被強加羞恥感的反抗。

而當我們被羞恥感綁架的時候,人人都說我們要感到羞恥的時候,我們連憤怒都隱藏起來了,而羞恥感被釋放出來時,被壓抑的憤怒也隨之被解放出來。

這裡想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受害者,父母和人類的集體意識也不是施害者,再增加一份怨恨和愧疚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模式的一部分,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打破這個模式。哭訴完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與快樂,就像是卸下了一塊塊巨大的石頭一樣,不用再揹著它們向前走了。

滾蛋吧!羞恥君(下)

當然,這樣的釋放與和解不會一次就徹底完成,這需要我們的勇氣和耐心。


自然情緒vs扭曲情緒


或許有人看到這,會升起一份質疑,難道有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也不需要感到歉意嗎?

傷害到別人時升起歉意是人的本能情緒,這是自然而健康的情緒,會指引和幫助我們辨別自己的行為是否是有益的,有益於別人,也有益於自己的。而“羞恥感”則是由自然而健康的“歉意”經過人類集體意識的“恐懼”(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不被接納、不被愛)扭曲而來的。

歉意是自然而健康的;羞恥感是扭曲而有害的。

滾蛋吧!羞恥君(下)

我們可以去判定一些行為和想法是不是有益的,是不是“行的通”的。比如做了損人利己的事,這是無法令我們在關係中真正的長久獲益的,這是“行不通”的。那這個做法就已經起到了它的作用,告訴我們什麼行得通、什麼行不通。從而促使我們做出“行得通”的選擇。然而從歉意扭曲成羞恥感就是沒有必要的了,相反會起到反作用。

想象一下,我們的社會,不再審判對與錯,不再利用自然而健康的“歉意”,將其扭曲成“羞恥感”從而企圖控制人們的言行符合單一的是非、對錯標準,而只是去分析人們的想法和行為是否行得通,行不通就改變,也不用揹負沒有必要的精神負擔,我們的社會會怎麼樣呢?

滾蛋吧!羞恥君(下)

我想一定會有的狀態是,我們的社會多了很多的接納與寬容,也會大大的減少犯罪,很多犯下罪行的人,都有著不被接納、不被愛、以己為恥的基礎心理狀態,當羞恥夾雜著憤怒,積累到一定狀態時,人會被冷漠和怨恨吞噬。

人性是完整的,可怕的並不是人性中陰暗的那一面,而是我們對待它們的方式。接納完整的自己,帶來的是自由,出於本能良善選擇的自由;打壓和以陰暗面為恥,則會被陰暗面捆綁,從自我厭惡和羞恥出發,做出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事。

接納使我們自由,抗拒使傷害持續。

滾蛋吧!羞恥君(下)

置心一處


為什麼羞恥感有這麼多的弊端、帶給人們這麼多的副作用,一代代人卻抓住它不放?除了《上》中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以為“我不夠好的羞恥”是人類進步的唯一動力。

我們也聽說過很多“知恥而後勇”的故事,我並不否定這種“知恥而後勇”在短期內起到的作用,但這份推動力是“羞恥+憤怒”,有一種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仇恨能量。這份動力消耗的是人們的意志力,就像是激素一樣,短期內起作用,對自己夠狠,而長期是耗損身體的,也可能使人變得沒有同理心而越來越冷漠,因為人怎麼對自己,就會怎麼對別人。這樣的狀態與生命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生命的初衷,是幸福和快樂,平安與喜悅,富足與健康,這難道不是我們追求的嗎?

沒有了羞恥感,人進步的動力從哪裡來?

《坂本龍一》是去年12月份上映的一部影片。以下是我當時看完寫的一段文字,在這裡引用。


“《坂本龍一》

一部藝術家的紀錄片。

滾蛋吧!羞恥君(下)

“鋼琴的聲音是大自然的聲音,人們把鋼琴的聲音按照自己的喜好調音,調成了人認為和諧的聲音,然而鋼琴對此感到非常厭惡,我能感受到它的厭惡。”

無法完全還原,基本是這個話。

滾蛋吧!羞恥君(下)

這在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們的“生命”與“人類集體意識對生命的偏差定義”之間的關係。

生命本來的樣貌是自然的、平安的、富足、安寧與快樂的;

然而人類集體意識認為生命是恐懼的、焦慮的、悲苦的、不容易的...

生命對此是厭惡的。

滾蛋吧!羞恥君(下)

它表達厭惡的方式,或許是憤怒、或許是自我傷害、或許是傷害他人...,因為那不是它自然的樣子。

“你越自然,越富足。” ~Rolling

致敬坂本龍一的音樂匠心,置心一處。”

滾蛋吧!羞恥君(下)

坂本龍一為很多大片配音,是出色的音樂人,他的成就來源於對音樂的熱愛、對生命的感悟以及置心一處的匠心創造,這些都與羞恥、內疚、焦慮、恐懼無關。

成就我們的,不是羞恥感,是我們自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而想要去創造、提供自己的服務,本就是人的本能,來源於生命的源動力。

當你做著自己有熱情的、有天賦的事情的時候,你會驚歎自己的創造力,而隨之而來的成就只是你“做自己”的附屬品,這時候你不需要羞恥感。只有你逼著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以不喜歡的方式過生活時,那份深深的無價值感才會找上羞恥感,以它為動力,逼著自己“努力奮鬥​”。

內疚、焦慮、恐懼背後的頻率是匱乏,匱乏無法帶我們走向富足。而允許真實的自己活在這個世上,接納自己全部的樣貌,欣賞和愛自己,是富足的頻率,富足才能帶我們走向更廣闊的富足。

滾蛋吧!羞恥君(下)

你願意與自己和解嗎


與自己和解吧,每個人都值得無條件的快樂,都值得發光發亮的活著。你可以像我一樣找棵大樹訴說,或者去找你信任的能夠理解這些的朋友去訴說,或者找專業的從業人員去訴說,都是可以的,釋放陰暗面裡的羞恥、愧疚、委屈、憤怒、冷漠、怨恨,這些會大量的消耗你的能量和生命力,讓它們離開你出來吧,你會獲得自由。

記得,這個過程中,對自己溫柔、耐心和慈悲,像是對待一個孩子一樣。

滾蛋吧!羞恥君(下)

祝福每一個人,幸福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