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第十一章

十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方方姐姐的日記火了!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了。 眾所周知, 對方方的日記,很多人很多人(比如有作家、文學青年、退休老人、學生、老師、打工的、開餐館的、買衣服的、開商店的、家庭主婦、司機、做生意的、搞自媒體的、跑江湖的、工人、農民、企業(公司)白領、上班族、知識分子、吃瓜群眾、小夥伴、高富帥、矮矬窮、萌妹子、屌絲、廢柴,等等)都發表了自己看法、意見、評論、觀點,等等;對於某些問題,很多人都暢所欲言,各種思想、看法、意見、觀點、評論等等,既彼此交鋒,互相論戰,又彼此滲透,互相影響,可謂新時代的百家爭鳴。

眾所周知, 對方方的日記,有人說好,有人說歹;有人攻擊,有人熱捧;有人表揚,有人批評;有人愛,有人恨。 眾所周知, 對方方的日記,有人愛恨交加;有人既說好又說歹;有人既批評又表揚;有人既攻擊又熱捧。可謂新時代的百家爭鳴。

成語“百家爭鳴”,查成語詞典,解釋:“ 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


關於“百家爭鳴”,看看搜狗百科:“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戰國(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思想流派之間爭芳鬥豔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主要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陰陽家、名家、縱橫家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政治鬥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春(木),秋(金),金木交戰。眾所周知,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烽煙四起,戰火紛飛,戰火連天,戰爭十分頻繁。僅據《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480餘次。司馬遷語 “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戰國時期。 “戰”,說文解字:“ 戰,戰鬥。字形採用‘戈’作邊旁,‘單’作聲旁。” 。。。“戰”,查字典,基本解釋:“打仗。”。。“戰國”, 顧名思義,打仗的國家。。“戰”(金),“國”(木) ,金木交戰。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戰國時代是華夏曆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因戰爭頻繁、爭奪激烈而得名。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戰火紛飛、色彩斑斕的時代......


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 ,有武鬥(武裝衝突、打仗、戰爭),也有文鬥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諸子百家、知識分子,孔子、墨子、老子、韓非子、鬼谷子、莊子、孟子、孫子、管子、荀子,等等。子為水,水主智;子為墨池。孔子、墨子、老子、韓非子、鬼谷子、莊子、孟子、孫子、管子、荀子等等,個個都聰明有智慧;這些人個個都有一肚子墨水,這些文人墨客,個個都文采飛揚、文采斐然……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盪、大變革、大發展、大融合的時代,爭霸與兼併戰爭不斷上演,社會發生大變革,社會秩序重組,經濟飛速發展,諸子百家爭鳴,呈現出革舊鼎新、孕育生機的新興氣象,為秦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奠定了基礎。春秋戰國時期文化輝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社會大變革時代為各個階級、集團的思想家們發表自己的主張、進行“百家爭鳴”提供了歷史舞臺;同時,它也有賴於多種因素的契合。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大變革”、“呈現出革舊鼎新、 孕育生機的新興氣象”、“社會大變革” 、“改革,變法”等等,主要與“金” 有很大的關係。1、 春秋時期,“秋”(金) ,金曰從革,“革”有“變革,革命,革新,創新”之意;“金”有“變革,革新,改革,肅殺”的特性。。。2、戰國時期。“戰”字,“戰”(金), 金曰從革,“革”有“變革,改革,革新,創新”之意;“金”有“變革,革新,改革,改變,肅殺”的特性 。。。。 “戰”字,右邊 是 “戈 ”字。 “戈 ”, 查字典,意思是:“ 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製成,裝有長柄…… ” “戈 ”(金), 金曰從革,“革”有“變革,改革,革新,創新”之意。“金”有“變革,革新,改革,改變,肅殺”的特性......


另外,鐵是金屬,鐵的五行屬“金”。 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開始使用(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戰國時期普遍使用鐵農具)……


春秋末年,我國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眾所周知,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牛,丑牛。醜中藏辛金,醜是金庫…… 金曰從革,“革”有“變革,改革,革新,創新”之意......


鐵犁牛耕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是農業耕作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鐵犁,鐵是金屬,鐵的五行屬“金”。 金曰從革,“革”有“變革,改革,革新,創新”之意......


