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儲存研發超牛3D內存,概念股起飛?

128層3D NAND研發成功,存儲進入國產新紀元-200413 4月13日,長江存儲宣佈其128層QLC 3DNAND閃存(型號:X2-6070)研發成功,為國內首款,已在多家控制器廠商SSD等終端存儲產品上通過驗證。此次同時發佈的還有128層512Gb TLC(3 bit/cell)規格閃存芯片(型號:X2-9060),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長江儲存研發超牛3D內存,概念股起飛?


產業鏈眾多“小夥伴”受益

  長江存儲透露,TLC和QLC兩款128層產品,將於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陸續開始量產。

  長江存儲的設備供應商無疑率先受益。此前,長江存儲副董事長楊道虹曾對媒體表示,長江存儲將盡早達成64層3D NAND閃存月產能10萬片,並按期建成月產能30萬片的二期工程。據此,2020年將成為國產設備獲取訂單的最重要時間節點。

  一般來說,一家公司的一期設備供應商,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其後續項目的供應商。長江存儲一期項目的國內供應商有中微公司、北方華創(002371)、盛美半導體、上海睿勵、瀋陽拓荊等。


  點評  長江存儲128層3DNAND研發成功,存儲進入國產替代新維度。X2-6070作為業內首款128層QLC規格的3DNAND閃存,擁有同類型號產品中最高單位面積存儲密度(4bit/cell)、I/O傳輸速度(1.6Gb/s)、單顆NAND閃存芯片容量(1.33Tb)。長江存儲Xtacking升級至2.0,外圍電路和存儲單元分別採用獨立製造工藝,可以進一步釋放3DNAND閃存潛能,應用更先進製程;QLC是繼TLC後新的技術形態,具備大容量、高密度的特點,降低單位字節成本。128層3DNAND閃存將率先應用於消費級SSD,並逐步進入企業級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領域,5G、AI計算帶來的增量市場可期。  存儲領域市場集中度高,由日韓美廠商寡頭壟斷。在半導體存儲領域,市場集中度高,市場呈現由日韓美廠商寡頭壟斷的態勢,廠商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等影響力度較大。全球存儲產品中,DRAM市場份額佔比為61%,NAND市場份額佔比為36%,NORFlash、ROM和SRAM瓜分剩餘市場。在DRAM市場領域,韓系廠商合計享有73%的份額,美系廠商市場佔比22%;NANDFlash市場領域,韓系廠商佔比45%,美系廠商佔比35%,日系廠商佔比19%。

  國內存儲加快佈局,縮小與海外先進產商差距。目前,我國在中低容量的存儲器如NORFlash上國產替代進步明顯,兆易創新、武漢新芯、上海東芯等均有所佈局,與海外差距主要在產品的穩定性層面。而在大容量領域DRAM與3DNANDFlash,我國廠商正處於不斷追趕階段:DRAM方面,紫光國芯與兆易創新積極拓展,但在先進主流市場DDR4、DDR5上與日韓美廠商仍存在差距,先進製程實現量產也需一定的發展時間;3DNANDFlash方面,技術、良率、可靠性均是我國存儲廠商不斷努力提升的方向,長江存儲128層3DNAND產品的研發成功,以及此前64層3DNAND產品的量產,極大地縮小了與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廠商的差距,存儲的國產替代發展階段進入新維度。  受全球疫情影響,存儲價格縮短上漲週期。據Gartner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收入預計下降0.9%,其中,存儲器業務預計為1247億美元仍增長13.9%。存儲器市場此前因供需不對等,長期處於低價週期,自2019年Q4以來,因庫存出清、供給不足,存儲價格呈現反彈態勢,按產業推斷上漲區間預計維持至2020Q3。但目前受疫情影響,上漲趨勢受阻。供給端,部分存儲器生產地如新加坡與日本陸續封城,短期物流或延遲但影響較小;需求端,5G換機帶來的需求浪潮或延後,國內現已陸續復工復產,但海外消費電子需求恢復預計在Q2季度末。整體來看,存儲器價格上升趨勢短期受阻,需求呈延後狀態,但長期產能提升有限,半導體公司資本開支從投入到產能釋放週期最少在6個季度,存儲器產線擴張時間較長,因此雖存儲漲價週期或縮短,但全年收入仍有望增長。  相關標的:兆易創新(NORFlash)、北京君正(MCU)、瀾起科技(內存接口芯片)、韋爾股份(CIS)、長電科技(封測)、華天科技(封測)、晶方科技(封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