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宣稱“藥妝”是違法!官方APP能查是否合格,建議4類別買

目前市場上化妝品種類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不少化妝品由於質量不過關,使用後不但不能美容嫩膚,相反會給皮膚帶來災難。有的化妝品受菌汙染而變質,使用後也會傷害皮膚。

因此,購買和使用化妝品前必須學會檢驗化妝品。

化妝品宣稱“藥妝”是違法!

2019年1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針對化妝品相關規定和概念進行了解答。解答中指出,我國化妝品法規中並沒有“藥妝品”的概念,對於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

化妝品宣稱“藥妝”是違法!官方APP能查是否合格,建議4類別買

有些消費者可能會問:為何經常聽說國外有所謂的“藥妝品”,而我國化妝品法規中並沒有“藥妝品”的概念?解答指出,不但是我國,世界大多數的國家在法規層面均不存在“藥妝品”的概念。


避免化妝品和藥品概念的混淆,是世界各國(地區)化妝品監管部門的普遍共識。部分國家的藥品或醫藥部外品類別中,有些產品同時具有化妝品的使用目的,但這類產品應符合藥品或醫藥部外品的監管法規要求,不存在單純依照化妝品管理的“藥妝品”。


我國現行《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中第十二條、第十四條規定,化妝品標籤、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症,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廣告宣傳中不得宣傳醫療作用。


對於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若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都屬於違法行為。

化妝品宣稱“藥妝”是違法!官方APP能查是否合格,建議4類別買

想知道你用的化妝品是否合格?官方APP一查便知!

2019年5月2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陳鋒發佈了一款具有商品信息查詢、化妝品知識科普、投訴舉報、公佈抽檢信息等多種功能的APP——“化妝品監管”,今後消費者在我國購買的化妝品均可以通過該應用查詢產品的有關注冊生產信息、是否屬於正規合格產品等。

目前,“化妝品監管”APP已在各大應用市場上線,下載試用後發現,對於消費者來說,“化妝品監管”APP的最大用途便是查詢商品真偽。

在該APP的中心面板位置有“掃一掃”功能,可識別商品條形碼,掃描後會顯示該商品的名稱、備案信息及生產企業。如果掃描失敗,可以手動在首頁搜索欄中輸入產品名稱、國妝備進字及化妝品生產許可證。

化妝品宣稱“藥妝”是違法!官方APP能查是否合格,建議4類別買

“化妝品監管”APP內還可以搜索消費者所在地能夠提供檢驗化妝品真偽的機構,點擊進入“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機構”,搜索“北京”就檢索到了北京市贗品檢驗所和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兩家單位,並掌握了機構的詳細地址、機構電話及可檢驗項目等信息。

此外,APP還可查驗化妝品生產商是否具有記錄在案的生產資質。

APP內的投訴舉報功能則分為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三個類別,提供個人姓名或單位名稱以及有效證件號碼可進行投訴。

4類化妝品不能買

1、觀察其顏色是否有改變。

因細菌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會產生色素,可使化妝品變得發黃、發黑。

2、觀察其是否出現氣味和怪味。

因細菌生長伴隨發酵過程,分解化妝品中有機物,產生酸味和氣味,聞之不再有原有的芳香撲鼻,而是令人作嘔的酸味和怪味。

化妝品宣稱“藥妝”是違法!官方APP能查是否合格,建議4類別買

3、觀察其是否變稀出水。

因細菌體內含有水解蛋白質和脂類的活性酶,能分解化妝品中的蛋白質和脂類,破壞化妝品原來的乳化狀態,從而使原來包含在乳化結構中的水份析出。另外,化妝品在無菌狀態下,遭受長期過熱,過冷後也會變稀出水(即油層、水層分離)。

4、觀察其表面是否有各種顏色的黴斑。

這是由於受黴菌汙染而發黴,易發生在春秋兩季,黴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4—28度,相對溼度大於70%。

凡是出現上述情況之一者,即使是最高級和最便宜的化妝品,也應拒絕購買,禁止使用,以保安全。

另外,化妝品使用過程中還要防止過敏反應和慢性刺激反應。過敏反應表現為瘙癢,紅斑和丘疹,甚至出現水皰引起繼發感染。有過敏反應史的人,可先做一下試驗,在耳邊搽抹少許該化妝品,觀察幾天,如無反應才可放心應用。

化妝品的慢性刺激可使皮膚表面粗糙,角化層增厚。故在使用後要及時去除乾淨(如防曬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