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縱觀古今,懷鄉之情人皆有之,而且,愈是到了人生暮年,或者離別家鄉愈遠、愈久,思鄉之情則愈深、愈切,雖帝王將相亦不例外。


然而,像漢高祖劉邦那樣對家鄉一往情深者,在中國的皇帝群體中並不多見。


劉邦的故鄉情結固然強烈表現在征討黥布,途經故鄉,置酒高會,留下了千古絕唱“大風歌“那一幕動人的故事,其實,淵源有自,考其一生經歷,亦從未淡化過對鄉土、鄉親的悠悠情思。從家鄉走出,再回到家鄉,漢高祖劉邦完成了他故鄉情結的放大與昇華。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沛縣大風歌雕像


芒碭起義之前,劉邦是沛縣泗水亭長,為秦王朝低層小吏。他生活在普通百姓之中,執行的是秦王朝的苛策暴政,對老百姓的疾苦體察得非常深刻。所以,他的“愛人喜施”一開始便有強烈的針對性。愛人,即愛故鄉人;喜施,即對故鄉人施與。在把徒役送往驪山的路途中,他敢於冒死將他們放走,這個舉動,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極大的仁慈、極大的勇氣;而支撐他完成這一生死抉擇的,是他對故鄉的滿腔熱愛和對家鄉父老的一片真情。這正是布衣皇帝劉邦人格品質最初的具體展現,也是他日後百折不撓,滅秦翦楚,成就帝業的重要基因。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泗水雲長


劉邦起義反秦後,從故鄉帶出一批和他有著同樣出身、同樣品格、同樣故鄉情結的親朋好友。這批人追隨劉邦出生入死,斬關奪隘,成了他以後帝王基業的文臣武將和治國安邦的棟樑。重用家鄉人才,是歷代農民起義的共同特徵,這種用人路線的確立者是劉邦,執行得最好的也是劉邦。從宣佈起義開始,劉邦的沛公軍就是一支以故鄉人為骨幹、而且又具有兼容機制的軍隊。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讓我們回頭來看一看滎陽之戰。劉邦率領的漢軍,兵敗彭城,項羽率楚軍追至滎陽,斷其糧道,漢軍大亂,滎陽危在且夕,劉邦被迫向項羽求和。幸虧漢將紀信,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他說事到如今,只好由我假扮漢王佯裝投降,誆騙楚軍,漢王方可以安全逃出。紀信明知此舉自己必死無疑,但是,為了拯救劉邦他視死如歸,其忠心可見,鄉情可欽。結果,劉邦得以逃脫,而紀信則被暴怒的項羽活活燒死。城破後,劉邦的另一個同鄉好友周苛,也臨死不懼,遭受烹殺。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醇濃的鄉情,一旦同忠君的思想結合起來,便會凝聚成無比堅強的合力,戰必勝,攻必克,任何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都能克服。聰明的劉邦正是看清了這一點,也利用了這一點。


劉邦的故鄉情結,還表現在他對秦國百姓的放寬政策上。因為他來自底層,來自人民,十分了解百姓的痛苦,十分理解百姓的要求,並深知苛政猛於虎的道理。所以在進入咸陽後,便馬上宣佈廢除秦法,約法三章,秦國百姓大喜,唯恐劉邦不能為王,當時的情景大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之勢。劉邦的寬容政策是成功的,贏得了秦國百姓的廣泛擁護,而這一點也正是貴族出身、秉性殘暴的項羽所缺少的。在這裡,我們又看到了劉邦的鄉情和愛心所產生的政策作用。從“小鄉”走向“大鄉”,衝破了狹隘的地方侷限,劉邦已將關中與關東視為一體,濃濃的鄉情在向濃濃的邦國之憂演變,這促使劉邦制訂出寬容的面向全國的政策。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沛縣漢城公園


