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羞耻君(下)


滚蛋吧!羞耻君

滚蛋吧!羞耻君(下)

通过《滚蛋吧!羞耻君》上和中,我们已经看见了人类有用“羞耻感”来自我鞭策、相互鞭策,自我惩罚、相互惩罚的集体意识。

而我们也已经看见,羞耻感并没有起到鞭策自己走向更好、鞭策别人走向更好的作用。相反,“以己为耻”的羞耻感逼着人们去厌恶自己、逼着人们自暴自弃的继续做更多让自己感受羞耻的事。

羞耻感逼着人们厌恶自己、甚至憎恨自己,只此一条就足够让人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了。内心充满自我厌恶和自我憎恨,让欣赏自己、信任自己、爱自己变得艰难,你会愿意去爱一个自己厌恶的人吗,哪怕那个人是自己。

羞耻感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生下来并不会“以己为耻”,而是后天被人类集体意识影响而习得的,这份习得的“以己为耻”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累积多年的愤怒。

滚蛋吧!羞耻君(下)


释放阴暗面


滚蛋吧!羞耻君(下)

我第一次很深入的直面自己的阴暗面、进行释放是在一个傍晚,当时有很强烈的意愿要去面对自己之前从来不敢面对的、曾经经历过的我认为很丢脸、不值得原谅的、值得被惩罚和审判的事。

当时,我知道自己是没有勇气去找人诉说的,所以我走了很久,找到了一棵大树,我坐在树下,开始一件件的说,很详细的说我的行为、事情发生时的感受、事情发生时我的生活状态以及我对自己深深的厌恶和不齿。

整个过程一开始很难开口,揭开那些伤疤并不是容易的事,之后一边哭一边一件件的很详细的全部诉说完。当“羞耻感”被艰难的面对并释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强烈的愤怒升起。

滚蛋吧!羞耻君(下)

这份愤怒在表达:我有什么办法啊,我那时候就只能那样做的啊。这份愤怒让我看见了一个真相,在当时自己的意识状态下,在没有对自己的生命有觉知的情况下,会机械性的对环境和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就像是不知道抗拒自己真实的感受反而会让自己无意识的在行为上表达真实的感受,而做出很多让自己厌恶的事情一样,对这一点没有觉察的话,会机械性的陷入到那个循环之中。换句话说,面对曾经的过往,每一件事,当下的那个自己都已经尽了力。

这份愤怒也在表达我们对“以己为耻”的羞耻感的愤怒与委屈。这里的愤怒是一种本能,代表着我们并不需要羞耻感,是对被强加羞耻感的反抗。

而当我们被羞耻感绑架的时候,人人都说我们要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们连愤怒都隐藏起来了,而羞耻感被释放出来时,被压抑的愤怒也随之被解放出来。

这里想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受害者,父母和人类的集体意识也不是施害者,再增加一份怨恨和愧疚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模式的一部分,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打破这个模式。哭诉完后,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就像是卸下了一块块巨大的石头一样,不用再背着它们向前走了。

滚蛋吧!羞耻君(下)

当然,这样的释放与和解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这需要我们的勇气和耐心。


自然情绪vs扭曲情绪


或许有人看到这,会升起一份质疑,难道有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也不需要感到歉意吗?

伤害到别人时升起歉意是人的本能情绪,这是自然而健康的情绪,会指引和帮助我们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是有益的,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己的。而“羞耻感”则是由自然而健康的“歉意”经过人类集体意识的“恐惧”(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不被接纳、不被爱)扭曲而来的。

歉意是自然而健康的;羞耻感是扭曲而有害的。

滚蛋吧!羞耻君(下)

我们可以去判定一些行为和想法是不是有益的,是不是“行的通”的。比如做了损人利己的事,这是无法令我们在关系中真正的长久获益的,这是“行不通”的。那这个做法就已经起到了它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从而促使我们做出“行得通”的选择。然而从歉意扭曲成羞耻感就是没有必要的了,相反会起到反作用。

想象一下,我们的社会,不再审判对与错,不再利用自然而健康的“歉意”,将其扭曲成“羞耻感”从而企图控制人们的言行符合单一的是非、对错标准,而只是去分析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是否行得通,行不通就改变,也不用背负没有必要的精神负担,我们的社会会怎么样呢?

