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文聖老秀才的歷史跟腳

中土文廟的前三位聖人(至聖、禮聖、亞聖)前面幾天已經分析出了結果,四聖也就剩了一位我們的文聖老秀才還沒有進行探討,今天就來研究一下我們最受人喜歡的老秀才。

1.性惡論

老秀才最出的出場信息就是在文廟中“三四之爭”落敗(打個問號),被囚功德林。前文中分析過“三四之爭”實則就是亞聖與文聖之爭,是“性善論”與“性惡論”之爭。

劍來:文聖老秀才的歷史跟腳

三四之爭

老秀才站起身,身形佝僂,眺望遠方,喃喃道:“性本善,錯嗎?大善。可是這裡邊會有個很尷尬的問題,既然人性本善,為何世道如此複雜?儒家的教化之功,到底教化了什麼?教人向惡嗎?那麼怎麼辦,老頭子和禮聖都在等,然後,終於等到了我,我說了,人性惡,在一教之內,相互砥礪、切磋和修繕,關鍵是我還站得住,道理講得好,所以我成了文聖,但是又有一個更尷尬的問題出現了,換成你這麼個局外人來看,你覺得性本惡學說,可以成為儒家文脈之一,這沒關係,可是真的能夠成為我們儒家的主脈嗎?”——《劍來 第四百五十章 再等等看》

這是小說中文聖老秀才所說的一句話,他認為這個世道出了問題,“性善論”不能解釋一些世間出現的問題,因此他提出了“人性惡”來解釋這些弊病。

那麼歷史上的“性惡論”是誰提出來的呢?沒錯,正是荀子。

劍來:文聖老秀才的歷史跟腳

荀子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強調後天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這裡就可以將文聖與荀子聯繫起來。

2.神像被撤

小說中文聖在“三四之爭”落敗後,自囚功德林,聖位不斷下降,直到神像被從文廟搬出。這與荀子的經歷很相似。

自唐宋以來,就不斷有讀書人指出,荀子之學與正統儒家存在分歧,甚至視荀子為儒家的異端,或者乾脆將荀子從儒家除名,改列別家。

劍來:文聖老秀才的歷史跟腳

荀子

比如:

唐代文學家韓愈就指出,荀子之說有許多地方不合於孔孟之說。他認為《孟子》是“醇乎醇者”,而《荀子》則是“大醇而小疵”。

北宋理學家程頤更直接批評荀子說:“荀卿才高學陋,以禮為偽,以性為惡,不見聖賢,……聖人之道,至卿不傳。”

大文豪蘇軾也作《荀卿論》,批評荀子“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

南宋大儒朱熹乾脆把荀子歸入了法家學派,認為“(荀子)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傅山(傅青主)則評論說:“《荀子》三十二篇,不全儒家者言,而習稱為儒者,不細讀其書也。”他認為在文辭重複囉嗦這一點上,荀子是有儒者特點的;“但其精摯處即與儒遠,而近於法家,近於刑名家,非墨而又近於墨家者言。”

直至近現代,仍不斷有學者對將荀子列入儒家提出不同意見,比如郭沫若就認為“荀子思想相當雜駁”,“倒很像一個雜家”。

劍來:文聖老秀才的歷史跟腳

《荀子》

其實在小說中文聖老秀才也表現的不像一個純粹的儒家書生。

比如學那老秀才,老秀才靠那自稱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學問,能夠請來道祖佛祖落座。——《劍來 第四百七十九章 自古飲者最難醉》

這裡看到,老秀才如日中天的時候,能請來道祖佛祖來落座聽道,可見老秀才對道家佛家學說也是有所涉獵的。文中也多次透漏老秀才對三教百家的學問都有研究,且老秀才的徒弟們個個離經叛道不似儒家中人:崔兔子像是法家,左右本是書生跑去練劍,齊靜春走的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路子,劉十六是個妖修,小徒弟陳皮皮即是武夫又是劍修,不似讀書人。因此文聖一脈都不算是正兒八經的儒家君子,他被移出文廟也是遲早的事情。

總結

因此,從以上的事蹟可以推測,文聖的歷史原型應該就是荀子。你猜對了嗎?


本文由“神奇的髮際線”原創,今天的分析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喜歡。歡迎各位同好進行討論、指正,你的回覆和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