當然,劉邦故鄉情結的集中體現,還是當他衣錦還鄉,置酒沛宮,慷慨悲歌的日子。這段故事,在太史公司馬遷的筆下描繪得淋漓盡致,一直令故鄉人民感佩不已,自豪至今。


高祖十一年,先是陳豨反於代地,劉邦率軍誅陳豨未成,結果在東垣殺了豨將趙利;接著,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被夷三族;再後,梁王彭越謀反,被夷三族;後來,淮南王黥布又反,劉邦忙於御駕親征,率領大軍平定黥布。歸京途中,劉邦故意繞了一個大圈,路過沛縣。一向以鄉情為重的布衣皇帝劉邦,此時此刻的心緒真是波瀾洶湧,感慨萬千!他詔令在沛宮擺下酒宴,把家鄉父老子弟招來,開懷痛飲,暢敘離情。席間,顧不得帝王之尊的威嚴和禮儀,放聲高歌,翩然起舞,激動得淚流滿面;還親自為一百二十名童子教唱歌曲,親自為他們擊拍,一首名傳千古的《大風歌》就是在這種歡樂的氛圍中誕生的。《大風歌》雖然只有三句,但是它內涵厚重,感情激越,音律動人,氣勢磅礴,決非一般人所能為之;亦決非歌者在平常心緒、正常境況下所能為之。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劉邦此次回鄉,面對家鄉父老竟然暢飲十日,免不了樂極生悲。他感嘆地說,我雖然身在關中,但是死後我的魂魄還想回到沛縣來。臨行時,沛縣城內,萬人空巷,為劉邦獻牛獻酒,捨不得讓他離去。面對此情此景,他欲走且留,破例又住了三天,依然是同父老鄉親把酒同歡。這樣的場面,古往今來是極為罕見的。身為皇帝,劉邦從帝座走下,融入故鄉人群之中,由神變成了人,這是自然的迴歸,這也是鄉情的魅力。


劉邦走出沛縣是一介平民,回到沛縣是一國之尊,這次歸來實可謂“衣錦還鄉”。回顧項羽,在血洗咸陽,殺了秦降王子嬰,火燒阿房官,盡掠宮廷寶物之後,他首先想到的,也是衣錦還鄉,去做他的西楚霸王。歷史證明,這是一個缺乏政治目光的短視抉擇。“衣錦”易,功成難。項羽功未成還鄉,劉邦功成還鄉,志向不同,由此而證。未等錦衣破舊,項羽已烏江自刎,此悲劇下場咎由自取也。相應的例子還有陳勝,革命尚未成功,已然不認鄉親,人死事敗,不亦憾乎!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沛縣博物館劉邦塑像


劉邦則不然。他在十多天的極度歡樂中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沒有被“威加海內歸故鄉”的無尚榮耀所陶醉,他想到的是“安得猛土守四方”的守業難題。他熱愛家鄉,相信鄉親,因而也希望更多的沛中子弟去鎮守四方,為國效力,以鞏固來之不易的漢室江山。由此看來,劉邦不愧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天子。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沛縣劉邦文化節


劉邦生於豐而長於沛,哪裡是故鄉呢?其實,司馬遷作《史記》時講得很明白:高祖還鄉,何處是鄉?在沛。置酒何處?沛宮。劉邦自謂魂歸何處?仍然是沛。劉邦還詔令沛縣為湯沐邑,免除沛人徭賦。凡此說明,劉邦心目的故鄉是沛。


然而,劉邦畢竟出生在豐,豐縣是他的祖籍,也是故鄉,劉邦當時亦未忘卻豐縣,他甚至說過,我生在豐,極不能忘呵!劉邦登上皇位以後,把他的父親帶到長安,當上了太上皇。太上皇經常思鄉,劉邦為了免除父親的思鄉之苦,便專門為他建造了新豐宮。太上皇住進了新豐宮,仍然鬱鬱不樂,劉邦又把父親的平生好友如屠戶、小販、賣酒、賣餅、鬥雞、踢球之人,皆從豐縣老家遷至長安,為此,建了一座“新豐城”,讓父親住在那裡,以消除思鄉之愁。凡此種種,說明劉邦的故鄉情結,不僅在沛,而且在豐,不過是表現不同而已。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徐州豐縣漢祖皇陵


至於劉邦的故鄉情結為何先沛而後豐?原因或在於“雍齒與豐子弟”曾經背劉降魏,劉邦對此曾大為惱火。這一段的歷史故事,也被司馬遷寫在《史記》中了。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作者:李鴻民,88歲,離休幹部,歷任沛縣縣長、縣委書記、淮陰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副書記兼秘書長,淮陰市、徐州市政協副主席,1994年離休。離休25年來,他保持共產黨員本色,關心支持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參政議政,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是徐州市離退休幹部的優秀代表,2018年底被徐州市委老幹部局評為“最美老幹部”, 2019年12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稱號。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