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新消費 新產業 新都市南京發佈“四新”行動計劃

都說新冠肺炎疫情是場大考。在這場抗疫考試中,南京遞交的“答卷”可謂是研精緻思。從最初的嚴防死守,到一個月前發放的3億消費券,再到上週末發佈的“四新”行動計劃,無不體現出南京破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的決心。特別是新發布的“四新”行動計劃,從發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費、壯大新產業、建設新都市四個方面入手,通過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的方式,使南京這座古城煥發“新”風貌。

發展新基建,打造經濟新優勢

“新基建”作為新經濟的一種形態,被視為是構築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之基的關鍵。疫情發生之後,“新基建”的關注度陡然升溫。近兩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南京,在此次的“四新”行動計劃中也提出發展新基建行動計劃,力爭到2022年,完成新基建及關聯產業投資3000億元以上,新增關聯產業營收每年2000億元以上,平臺經濟網上交易規模總體達到20000億元以上。

發展新基建,南京的具體措施有哪些?記者瞭解到,南京將通過項目帶動、產業聯動、市場推動,加快軌道交通、信息通信方面、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建設總投資5454億元的346個新基建及關聯產業項目。同時,圍繞新基建形成的產業環境,南京將推動關聯產業項目一體化建設,打造在相關領域設施設備製造、基礎算法框架及產業化平臺研發的新優勢。

培育新消費,實現春去春又回

伴隨著境外疫情形勢嚴峻,擴大內需已成為今年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力點。3月下旬,南京發放了3億消費券,幫助商業恢復生機,但僅依靠這種短期內激活消費並不夠。在此次“四新”行動計劃中,南京提出將以引領消費潮流為增長點,以壯大消費能級為發力點,穩定經濟增長動力,使商業實現 “春去春又回”。

記者瞭解到,為增強消費市場的吸引力,南京將適時在新街口、夫子廟、仙林等主要商圈開展“進門有禮”活動,對每日到店消費的前100名消費者,給予一定數額的當日消費補貼。並且將延伸消費新時段,將打造老門東、南京1912、百家湖1912、弘陽廣場等一批有影響力、有特色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同時,南京還將創新消費新模式,發展網紅、直播經濟,除招引國內知名網紅運行機構落戶南京,培養本地網紅外,還將支持建設直播小鎮。

建設新工業都市,迎接新未來

當然,“四新”行動計劃中,除了上述的兩類外,還包括“新產業”和“新都市”兩大類。2020年,南京將突出新一代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都市工業、未來新業態等產業方向,聚力補鏈強鏈,打造新發展平臺,發展新應用場景,計劃全年新產業總規模超過4000億元。同時,根據都市經濟特色,重點支持在江南繞城公路以內的高新園區、開放街區、商業樓宇、工業廠房以及城市“硅巷”,將南京建設成新型都市工業載體。

當前,數字經濟引領未來經濟發展,而南京將抓住“智能互聯網+”的發展契機,打造千億級新一代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並且憑藉現已具備的高端軟件和信息服務板塊,創建國家級軟件和信息服務先進製造業集群,開展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揭榜攻關。或許,在不久後,純電動重卡將從南京駛出開往全國各地。

江蘇經濟報記者 張韓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