眾所周知,改革與爭霸戰爭並存,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顯著社會狀況。可以說,春秋每一位霸主的出現都是改革創新的結果;戰國七雄之所以能並踞中華大地,也是不斷變革創新的結果。原因是,稱霸戰爭需要以政治經濟作為後盾,進行改革是迅速提升諸侯國實力的必要手段。從春秋到戰國,是改革接著改革,戰爭連著戰爭,在改革中國家強盛,在戰爭中國力受創。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就是在這種狀況下發展進步的。

春秋戰國,金木交戰。我們來看“戰”的繁體字:“戰”。《説文解字》:“戰,鬬也。從戈,單聲。” “戰”, 造字本義:動詞,遠古士兵以彈弓、干戈為武器打鬥拼殺。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盪、大變革、大發展、大融合的時代,爭霸與兼併戰爭不斷上演,社會發生大變革,社會秩序重組,經濟飛速發展,諸子百家爭鳴,呈現出革舊鼎新、孕育生機的新興氣象,為秦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奠定了基礎。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自秦始皇贏政至秦三世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所以,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實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其中,統一文字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策。統一後的字稱為小篆。此種書體上承東周時秦國器銘與刻石文字,會融各地書風而成,為中國第一次統一之字體,居書史轉變之關鍵......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命令宰相李斯整理、創制統一的漢字書寫形式——小篆。 小篆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小篆的誕生標誌著漢字的統一,是我國漢字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為後來隸、楷、行、草諸書的變革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對漢字的規範起了重要推動的作用。


春秋戰國。 “戰”的繁體字:“戰”。“戰”,這個字看起來、寫起來好像還是有點複雜、繁瑣的,另外,“戰”字的含義也比較多......


關於繁體字,我們看百度百科:“繁體字,也稱繁體中文,歐美各國稱之為‘傳統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漢字簡化運動被簡化字所代替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楷書、隸書書寫系統。繁體字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標準字。”

眾所周知, 中國大陸現在使用的漢字是 簡化字(簡體字),中國的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現在使用的漢字是繁體字。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港臺有人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

眾所周知,我國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比如,百度百科:“恢復繁體字是2009年全國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由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的議案。主要問題集中在三點,美觀、方便、正統性,其中前兩點為文化因素,第三點則政治意味較濃厚。提案簡述: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提案原因:一、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裡有個“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二、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三、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臺灣將繁體字稱為‘正體字’,還要為‘正體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大陸造成政治壓力......”


比如, 2015年兩會期間,著名導演馮小剛和著名演員張國立提出要在中小學語文課本里加入部分繁體字的建議。馮小剛舉例說,“親愛”二字,繁體字是“親愛”,“親要相見,愛要有心”。他認為當孩子學習這些字的時候,心中就埋下了美好的種子。結果簡化以後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


我國有些學者認為,港臺有人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雖然有點偏激,但是也有點道理。為什麼說也有點道理?回答:有些繁體字簡化成簡體字之後,喪失了漢 字的一些表意功能和思想文化內涵。我們舉6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一說。第1個簡單的例子,“協”字。“協”字的繁體字是“協”。《說文解字》:協,眾人同聲應和,一齊發力。繁體字“協”,右邊是三個“力”字。“三”,查字典:表示多次或多數。古人在數字上常以3代表多數,比如:三思而行。比如:三人為“眾”(表示人多)、三木為“森”(表示樹木多)。。。。繁體字“協”,右邊是三個“力”字,是多人同聲應和,一齊發力;是多人齊心協力、齊心合力。而簡體字“協”,右邊只有一個“力”字;只有一個“力”,不是很多力。俗話說:人多力量大。眾所周知,辦大事,很多人齊心協力才更容易成功。3為離卦,離卦有文明之象。離為火、為日。火主文明。幾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三個“力”(上面一個,下面二個)。乾為上,坤為下;乾為幹部,坤為群眾。。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國各地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們堅信,中華文明一定會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堅信,中國一定會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眾所周知,辦大事,很多人齊心協力才更容易成功。就是一個企業、公司的某個部門,也要齊心協力,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才更容易成功。 往小處說,一個家庭,只有一家人齊心協力,才能把家庭建設得更美好。


現在,有些人指責方方的日記寫“批評”寫得很多,沒有寫“表揚”。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去指責。你認為方方寫“批評”寫得很多,你就來寫,寫很多“表揚”,比如寫廣大醫務人員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等等,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寫出完美的疫情日記。希望大家齊心協力把疫情日記寫完整。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可能不同,每個人的感受也可能不同,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寫出完美的疫情日記;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也有可能不同,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寫出完美的疫情日記。人人都是歷史的記錄者,歡迎更多的人真實地紀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事實真相、記錄疫情,有你有我有他。

大家齊心協力,共創完美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