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鄉幹部”經歷


經過三年全日制寒窗苦讀,1986年7月我中專畢業了,雖然讀了三年只拿到中專文憑,但當時可以分配到鄉政府當幹部,且是全民吃皇糧性質,心中得意溢於言表。因為是班級小幹部,如果稍稍跟學校老師、校長要求要求興許能留校,亦或能分到省城、揚州市屬單位工作,但是我強烈要求回家鄉,原因是回去可以照顧父母、幫著重建祖宅,尤其可以做個鄉幹部。

那時風清氣正,分配很少找關係託門路,縣人事局調配股長用尺子一量,離家近、缺幹部多的鄉鎮就是分配的單位。我被分到1983年從原蘆村鄉一分為二的韋鎮鄉工作。拿到通知第二天就興高采烈報到去了,不知道韋鎮在哪,騎著自行車一路問去,到那兒一看傻了眼,韋鎮經濟十分貧困,政府已經大半年不發工資了,不通公路,信息閉塞,街道的糧管所、供銷社、鄉政府、醫院等五六處新建的幾幢平房就算是“繁華”市中心。當天晚上躺在門朝東幾平方米宿舍的被太陽爆曬一整天滾燙的床上,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含辛茹苦苦讀十幾載竟被分到這個窮地方,心有不甘。

好在我適應能力較強,反正自己原本出生苦,隨遇而安又無可奈何,沒幾天就習慣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自己是全民幹部,哪管他一年半載拿不到工資。

一個月後我被分到韋鎮最遠最窮的一個叫高陽村蹲點去了。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仗著鄉幹又血氣方剛、科班出身,一去工作居怎居高臨下、趾高氣揚起來,不曾想竟被碰得頭破血流。原來一生產小組長“兩上繳”進度漫,我耍起官腔大發雷霆不顧情面和場面大聲訓斥起來,結果招致他大聲反擊並辭職不幹了。我如夢初醒,猛悟出人是平等的道理,用文革一套顯然寸步難行。於是乎,我變得謙遜、變得隨和,遇事冷靜講究方式方法,未過多久竟與高陽村幹群成一片了。記得一位姓汪的農民自己家中用意楊樹生產製作布衣沙發,我當起義務推銷員,幫他銷售二三十隻沙發銷給老家夏集親戚同學家中,這位老農感激涕零,與我關係非常融洽,到高陽去經常被他夫妻倆邀請到他家中做客,離開韋鎮後多年還一直保持著聯繫。

87年秋天種麥時,清理三溝任務相當艱鉅,一是高陽村貧困人口多,外出打工多,勞動力不足;二是農田面積大三溝數量多;三是村委會軟弱渙散;四是秋雨連綿,十多天下個不停,清溝理墒難度太大。我是年輕幹部上進心強,面對困難我毫無畏懼,深知“擒賊先擒王”、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要完成任務抓住村委會一班人是關鍵。接下來,我將前三天摸來的詳細三溝圖展示在村幹部面前,分片逐條包乾到人,對勞力薄弱組重點幫扶。記得那年秋風蕭瑟陰風怒號寒氣逼人,我不但面上督促,還親自到薄弱的興東組坐陣指揮,並親自下田幫著沒勞力的困難戶幹活挖墒溝,這一干就是一週多。幹群被我精神所感動,起早貪黑拼命幹,在規定時間居然全部清理完畢。那年三溝評比高陽村獲得第一名,令人刮目相看。

88年11月一個偶然機會我被調到稅務部門工作,從政當鄉幹經歷自然嘎然而止,但兩年多鄉幹工作經歷,其間獲得經險教訓、工作方法及吃苦耐勞的精神確屬彌足珍貴,影響著接下來稅務工作、待人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