滚蛋吧!羞耻君(下)

我想一定会有的状态是,我们的社会多了很多的接纳与宽容,也会大大的减少犯罪,很多犯下罪行的人,都有着不被接纳、不被爱、以己为耻的基础心理状态,当羞耻夹杂着愤怒,积累到一定状态时,人会被冷漠和怨恨吞噬。

人性是完整的,可怕的并不是人性中阴暗的那一面,而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接纳完整的自己,带来的是自由,出于本能良善选择的自由;打压和以阴暗面为耻,则会被阴暗面捆绑,从自我厌恶和羞耻出发,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

接纳使我们自由,抗拒使伤害持续。

滚蛋吧!羞耻君(下)

置心一处


为什么羞耻感有这么多的弊端、带给人们这么多的副作用,一代代人却抓住它不放?除了《上》中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以为“我不够好的羞耻”是人类进步的唯一动力。

我们也听说过很多“知耻而后勇”的故事,我并不否定这种“知耻而后勇”在短期内起到的作用,但这份推动力是“羞耻+愤怒”,有一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仇恨能量。这份动力消耗的是人们的意志力,就像是激素一样,短期内起作用,对自己够狠,而长期是耗损身体的,也可能使人变得没有同理心而越来越冷漠,因为人怎么对自己,就会怎么对别人。这样的状态与生命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生命的初衷,是幸福和快乐,平安与喜悦,富足与健康,这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吗?

没有了羞耻感,人进步的动力从哪里来?

《坂本龙一》是去年12月份上映的一部影片。以下是我当时看完写的一段文字,在这里引用。


“《坂本龙一》

一部艺术家的纪录片。

滚蛋吧!羞耻君(下)

“钢琴的声音是大自然的声音,人们把钢琴的声音按照自己的喜好调音,调成了人认为和谐的声音,然而钢琴对此感到非常厌恶,我能感受到它的厌恶。”

无法完全还原,基本是这个话。

滚蛋吧!羞耻君(下)

这在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生命”与“人类集体意识对生命的偏差定义”之间的关系。

生命本来的样貌是自然的、平安的、富足、安宁与快乐的;

然而人类集体意识认为生命是恐惧的、焦虑的、悲苦的、不容易的...

生命对此是厌恶的。

滚蛋吧!羞耻君(下)

它表达厌恶的方式,或许是愤怒、或许是自我伤害、或许是伤害他人...,因为那不是它自然的样子。

“你越自然,越富足。” ~Rolling

致敬坂本龙一的音乐匠心,置心一处。”

滚蛋吧!羞耻君(下)

坂本龙一为很多大片配音,是出色的音乐人,他的成就来源于对音乐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置心一处的匠心创造,这些都与羞耻、内疚、焦虑、恐惧无关。

成就我们的,不是羞耻感,是我们自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想要去创造、提供自己的服务,本就是人的本能,来源于生命的源动力。

当你做着自己有热情的、有天赋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惊叹自己的创造力,而随之而来的成就只是你“做自己”的附属品,这时候你不需要羞耻感。只有你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工作、以不喜欢的方式过生活时,那份深深的无价值感才会找上羞耻感,以它为动力,逼着自己“努力奋斗​”。

内疚、焦虑、恐惧背后的频率是匮乏,匮乏无法带我们走向富足。而允许真实的自己活在这个世上,接纳自己全部的样貌,欣赏和爱自己,是富足的频率,富足才能带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富足。

滚蛋吧!羞耻君(下)

你愿意与自己和解吗


与自己和解吧,每个人都值得无条件的快乐,都值得发光发亮的活着。你可以像我一样找棵大树诉说,或者去找你信任的能够理解这些的朋友去诉说,或者找专业的从业人员去诉说,都是可以的,释放阴暗面里的羞耻、愧疚、委屈、愤怒、冷漠、怨恨,这些会大量的消耗你的能量和生命力,让它们离开你出来吧,你会获得自由。

记得,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温柔、耐心和慈悲,像是对待一个孩子一样。

滚蛋吧!羞耻君(下)

祝福每一个人,幸福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