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機制、四精準、五著力” --崇州全力推進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工作

為統籌推動開展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力求做到摸的徹底、排的準確、分的妥當、清的乾淨,形成閉環監管,崇州市多措並舉,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工作,為實現排汙許可全覆蓋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建立“三機制”。全面部署、聯合工作保障機制。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學謀劃,研究制定《崇州市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市領導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專班,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同時,生態環境局建立工作組、技術指導組實施“點對點”技術指導和“一對一”精準幫扶,將工作流程化、規範化,構建起一套排汙許可保障體系。全面發動,建立聯動保障機制。根據《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版),以成都市下發的“二汙普”企業清單和工商疑視名單為基礎,建立生態環境局統籌、市級部門、鎮街、經開區全面參與的二級聯動工作機制,結合各行業部門、鎮街、環保監管名單等各類管理信息,積極動員,堅持“實事求是、應發盡發”,通過“摸”、“排”定庫,對7000餘家固定汙染源進行了摸排校核,全面推進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和2020年排汙許可發證登記工作。全面把關,建立聯審保障機制。嚴排查、慎分類,認真梳理,對初步摸排確定的固定汙染源,由鎮街、經開區初審、行業主管部門複審,重點審核禁止核發類、未批先建類、新增固定汙染源等,並組織進行現場抽查,夯實基礎數據。

二是力求“四精準”。為避免對後期處置工作造成影響,對摸排校核的固定汙染源,採取對項目狀態、分類、類別等進行逐項逐條人工核查修正的措施,力求做到精準分類;為確保排汙許可核發準確性,結合測繪矢量地理信息、大量調閱飲用水源保護、環保督察、散亂汙整治、環境監管等資料,重點核實項目是否屬於佔用基本農田等禁止建設區域,修正處置類別、處置原因,力求做到精準處置;對存在問題的固定汙染源,針對不同的處置類別,實施精準幫扶;引導排汙單位規範排汙行為;通過前期的精準分類、處置,力求後期實施排汙許可證精準發放和登記。

三是聚焦“五著力”。崇州清理整頓工作始終堅持著力於改善區域環境質量,通過多途徑擴大排查範圍,最大限度將全市所有固定汙染源全部納入環境管理範圍,為落實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有效控制汙染物排放夯實基礎。著力於正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解決一批“未批先建、汙染治理設施不健全、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等歷史問題,將其全部納入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環境監管範圍。著力於規範市場秩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對於一批汙染治理設施不健全、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環保責任不落實的企業,採取精準施策,提升管理效能,堅決遏制“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現象。著力提升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建立線上線下指導排汙單位進行許可證申報和登記,解決企業關心關注的焦點,提升企業汙染防治能力,增強健康發展的信心。著力於推進高質量發展,紮實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採取專人專班、精準幫扶的形式,切實解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努力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崇州市在成都下發名單6920家名單的基礎上,擴大排查範圍約7200家,初步核實數據(信息)72000餘個;線上線下培訓約1000人次,深入現場指導約200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