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思維混亂的貼身指南


有很多小夥伴在寫作或表達時可能會存在

思維混亂、表述不清等方面的問題。


為避免這種問題就需要學習一種正確、高效的表達方法,而《金字塔原理》就提供了這樣一種方法,專治“思維混亂”。


金字塔原理是麥肯錫公司的芭芭拉•明託所提出的一項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寫作及溝通技術,是組織思想的有效工具。


概括起來,任何一個話題都可以總結出一箇中心論點,而這個論點又可以由三到七個分論據來支撐。


每一個論據又可以成為一個新論點,這些新論點又可以找到三到七個分論據來支撐。如此反反覆覆就像建造一個金字塔一樣,所以又叫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思維混亂的貼身指南


作者在解釋完金字塔原理後對此原理的使用提出了幾個注意事項:


一、要強調結論先行。


即在開口之前,先在心中醞釀出一個結論,並先說出結論。


這種表達方式與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有關:大腦如果提前瞭解到一個結論,便會把對話者接下來的講話信息全部歸納到這個觀點中,並與之建立聯繫。


相反,如果大腦事先沒有得到一個清晰的結論,便會在對方講話中試圖弄清楚各種信息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理解起來十分困難。


所以結論先行很重要,先講出結論,對方的大腦就會迅速由此結論進行延伸,從而清晰get到你的各種分論據。


《金字塔原理》——思維混亂的貼身指南


二、每個論據下面的分論點不要超過七條,四至五條最為適宜。


這是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大腦無法在短時記憶內同時記住七個以上的事件。


舉個例子:假如你正準備出去購物,媽媽說帶點雞蛋回來。


當你換好衣服後,媽媽又說家裡的油、味精、鹽也沒了,對了明天要來客人,再買點橘子、蘋果和西瓜回來。


你正準備關門時,她又說冰箱裡牛奶和酸奶也沒了。


這時候是不是感覺自己的大腦已經超負荷了,媽媽讓買那些東西來著?


這是因為我們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記住這麼多事情。所以任何一個論據都不要超過七條。


當你認為你的論點快要超過五條時,就應該試圖建立各個論據之間的聯繫,將其簡化至四至五條。


比如我們可以將以上要去超市買的東西分為三大類,這樣有助於記憶。

分別為:


奶蛋類:雞蛋、牛奶


調味品:油、味精、鹽


水果:橘子、蘋果、西瓜


這樣是不是就好記多了。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分類效果,比如我們手機中各種APP會對其網站進行分類,這樣極大方便了讀者的瀏覽和閱讀。


《金字塔原理》——思維混亂的貼身指南


所以其實金字塔原理就是一個不斷分類觀點的過程,但是每個觀點的論據不宜超過七條。


三、每一個論點一定要言之有物,有思想。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表達上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知道某個環節除了差錯,但表述不清,沒有戳中問題的要害。


作者也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某天作者的同事寫了一個報告,題目叫“公司在組織和管理方面存在兩個問題”


作者看後告訴他你這個題目其實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讀起來給人一種言之無物的感覺。


於是這位同事將題目更改為“公司存在的主要管理方面的問題是沒有充分授權”。


這個標題立馬就讓人一目瞭然了,你的上級看了這個標題後也就立馬知道你的報告到底要表達什麼內容,而不是花時間到你的報告中去找你要彙報的問題。


請記住:老闆要的是問題的最終結果,而不是空泛的描述。


遵循以上三點要求,金字塔原理也就差不多能夠掌握了。


《金字塔原理》——思維混亂的貼身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