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比汽油還賺錢,是什麼讓中石化做起咖啡生意?

比瑞幸更兇狠的咖啡品牌誕生了。

9月3日,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發佈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戶蘇州,正式入局咖啡行業。目前,易捷咖啡已推出三大系列產品:92#(黑白咖啡)、95#(時尚特飲)、98#(精品系列)。

你也許不知道,中國真正的便利店之王不是7-11,也不是全家,而是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憑藉著中石化的3萬家加油站,易捷便利店擁有高達2.7萬家門店,按照這規模,易捷咖啡鋪開就是全國第一了。

加油站賣咖啡,雖然新鮮,但不是個例。在國內,中石油早已創立了自有連鎖咖啡品牌——好客咖啡,價格集中在18-33元;在國外,國際石油巨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的優選便利店每年能夠售出2.5億杯咖啡,其執行副總裁、零售業務總裁柯一凡曾感慨,咖啡比油的利潤率要高得多。

這兩年,咖啡大戰席捲,瑞幸與星巴克打得腥風血雨,沒想到真正的大佬是默不作聲的中石化,“星巴克、瑞幸再多,總沒有加油站多吧。”

咖啡比汽油還賺錢,是什麼讓中石化做起咖啡生意?

01

加油站賣咖啡有市場嗎?

如果你要問,一個好端端賣著汽油的中石化,為什麼會突發奇想賣咖啡?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賣咖啡的利潤並不比賣油少。

《2019年-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供需預測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為6.2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咖啡文化認知程度不斷增長,加之巨大的人口紅利,刺激國內咖啡消費,預計到2019年末,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達7.2杯;到2023年,達10.8杯。

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

咖啡行業高歌猛進,帶動中國咖啡廳數量迅猛增長。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廳數量從2007年的1.59萬家,快速增長到2012年的3.18萬家,再到2018年的14萬家,預計2019年咖啡廳市場規模突破350億。

中國千億咖啡市場,如火如荼。1998年雀巢所代表的速溶咖啡打開了中國咖啡消費的大門;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以標準化生產與品控的模式推動咖啡館模式經濟發展,填補著近乎空白的中國咖啡市場。20年後,中國咖啡市場中的咖啡品牌多樣,比如瑞幸咖啡、太平洋咖啡、上島咖啡等;與此同時,咖啡零售服務形式也多樣化,比如連鎖咖啡館、便利店咖啡、自主咖啡機等。

2018年是咖啡行業的拐角。資本玩家湧向市場,不僅喝咖啡,還要投咖啡。大量的咖啡外賣、咖啡機應運而生,借勢起飛。“互聯網+咖啡”語境下,白領用戶爭奪已經白熱化。

不按套路出牌的加油站咖啡,另闢蹊徑,攪局咖啡市場。區別於傳統型咖啡店位於居民住宅區、辦公區以及客流量大的繁華商圈,面向都市白領、上班一族的特點,加油站咖啡店擁有得天獨厚的場地條件,背靠全國龐大的加油站便利店網絡,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時,與傳統型咖啡店形成消費者錯位,在加油站消費場景中,所有進站人群都是潛在客戶。目前來看,“加油站+個人消費”的模式很難被超越。

02

“汽油咖啡”還需跨過哪些坎?

當然,加油站的流量看起來很大,但具體到每個站點,或許這個咖啡的消費場景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高頻。

經常跑高速的人應該會發現,加油站的便利店雖然多,但是售賣的東西有多有少,而且普遍都偏貴,如果不是有極大的需求,消費者並不會特別想在加油站消費其他的商品。有資料顯示,水、飲料、香菸的銷售額佔去加油站便利店銷售額的一半左右,其他產品銷量則鮮少人問津。

咖啡比汽油還賺錢,是什麼讓中石化做起咖啡生意?

也就是說,中石化想要讓咖啡業務順利走上軌道,那就務必需要將易捷便利店的使用頻次給提上來。

另外,還是我們常說的,賣咖啡的品牌那麼多,消費者絕對不差易捷咖啡這麼一個。如何吸引消費者放棄其他品牌選擇自己,也將是易捷咖啡要面臨的難關。

咖啡比汽油還賺錢,是什麼讓中石化做起咖啡生意?

至於加油站賣咖啡這一點是否能行得通,就要看易捷咖啡能否將咖啡賣出差異化,賣得讓消費者滿意了。

增長是每個企業與生俱來的夢想,成交是中小微企業的核心命題,只有成交才有現金流。上海尚永科技招商外包,創始於2013年,總部在中國上海,分公司遍佈廣州、成都、杭州、合肥,擁有超四百人專業團隊,服務過超千家企業,是國內獨家一站式資本結合營銷的商機速配·企業招商外包成長賦能平臺——幫助無數中小微企業渡過生死難關,實現彎道超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